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fifa官方網頁
其實自2002年日韓世界盃,宣告上一代巨星的時代告終後,已很少認真地看足球比賽,原因是無論球員或戰術的進步都很慢。無非只有美斯加巴塞、沙維加西班牙,十年如一日的tiki taka;2004年在葡萄牙已看過C朗,10年後看葡萄牙還是C朗!連開電視看比賽的意欲也少了很多。但今年作為水準奇高的世界盃,還是湧現了大量新的思考空間:
一、無論如何厭惡叻哥,大家都必然會同意,1974年是現代足球的分水嶺,米高斯則不但是荷蘭、而且是現代足球之父。1974-2014歷時長達40年,基本上都是西歐和南美輪替奪冠,分庭抗禮;但2010年西班牙繼意大利後再下一城,2014年德國更成為首支南美奪冠的歐洲隊,意味兩大陣營的均勢已被完全打破。
二、自1994年彭利拿探用雙防中,巴西接連取得了兩冠一亞的佳蹟,大菲亦只是他的跟隨者。隊長鄧加成為巴西「筋肉人」的代表,而朗拿度則是單箭頭以一敵十的模範。現在回看起來,4231實在僵化呆板得可以,無論是古斯達和、保連奴或費蘭甸奴,都由巴西成功之匙頓變場內小丑,費特就更足以令全隊少踢一人,也許只能慨歎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