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當政府面臨千億財赤、「長考」是否向福利民生揮刀之際,文體旅局就通知立法會,因應華富邨重建而要重置的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預計工程斥資1.94億元,花6年時間興建和裝修。工程費包括外殼建造工作、和內部裝修、家具設備及應急費用。工程定位是興建一間「小型圖書館」,設施包括成人圖書館、兒童圖書館、報刊閱覽部、100座位的自修室、電腦、1個育嬰間及洗手間等。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向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提交文件,闡述重置圖書館的需要,當局指南區現設有1間分區圖書館、3間小型圖書館及5個流動圖書館服務站,為區內約26萬名居民提供服務。擬重置的薄扶林圖書館是1間小型圖書館,位於華富邨華珍樓,但因為華富邨重建方案,華珍樓預計於2031年至2032年開始清拆和搬遷,薄扶林圖書館有需要配合搬置計劃。
(獨媒報導)已停播的香港電台《頭條新聞》,於2020年2月播出集數被指侮辱警方,遭通訊事務管理局裁定投訴成立,向港台發出警告。港台工會連同記協申請司法覆核,成功推翻部份決定;其後雙方各自提出上訴,獲上訴庭接納並推翻所有警告。通訊局不服結果,再向高等法院上訴庭申請終審法院上訴許可。不過上訴庭今日頒下判詞,駁回通訊局的申請,指通訊局提出的3條問題,無一符合「具有重大廣泛的或關乎公眾的重要性」的門檻。通訊局敗訴之餘,並須支付18萬元訟費。
通訊局提出的3條問題,首條觸及《電視節目守則》第9章《準確、持平及公正》第1A。三名上訴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副庭長關淑馨及上訴庭法官區慶祥在早前裁定,在通訊局裁定「無品芝麻官」和「驚方訊息」兩個環節違反《守則》時,未有採取正確步驟處理投訴,例如局方未有具體辨別涉案陳述中,哪些屬於「事實」,哪些屬「意見」,亦未有解釋港台是否已盡努力確保事實準確,上訴庭認為通訊局的決定有根本錯誤。
上訴庭:首條提問純粹「學術性」
【獨媒報導】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月底公佈,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提出三十項政策建議,包括維持現時長者兩蚊乘車計劃、增加工務基建開支,以及反對公務員減薪凍薪。對於政府千億財赤,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日前就建議高官、議員應率先與民「共渡時艱」,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回應指高官減薪對公共財政「影響唔大」,只是一個表態。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昨日(5日)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並提交財政預算案建議書,就「開源節流、改善財政」、「關顧勞工、加強保障」及「支援市民、提升福𧘲」三個範疇提出三十項建議,今日(6日)召開發布會交代倡議細節。
周小松憂公務員減薪將加劇流失
【獨媒報導】美國宣布對中國貨品額外加徵10%關税,措施亦涵蓋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促美國盡快糾正錯誤行為,但指措施對香港影響有限,以2023年數據為例子,香港產品出口到美國的貨物約值為61億港元,只佔本港總出口量約0.1%,「可以睇到影響估計唔會話好大」。他又提到,當局會研究措施是否違反世貿規定,如有需要不排除根據世貿規則採取行動。
對於美國對本港加徵關税及停收貨品郵件,特區政府昨晚已發聲明表示強烈不滿,斥美方無視《基本法》及獲世貿肯定的單獨關税地區地位。另外,美國郵政在不足24小時內改變立場,宣佈恢復接收從中國和香港寄出的貨品郵件。美國郵政稱正與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密切合作,研究就針對中國的新關稅措施徵收機制,確保將包裹送遞的影響減至最小。
特區政府嚴正與美國跟進 要求馬上修正錯誤決定
丘應樺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重申,特區政府對美國的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敦促美方盡快糾正錯誤行為,批評美國無視香港作為世貿組織的單獨成員,及《基本法》已清楚訂昨本港是單獨關稅區地位,做法亦同時損害各方利益:「貿易本質上係互惠互利,貿易戰係無贏家。」他再三表示,特區政府會嚴正與美國跟進,要求對方馬上修正錯誤決定。
【獨媒報導】本港時間昨日(2月4日)下午1時,美國正式對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低價值的小型包裹免稅安排亦告暫停,措施同適用於香港。美國郵政即時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和香港的包裹,信件則不受影響。香港郵政今日(2月5日)晚上宣布,暫停接收寄往美國而內載貨品的郵件。特區政府晚上發聲明,對美方表示強烈不滿。
香港郵政表示,是接獲美國郵政機關通知,不可向美國付運內載貨品的郵件,即時生效。如需寄送包裹,則需按美國法例規定,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提交完整及正確的「正式報關」(Formal Entry)。
香港郵政稱, 相關「正式報關」須透過報關代理提交所需的進口文件和繳納關稅,指「一直以來」只適用於商業貨運,並不適用於郵件寄遞。
香港郵政引述美國郵政機關指,在2月4日或之後進入美國國內的包裹,將會被退回香港。香港郵政會收到退件後,退回寄件人。香港郵政會繼續審視和謹慎評估這項新規定以處理相關事宜。
【獨媒報導】美聯集團今日舉行新春團拜,集團主席黃建業認為本港樓市最壞時刻已過,預計今年樓市平穩向好,升幅需視乎經濟發展及市民的信心,「相信嗰樓市會好,但唔會話好到好似以前咁犀利」。他建議當局應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恢復以往在住宅入伙時才徵收印花稅的做法,不但能令買家減少顧慮,亦可減輕短期資金壓力,相信在現時經濟困難下,不會出現炒風。
樓市升幅視乎經濟發展及市民信心
談到本港樓市預測,黃建業認為「香港最壞嘅時刻已經過去,樓市最壞時刻亦過咗」,指2022年至2024年的樓市急速向下,預計今年樓市平穩向好,升幅就需要視乎經濟發展及市民的信心。在經濟發展方面,黃建業指本港市面情況差,但認為蛇年變幻莫測,難以捉摸,而過去十二月及一月的樓市成交減少,預計今年樓市「小陽春」延遲來臨。
談到政府財政赤字,黃建業指當局不可處於落後形勢,需要刺激經濟,認為撤辣及減息令樓市「好少少」,去年樓宇成交量約有6.7萬宗,但仍較2021年的9萬多宗為差。另外,他預計今年的樓市走勢將會好轉,「相信嗰樓市會好,但唔會話好到好似以前咁犀利」。
(獨媒報導)巨額財赤下,教育成開刀對象。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預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將調整對八間大學的撥款。財政司司長亦指八大院校有一定儲備,需要善用及開拓收入。立法會議員周文港今早在港台節目中,口徑與陳茂波一致,指八大院校最新儲備已增至逾1,400億,需要善用。他指本學年非本地生限額已由資助學額兩成增至四成,未來可進一步放寬或完全放寬,增加收入。
翻查資料,2022/23年起三個年度,政府向八大院校撥款合共632億。教育局去年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的文件顯示,八大院校有逾1,200億儲備,以港大371億最高,其次為中大的322億,最少的嶺南大學亦有約29億。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今早在港台節目稱,2022/23學年,八大院校就學士學位非本地生的學費收入逾20億,其餘自資課程則有約90億。他料隨學生增長,料每年收入可達150億。他提到本學年起非本地生限額再增至四成,可多收6,000人,認為未來可進一步放寬或完全放寬,符合世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