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規劃與郊野:償還過 才如願](/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圖:守護大嶼聯盟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當世界的城市都在想方法增加綠化空間,我們的政府反其道而行而要縮減綠化地和郊野公園。「郊野公園」只是那四成地方的統稱,我們無法否定四成土地是佔頗多的比例,但又無法承認這個「多」為城市帶來是弊多於利。對於不行山的市民可能很遙遠,但它又確實跟我們的社會變遷和城市規劃緊緊結,說是香港幾百萬人的資產不會錯。
英國政府在接手香港的時候形容香港為"barren rock”,一塊光禿禿的石頭。翻看舊照片,除了鄉村的風水林,確實未見有幾多樹。戰後的山野凋零,只剩下村後的果樹林蔭一片翠綠茂盛,至今各鄉村的風水林則因為滿佈值錢的受保護植物而名滿大陸。因為原居民封村將原來山嶺之間四通八達的路拆得四分五裂,我才發現戰前山林之間的鄉村步道成為旅人喜愛步行的古道。六七後的郊野變成維穩公園,是工人及學生一個重要的娛樂所,亦即現今退休人士一輩的樂園。1976年香港有首三個郊野公園,至今不夠40年已有四成土地為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亦是水塘的保護網和集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