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立法會審議財政預算案,其間也會審理新界東北前期勘探工程撥款。回帶看看新界東北發展的新聞,其實不難發現當中有許許多多利益勾結的爭議。
當日傳媒發現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新發展區內有地,經估算,原來一片農地在發展過程中被徵收,即升價百倍。最初,陳局長話自己不知道、忘記了自己擁有農地。後來彷似回家吃完一頓晚飯後,便說是他名下公司有地,但地其實是屬於太太家族的。傳媒如開洋葱一樣,不久又發現陳局長話過的外家的親戚之類的人,原來就是他的親生兒子。整件事,陳局長在市民求取真相窮追猛打下,只喃喃地說是我大意、我疏忽、沒有利益衝突、太太早已將農地賣掉之類。疏忽大意,可成大錯。其實大錯已鑄成,但他仍然沒有下台,繼續推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市民對此可有疑問?
我不想陰謀地推測下去,只想問,為何近年政府施政連番犯錯,官員態度只是一聲「道歉」,之後就可以繼續犯錯甚至作惡?市民真的對「犯錯—道歉」這形式收貨?我們對施政沒有要求?對問責制的不能問責或問責後沒有結果真的到了沒所謂沒計較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