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歐陽檉
一國兩制,在官方的說法中,可以令香港和大陸優勢互補,是一種創造力。但在現實上,一國權力在半明半暗之間運作,亦有可能令兩制互相拖累,集兩家之短,變成破壞力。這種情況,最近突顯在香港電視不獲發牌一事上。香港政府對香港流行文化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沒有政治因素」的政治決定,扼殺了香港流行文化等待已久的生機,揭示了一國兩制的缺陷。香港繼續如此下去,日後恐怕積弱難返。
大氣電波是珍貴的公共資源-這是廣播政策的基本常識,儘管科技的發展令我們要檢討審視這個道理。不過,在香港獨特的情況下,TVB佔用的遠遠不只是大氣電波,而是一個在香港最舉足輕重的文化生產系統-包攬了內容製作、發行、觀眾社群、以至品味審美等。TVB對創意工作者而言是一座少林寺,對藝員而言是一部造星機器,對大眾而言是接觸流行文化的門戶,真係「點只電視咁簡單」!
正因如此,香港流行文化大勢,往往成也TVB,敗也TVB。 無綫創業時期創作主導,一眾走在時代尖端,或留學歸來的年青人,大展拳腳,創造了膾炙人口的各類電視節目和流行曲,奠定了香港流行文化在華人世界的領導地位。後來無綫進入守業時期,變成會計主導,內容不進則退。由於長期沒有有力的競爭,尤其在亞視無力製作劇集以後,無線得以因循苟且十年又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