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旺角,究竟是誰高空擲物

題為編輯所擬

年紀大,機器壞,當我氣來氣喘跑上十六樓天台的時候,戰友們已經早我一步到達現場,三位軍裝警員站立一角,對忽然登上天台的七八位朋友連同記者,視若無睹,完全無詫異之態。

我看了看現場狀況,發現天台留有一油漆罐,在面向彌敦道一側,有一破裂膠袋,及飛濺的油漆痕跡。

我要求同行的朋友在一角拍照,拍下現場大環境,及破裂膠袋飛濺出油漆的狀態後,我轉而對在場警員發話。

我:阿SIR,唔介意我記下你的警員號碼吧。

兩位警員無意見,然後我向第三位沙展說出同一番話。

沙展:係咪我話介意,你就唔寫低先。

我:阿SIR,我嘗試禮貌咁同你講聲,你唔同意我都會寫低,但如果你唔需要我禮貌咁同你講嘢,我可以直接少少。阿SIR,有人高空擲物,幾個載有油漆及糞便既膠袋從呢個地方擲下,我想求證一下,你地看守呢個天台有幾耐?

沙展:黃昏開始就已經系度。

我:阿SIR,咁頭先有冇人從呢度掉嘢落街?

沙展:我地ORDER系面向呢邊(南向),我唔知身後發生咩事喎!

我:阿SIR,兩三米距離,你話你唔知有人系度犯案?呢度有晒其中一個膠袋失手爆開既痕跡,應該有聲架喎!

沙展:我冇聽到任何嘢。

其後,我開始與該沙展理論,而該警員明顯在HEA我,于是我用更直接方式說話。

同一條爭取自由解放的路上——從西雅圖給香港戰友寫信

本文章轉載自Black Orchid,一個西雅圖的行動組織。信件本來是英文版,多得凱雄,JZ,Catta 與 Phyllis 幫忙翻譯,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中文版本。

更多Black Orchid文章
英文版原Link
中文版原Link

親愛的香港戰友:

我們是「佔領華爾街」和「反殖/佔領西雅圖」的幾位參與者。我們寫此信是想表達我們對你們反壓制運動的強烈支持。你們的勇敢激勵了我們。我們想告訴你們,這裡的人十分關注你們的示威活動。

十月一號在西雅圖,大約有四五百名來自香港、台灣、大陸、以及其他華僑一起出來示威,支持你們的抗爭。

我們視自己為全球社會運動的一部分。在這些運動中,我們試圖塑造一種民主,來挑戰資本階級和為它服務的政治系統。如此一來也可以將我們從他們操控下的選舉和工作等場域中解放出來。

採訪手記:讓我們跟昔日的「獅子山下精神」說再見

正在寫這篇手記的時候,看見了有人在獅子山上掛上了巨型橫額「我要真普選」的報導。我想,佔領運動還未有為香港帶來真普選,但在佔領運動發生後的香港,確實經變得跟以前不再一樣了。

對於我種背景的人來說,「獅子山下精神」是一個令人難堪的名詞。它把人的各種價值都收縮成純個人經濟利益的追求,並且把原本一起生活的人們,變成各家自掃們前雪的個體。在過去很長的時間,我們都聽慣了香港人是經濟動物、香港的公民社會未成熟、即使追求民主自由,香港人都是要搵食行先.....但是,佔領運動發生後,香港好像在一夜之間變得不一樣了。

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在927,警方投下催淚彈的前一晚。那個晚上,我在演藝道警方的防線前,當時有數百名市民在守衛這道防線,他們都穿好了裝備,如眼罩、口罩、兩衣等等,應付警方突如其來的清場。那些站在第一排的人,都不是我平日在不同社會運動場合見過的組織者,更多是一些完全陌生的面孔,有年輕的、中年的、年長的。我那時覺得很訝異,什麼時侯,香港人變得如此勇敢?然後在這幾個星期,我走在更多的防線前,看到更多更多這些平凡卻陌生的面孔。

中大民調:佔中支持上升 世代差距增加

(獨媒特約報導)由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轄下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今年8月成立「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專題研究小組」,在2014年10月8日至15日進行了第二輪「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電話調查,發現佔領中環的支持度較上一次有所上升,在15至24歲年齡組別,反對佔領的只有7.7%,反映世代之間的政治認知有更大的差距。

第二輪調查除了再次進行在第一輪佔領運動開始前,對佔領運動、通過2017行政長官普選方案、香港社會未來發展的觀感外,新增了市民對警方執法與信任程度、以及在假設前提下會否通過2017行政長官普選方案的意見調查。 第二輪基本調查結果與第一輪相近,年紀越輕、受過越高教育程度的人越傾向支持佔領運動、越認為警方處理手法不恰當、及越認為立法會應否決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方案。

LD4A0785

獅子山宣言 我要真普選

獅子山為基層撐起雨傘
重新演釋獅子山精神:「我要真普選」

2014/10/22 今日一群名為「香港蜘蛛仔」的攀山愛好者,在獅子山上展示一幅寫上「我要真普選」的巨­型橫額,聲援雨傘運動,並在網絡發表宣言,要求特區政府回應市民真普選的訴求。

「香港蜘蛛仔」表示今次的行動主要是重新演釋「獅子山精神」,認為「獅子山下」的香港­拼搏精神,不應被經濟發展壟斷,今日佔領人士對爭取真普選所表現的毅力,正是從過去香­港世代所承傳的。

原文及影片

停不了的「佔領」

十月廿一日傍晚,學聯與政府代表的對話,經過一波三折,終於展開。如大家所料,沒有任何成果。「佔領」運動只有繼續。

以林鄭月娥為首的政府代表,把人大常委會八月三十一日的決定看成「聖旨」,把數以十萬計參與及支持「佔領」人士對真正普及而平等選舉的訴求,看成一種意見,不斷重複香港政府,唯北京是命,自動矮化自己的既有立場,簡直侮辱大家的智慧,因此「佔領」區大銀幕前,每當政府官員說話時例必有人喝倒采。

其實不少人,包括灰記心知肚明,這個一直由小圈子產生,沒有大眾市民授權的政府,只會聽命北京。一些人期望林鄭這類港英時期過渡的官僚精英,在「關鍵」時刻表現出與「土共」不同的氣魄,是完完全全美麗的誤會。

港英時期的公務員受的是一套殖民管治訓練,以資產階級和精英階層為伙伴,以一些所謂華人代表作為諮詢對象,普羅市民只是統治對象。這種殖民官僚的精英心態不會因為換了一面旗幟便消失。正如很多人都說過,這個殖民管治制度根本沒有改變過,改變的只是愈來愈多香港人覺得不應再逆來順受,覺得應該有份參與香港政治制度的建設,令它更能向大眾市民負責,接受大眾市民監督。更何況新宗主國中共政權曾信誓旦旦的承諾香港人有民主制度,有雙普選。

立法會流會 曾鈺成:交通不是藉口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大會今早(10月23日)甫開始,便因法定人數不足、只差一人而流會,未能表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決議案。

曾鈺成:議員欠責任感 交通不是藉口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指,所有沒有出席會議的議員都欠公眾一個交代,導致流會是議員失職,促請議員以更高的責任感對待立法會會議。他稱議員反對議案而不出席是不負責任的藉口,應該出席投下反對票,而交通情況不是第一天出現,議員應有充份估計。但他指今早看不到任何人有意導致流會。

曾鈺成指立法會要處理的事務積壓,有3項附屬立法的延展期限今日是最後限期,都不能動議。曾鈺成指鑑於是次大會議程長,已預留兩天半開會,其他委員會會議及活動均要讓路,流會衝擊所有安排,對其他讓路的會議不公平,可讓路的時間不是無限,會妨礙立法會運作。

法定人數只差一人

工聯會郭偉強跑入會議廳但仍來不及,他氣喘地說自已因交通擠塞,「差幾秒」趕不上。民建聯譚耀宗亦指是交通問題,認為沒需要點人數,對流會感遺憾。經民聯梁君彥則指陳志全及陳偉業「去咗食早餐」不回來,但他認為每一個議員都有責任,「塞車塞咗廿幾日」,不要找藉口。

文浩賢、高穎琳:抗爭中不能忽視的性別壓迫

文:文浩賢、高穎琳(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研究生)

佔領運動始於2014年9月22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發起罷課行動以回應早前政府的政改方案,其後於9月28日佔領中環的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宣佈提早發動佔領中環運動。隨著越來越多市民的參與,支持及反對者的磨擦開始增加, 2014年10月3日,一批反佔領人士在遮打革命佔領範圍內喝罵、侮辱、推撞、挑釁甚至組成非禮隊非禮集會人士。運動到了今天,雙方對立有增無減,在不同陣營的辱罵言論中,竟然有不少是以性別角色作無理的攻擊。

呢到係香港人嘅地頭

圖片來源

早個幾月前入場睇「傑志 VS PSG」。

老實說,買飛的最大衝動源自於外隊訪港。普遍球迷有幾可能夠親身飛到外國入場睇波?雖則唔係話無機會,亦唔係話難實現,但時間、金錢、行程一大爛餐野搞,顧慮頗多,唔係話行幾步,鍾意去就去咁簡單。加上隨隊而來的球星,更有吸引力。是故,外隊訪港,狗衝買飛,平常不過。

友人平生第一次入大球場睇波,問應該如何打扮,是否要著得運動一點以便配合?佢咁問,令我記起零五年巴西訪港時,另一位朋友跟我說的一番話。

朋友:「巴西訪港係咪應該要買番件巴西國家隊球衣?」
我:「洗唔洗呀,你又唔係中意巴西。」
朋友:「應節呀嘛。唔著巴西波衫去睇好似唔係幾好。」
我:「有咩唔係咁好?你咁想著波衫,隨便著件AC米蘭去囉。」
朋友:「巴西隊訪港著米蘭波衫我驚俾人打。唔係啦,我都係去買番件。」

最後朋友果然買了一件巴西球衣,盛為五舊幾水。

【狀元也佔領】 秋風中,一代人的雨傘印記

凌晨時分,秋風刮起,帳篷都快被吹翻。「歡迎來到寒舍!」,裹著風褸的陳同學笑着招呼。坐落干諾道中行車天橋頂的營幕,食風,確實很寒。

中西區傳統名校出身,末代會考狀元,拔尖進港大,陳同學的成長背景中產得不能更中產。這三四周以來,她不顧家人反對,捨棄高床軟枕,晚晚上街風餐露宿。

泛黃街燈下,她擱下功課本,遞上傳單。A4白紙一開二,縮印後字體大概只有八號。「嗯,沒外國勢力勾結我們,沒太多錢,就只能印成這樣了,」她不好意思道。

理念「降落」社區

上兩個周六,陳同學和兩位朋友發起「降落傘社區宣傳行動」(Parachute Movement),把雨傘運動的理念降落社區。「我們感到運動到了樽頸位,希望做點事把行動升級,想過絕食,但和絕食了十幾天的莫先生交流過,他說每個人角色不同,他的年紀可以絕食,但年輕人應善用精力接觸社區。」

就這樣,三個女生化悲憤為力量,成立facebook專頁,在10月11日首次活動中號召了六人,兵分三路跑到銅鑼灣渣甸街「掃街」。接觸了十二三家食肆,期間遭人粗口問候,被罵得狗血淋頭,學生都默默忍受和聆聽。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539
  •  2540
  •  2541
  •  2542
  • 2543
  •  2544
  •  2545
  •  2546
  •  254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