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有屬於我們的美食車](/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攝:Manson Wong
財爺在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研究在香港引入美食車,並道「美食車都可以賣魚蛋牛雜」,從而推廣本地特色小食。此言一出,報章網媒紛紛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食車是要走高級路線,並不是小販;財爺另一邊廂又解畫,反駁走高檔一說。對於美食車將會如何落實,會不會落實,實在不得而知。君不見這個不願意睜開眼看民生的政府,不時拋出一些所謂的點子引起討論;一如早前有意邀請亞洲天團五月天到香港表演,祈以大型戶外表演舒解年輕人的怨氣,結果引起市民強烈反對後,便無聲無息地陰乾這個話題。
早前政府嚴打桂林夜市,自然而成的旺角朗豪夜市亦曾經多次嘗試掃蕩,幸得市民圍堵,熟食小販才得以重現數天。相信許多80後出生的人都跟我一樣,不同的木頭車、熟食香氣和叫賣聲,建構著我們的童年。本人小時候家住荃灣,記得每逢周末晚上,近大河道的天橋底和行人路都會充塞不同的熟食小販,咖哩魚蛋、炸魷魚、炒栗子、蠔餅、碗仔翅、三寶等等,非常熱鬧。姐姐每逢月底出糧,都會帶著我去「掃街」,有時候會躲在停車場旁的石椅、有時候會站在樹旁下,一人一口交換品嚐;每次吃都會特別小心,怕咖哩汁會濺到衣服上,讓媽媽知道我們幫趁熟食小販。即使現在已經有能力買更多更好的美食,這些滋味,間中仍會讓人魂牽夢縈;這不單是成長的滋味,還是屬於香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