![社工註冊局去信劉家棟 指自稱「前社工」或涉違法](/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劉家棟在去年12月29日發佈的帖文(左圖)
(獨媒報導)在反修例運動中被控阻差辦公罪成的劉家棟,早前被社工註冊局以其案底及「影響社工聲譽」為由,釘牌5年。他在社交媒體上公布消息時,形容自己為「前社工」,惟他今日再收到註冊局信件,指若他再使用「社運案獨立社工」或「前社工」等社工相關名銜,或會觸犯相關法例。
劉家棟在去年12月29日發佈的帖文(左圖)
(獨媒報導)在反修例運動中被控阻差辦公罪成的劉家棟,早前被社工註冊局以其案底及「影響社工聲譽」為由,釘牌5年。他在社交媒體上公布消息時,形容自己為「前社工」,惟他今日再收到註冊局信件,指若他再使用「社運案獨立社工」或「前社工」等社工相關名銜,或會觸犯相關法例。
【獨媒報導】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租用金鐘太古廣場,用作前特首辦公室,租金每月達37.7萬,在約滿後將搬到灣仔入境事務大樓23樓,相關裝修開支為280萬。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質疑,入境事務大樓即將重建:「280萬裝修,擺明呢一次三年之後又要再搬,下一次又280萬、又280萬,社會一定譁然㗎啦,而家講緊財赤,又要減薪,又要凍薪,又要乜,又要乜。」
三名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曾蔭權及梁振英,現時共同使用位於堅尼地道的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林鄭月娥至2022年卸任後,因堅尼地道已有「人滿」之患,遂租用金鐘太古廣場作前任特首辦公室,但租金每月高達37.7萬。另外,政府已計劃重置灣仔北三幢政府大樓,包括入境事務大樓、稅務大樓及區域法院,以騰出土地用作會議、展覽及商業用途。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今(12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133日審訊,黎智英第41日作供,控方就《蘋果》英文版盤問黎。
《國安法》生效之後,《蘋果》刊登旅美作家「一劍飄塵」專欄文章〈美國會制裁林鄭月娥嗎?〉,並翻譯成英文、刊登在英文版。控方質疑文章遍及實體報紙、網上中文版和英文版,須經過羅偉光、楊清奇和馮偉光等高層,乃非常不可能屬「不小心」。黎則否認高層之間有共識發布該文章。此外,控方展示一連串訊息,顯示黎籲應該集中於中國新聞,又要求員工將某些中文新聞翻譯成英文,質疑屬編採指示。黎稱當時英文版正處於被建立及形塑的階段,故直至2020年8月,他仍有挑選文章、叫同事納入英文版,但是後來逐漸淡出。控方質疑黎更改說法,而較早前的證供是不真實。黎解釋:「我忘記了這個建立的時期。」
(獨媒報導)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被指於2019年的記者會上,披露負責調查7.21事件的警司游乃強正被廉署調查,於裁判法院被判罪成囚4個月。高院暫委法官游德康早前推翻定罪,但律政司不服,早前獲批許可上訴至終院。終審上訴庭今早開庭,與訟雙方集中討論《防止賄賂條例》中,「受調查人的身份」一詞應如何詮釋。律政司一方認為應該較闊詮釋,不限於《條例》第二部的貪污罪行,林卓廷當日披露「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亦應涵蓋,因為立法原意是預防疑犯干擾調查或毀滅證據。
終審法院5名法官,包括海外法官歐頌律(James Allsop)均先後表達難以認同律政司的詮釋,首席法官張舉能更直言該演譯「極為廣闊(extremely wide)」。庭上出現一個論點,律政司認為被告若向公眾或第三方披露某人正受廉署調查,已算觸犯「披露罪」;但若直接向受查人提示廉署正在調查他,則不會犯法。常任林文瀚坦言該詮釋「有點奇怪(seems to me a bit odd)」,另一常任法官李義笑言,若有人直接向受查人「通水(tip off)」也沒有法律責任,「為何你要提出今次上訴?(Why are you bringing this appeal? You almost say there is no liability)」。
(獨媒報導)政府面對千億財赤,外界關注「明日大嶼」發展計劃能否繼續進行,《大公文匯》上月曾刊登一篇題為「明日大嶼成明日黃花」的評價文章。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稱,文章不代表媒體及政府立場,強調立法會財委會已在2020年為「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 」通過撥款5.5億元,直至2024/25財政年度完結,土木拓展工程署就交椅洲人工島相關研究及相關的工地勘測工程預計開支約4億元。
《大公文匯》上月刊出一篇題為「明日大嶼成明日黃花」的評價文章,指明日大嶼願景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願景」。文章表示,當局面對巨額財赤及新形勢下融合發展的客觀需要,「終於不得不放慢人工填海造地的步伐,甚至不得不擱置有關發展計劃」。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關注「明日大嶼」的最新情況,問當局會否立刻暫緩或凍結前期研究、設計及顧問工作等,以減省政府不必要開支。
發展局今日回覆時表示,該篇文章屬個別人士投稿,據了解並不代表該媒體的立場,更不代表政府的立場。甯漢豪提到表示,當局正以穩慎態度推進項目,並會因應項目各個研究進展,及政府各項造地及基建工程的優次排序和整體部署,籌劃項目的推展策略。
(獨媒報導)大灣區航空早前取消多班航班,政府已接獲報告。對於大灣區航空曾表示,因飛機維修及新飛機未能及時交付,導致多班航班受影響。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表示,該並非主要原因,指對方已在報告中表示,涉及航班編配規劃未如理想,內部缺乏溝通,客戶服務運作亦未能配合。陳美寶喚大灣區航空經一事長一智,在4月復活節假期旺季的航班編排上,落實報告優化措施。
大灣區航空上月取消今年2月及3月共128航班,約5,500名乘客受影響,涉及往返泰國、韓國、日本及台灣乘客。陳美寶今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後見記者,稱當局上月29日收到大灣區航空報告,及在2月7日收到補充資料。她表示,大灣區航空在編配航班上需制定有效的規劃程序,增強內部溝通及強化內部管理,並增加客戶服務以應付在節日、假期的查詢。
需每月提交報告 日後擬取消航班亦需書面報告
在監管方面,陳美寶強調當局具完善制度,運物局、民航署每半年約見航空公司,空運牌照局亦定時要求航空公司提交報告。她表示,空運牌照局已要求大灣區航空每月提交報告,日後擬取消或取消航班,需提交書面報告,並列出編配安排及詳情。
【獨媒報導】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昨日就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建議,並估計財赤為920億。長者兩元乘車計劃續成「節流」重點,公會倡引入分級制,長者乘搭短程車資維持兩元,惟中程及長途車程則需支付較高車資,例如五元及十元。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會長何家輝今早在港台節目指,美國減息速度較預期慢、資金成本未有如預期般降低,減低市場交易活躍程度,,致本年度土地收入及印花稅分別比預期低250億及190億。他提到政府仍有約6,400億儲備,等於政府十個月開支,情況仍可以接受,惟環境並不明朗,政府需開源節流及增加效率。他料需延後一年至2026/27年度才能回復收支平衡,惟仍審慎樂觀。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今(11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132日審訊,黎智英第40日作供,控方就《蘋果》運作盤問黎。《蘋果》在2020年5月發起「一人一信救香港」,黎安排員工替袁弓夷拍攝影片,向特朗普作公開呼籲。控方展示訊息,顯示袁弓夷的女兒袁彌明曾傳送講稿給黎當中提及制裁中共,而黎讚寫得好。控方質疑,黎同意袁弓夷的公開信內容,並提供《蘋果》作為發布平台。黎則否認。此外,黎曾叫管理層推動英文版時,只需集中「黃營觀點」;黎在庭上同意只需要不平衡的觀點(imbalanced view),但是否認這是偏頗的觀點(biased view),重申是想要反映香港情況的觀點。在控方盤問期間,黎稱自己作為一個政治犯,沒有理由為求脫罪而在庭上說謊,法官杜麗冰隨即打斷,嚴正地向黎說:「你不是一個政治犯,你在這裡是面對刑事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