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九巴網頁
本月24日北區巴士大重組,然而看著新聞報導及相關討論,實在令人感到郁悶。
路線重組方案複雜,除「巴膠」外一般人根本很難理解,記者如果不是「巴膠」,遇上這類新聞的時候很容易感到無從入手。這類新聞的「來源」通常有三類,一是巴士公司的記招及公關show,例如帶記者看轉車站,到巴士站頭視察新路線,當中往往帶有水份,如吹噓轉車站的功效有多大、服務改善了多少;二是運輸署的表態,例如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大談重組如何重要;第三類是區議員搞記招、搞行動,提出重組的問題,不過某些議員只是做戲,議會投票又是另一個樣,某些議員則根本不認識區內巴士路線,他們帶出的問題一是「故作反對」,二是流於雞毛蒜皮,「唔到point」。
北區的重組方案隨著第二階段於上週落實後,未來媒體的關注將會減少,區內發生的眾多問題公眾將不能得知,結果又到下一個「被重組」的地區受害。總結北區重組的經驗是重要的,讓我們疏理一下我們忽略了而又必須要留意的問題。
上半年只蝕20萬:政府補貼 乘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