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新聞部員工致亞視管理層暨廣大市民公開信

(原圖:蘋果日報)

編按:亞洲電視仍未發出11月份薪金,今日勞工處派員到亞視講解員工權益。根據勞工法例,欠薪一個月將視同解僱。新聞部員工今日亦向管理層發出公開信,假如12月31日一個月限期屆滿,將不能保證元旦起提供正常新聞採訪。

一旦新聞部停止運作,亞視將違反發牌條件,早前通訊局已向行政會議建議不延續亞視牌照。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今早見記者,表示公司仍欠1500萬才能發薪,主要投資王征表示已注資20億,拒絕再投入資金,表示已完成歷史使命。葉家寶表示正與兩至三個潛在買家洽談中,望盡快解決問題。

【新聞部員工致亞視管理層暨廣大市民公開信】

從開台至今,新聞部員工一直克盡己職,秉持專業敬業精神,為公眾提供深入明快新聞報道。期間公司提供資源,並一直以來對新聞部獨立運作予以支持,新聞部員工心存感激。

公信力非一朝一夕所得。新聞部運作原則一直未變,但礙於公司自一度拖欠九月份薪金後,相隔一月再拖欠十一月份薪金,至今已二十二日。致令部份員工財政拮据,同時亦嚴重影響新聞部士氣,特別在經過接近八十天的佔領活動,前線及後勤員工需要長期超時工作情況下,公司未有按時發放工資。

千萬公帑建林村「許願樹屋」  居民質疑向鄉事輸送利益

林村天后宮和許願廣場是大埔著名旅遊景點,之前連續三年得到盛事基金總共五百多萬元資助舉辦許願節,更成為旅遊發展局重點推介項目,今年參與人次多達三十萬。雖然已經如此成功,但大埔區議會仍然決定「錦上添花」,動用五千二百萬公帑改善許願廣場設施,包括以一千萬元參照迪士尼樂園的「泰山樹屋」興建一座「許願樹屋」。有林村居民擔心項目將引來更多遊客,導致更嚴重的交通問題,影響日常生活,也有居民認為公帑應用於改善民生的項目。

特首梁振英於去年初的施政報告推出「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撥款一億元予每個區議會推行一至兩項社區重點項目。由於行政當局要求各區議會在短時間內確定計劃,一個月後,大埔區議會的甄選小組便迅速通過「加強許願廣場的旅遊配套設施」和「改建大埔官立中學作藝術發展中心」兩個項目(詳情見下面跟稿報導)。

「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之一 預算5200萬

大埔人物:Mr. Pizza的「大埔漫遊」

圖片說明:大埔紅van模型由「巴士狂徒」製作

「都市漫遊者」(Flâneur) 的形象,指的是人生活在都市裡,又貌似與人群若即若離,並發展出自成一格的都市觀察。漫遊者可以作為一位文化觀察者,寫書、攝影、抒發己見,他或許有一種文化的目的,因為他想瞭解這個城市,但他不是只單看表面,而是感受更內在的事物。今期人物專訪的主角--《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的原著作者Mr. Pizza,也如「都市漫遊者」,遊走於大埔,遊走於香港。

來自高登,更來自大埔

《那夜凌晨》的爆紅,令原著作者Mr. Pizza一鳴驚人。最初Mr. Pizza在高登討論區連載懸疑科幻小說,故事大受高登會員歡迎,風頭一時無兩。當實體書一紙風行後,原著改編而成的電影和廣播劇同樣大受歡迎。由素人變成網絡紅人,Mr. Pizza卻仍然堅持一貫的低調風格。現實中的Mr. Pizza只是一個穿素色衣服、戴黑框眼鏡的年輕人,與一般的八十後青年無異。

東北村民:沒有普選 政府強推發展毀家園

(獨媒特約報導)上周三(12月17日),古洞北村民平叔一大早凌晨3點便起床打理農田,農忙後6點多就到村公所與村民集合,跟著大隊乘旅遊巴到北角城規會,打算在會上就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申述發言;途中遇上塞車,9點多才到達。如此奔波,只是為了保衛家園,親身向委員述說計劃的不公不義。

城規會在當天約安排了300人發言,而申述人的授權書等資料早已提交,但在古洞村民到達後,城規會秘書處卻反指一日內不能處理太多申述人,又稱沒有收到申述人資料,結果只接受數十人登記。平叔未能上樓發言,只能在地下大堂踱步,對城規會的處理程序相當不滿,「好多人請假過來,是不是在耍我們?」

10863470_10205534432863984_1406512910_n
圖:平叔

蔡東豪,還值得多一次機會嗎?

雨傘運動剛被清場,蔡東豪已經急不及待蠢蠢欲動,一改過去四個月來的低調作風,頻頻在他自己的Facebook page 訴心聲,更跟前《主場新聞》 的兩位主編注冊成立新公司打算重出江湖。蔡先生的粉絲興奮莫名,但亦有不少人對蔡東豪的「快閃醒目仔」 作風不以為然。

應否再給機會蔡東豪?先重溫事情發生的時序:

2012年7月28日:《主場新聞》 網站正式開通,「創辦人」為蔡東豪、梁文道、劉細良、宋漢生(《主場新聞》結束後傳媒發現蔡東豪為主場唯一股東,其他「創辦人」並無股分。蕭若元曾於其謎米網台節目(2014年7月31日)透露,蔡曾向他坦白,加入其他三名創辦人,是為了減低政治風險。另有傳言指主場幕後金主為黎智英,透過「外判」《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每月資助蔡東豪數十萬元供主場運作之用。)
2013年1月16日: 戴耀廷投稿《信報》,提出「佔領中環」構想
2013年4月:蔡東豪宣布支持「佔中」,並為「佔中十死士」之一
2014年4月:《蘋果日報》因廣告收入大減,大幅削減經費,「金融中心」 停辦,傳《主場新聞》頓失主意收入來源。
2014年7月2日凌晨:「預演佔中」發生,警方共拘捕511人
2014年7月22日前後:多間傳媒收到匿名電郵,爆料檔案附有大量黎智英捐助泛民議員的開支紀錄,兩年共捐四千萬,事件被傳媒廣泛報道

《來生不做香港人》— 十七年來的蛻變

圖片來源: HKTV

看HKTV的《來生不做香港人》,當中有許多熟悉的面孔,艾威,曾偉權,張可頤,這一個一個從小在TVB陪伴着我們成長的名字。

說起張可頤,我就記得很小時候看她演的《地獄天使》。她在劇中演一個 femme fatale 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這位敬業樂業的當家花旦,多年來飽受健康問題困擾,一路勇往直前。她擁有一張漂亮的臉,演技卻超然於一般花瓶之流。她,是《難兄難弟》裡那個單純可愛的程寶珠,她是《茶是故鄉濃》裡,那個堅毅倔強的瑤族女孩。當然,她也是《金枝慾孽》裡的安茜安貴人。在《來》劇中,張可頤飾演一個從小就被送到香港來生活的客家人,一個潑辣的典型香港女強人角色。

說起張可頤,說起像《來》這一類描寫中港矛盾的處境劇,我便想起TVB多年前另一套類似的劇集《香港人在廣州》。《香》劇播出時,正值97回歸,劇中描寫香港人與內地人的文化差異分岐,在當年那個敏感時份,也確實引起一陣迴響。張可頤,在劇裡演一個廣州女子。相比起當年,現在的她,演技無容置疑地成熟老練得多了。劇中還有鄭丹瑞和黎耀祥,前者實在很適合演這類怕老婆的小男人; 後者則演一個充滿「大陸feel」的人物,事實上,祥仔「演乜似乜」,也沒有甚麼劇目角色可以難倒他。

鳩嗚的SHOP鳩論述

近日聽到一些人批評鳩嗚鳩鳩的,消耗警力還是消耗自己體力?是弱化版的流動佔領,云云。小編實在無名火起,一句到尾,鳩嗚團友勁堅揪。

1) 鳩嗚團友每次出發,面對的是上百個、幾百個差佬隨時圍剿、隨時扯旗、隨時叫咪話非法集結,有疑似反黑差佬不展示委任證狂兇大駡,團友隨時被查身份證、搜身、拘捕、被毆……事實上差佬就算不是晚晚拉人,晚晚兇人也是肯定的;

2) 鳩嗚團友會被藍絲指駡、挑釁,藍絲講粗口大駡是家常便飯,藍絲衝向團友用身體推撞團友挑釁團友還手,小編亦見不少;最後,藍絲揮拳相向真的動手打團友,亦偶有出現;而更重要的,是面對這些場面,差佬往往不會保護你,不助紂為虐已屬萬幸;

3) 鳩嗚團友要面對商場、店鋪的保安、職員,例如朗豪坊、金鋪……大家看網站容易,但是真正面對保安店鋪員工,做法如何,全部是臨場應變。

慈母是怎樣煉成

有什麼職業能夠被冠以「父母」之喻?多說醫者父母心,春風化雨的教師,亦像父母。政府、警察高層向來活在平行世界,當普羅市民見識到前線警察的暴力,警方高層卻看到一些很多人看不見的東西,包括一名女警有如慈母一樣保護佔領區的市民。

慈母之名,非一朝一夕能成就,其中經過漫漫長路。五六十年代的警察是「有牌爛仔」,貪污猖獗 ; 七十年代廉署成立,《警訊》又於1973年啟播,力求洗刷貪警的污名。

在電影世界,警匪片亦一直歷久不衰。成龍的《警察故事》刻劃一個英雄式的警察形象,連場高難度動作、埋身肉搏,片末百貨公司的打鬥場面仍是經典。《逃學威龍》大玩惡搞 : 失去善良之槍的老警長 ; 在校園做臥底尋槍的周星星,因緣際會變成校內最大社團的阿公,最終仍勇破黑社會,成為英雄。趙崇基導演的《三個受傷的故事》則以三個跋扈、資深或頹廢的警察,在回歸前一天的悲劇巧合,展現悲哀的宿命感、未明的前景,賦予警察一種較有人味而無奈的形象。

回歸後,《無間道》一炮而紅,更多電影書寫混入社團做臥底的警察 : 本身正義,但長期與黑社會相處,默默認同他們的道義,撕裂於兩個身份之間,正邪分界泯滅。待臥底工作結束後,又受同僚猜忌,裡外不是人,悲情英雄的色彩更濃。

水壩上的中國

文:中大國是學會會長黃宇翔

對於中國水資源問題,相信不少港人不甚了了。港人身處香港福地,水源不虞匱乏,而港府、社會對於水資源的危機感不足,彷彿也就是歌舞昇平,水資源好像和香港絕無關係。

身處一河之隔,河那一邊的中國,水資源問題卻是中國揮之不去的夢魘。根據統計,中國水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一次證明,不論中國的資源如何的多,除開十四億之後卻是少得多麼可憐。
 
當然,先天不足是一件大事,但後天如何調配更為重要。如何把中國現有的水資源好好運用,平均地調配似乎是中國政府所應當考慮的重中之重。

而中國政府也有考慮到這一問題,於是「南水北調」工程便應運而生,試圖把理論上水資源充足的南方水資源調往北方,以滿足北方的水力資源需求。然而,實際操作開工在2002年距今已經十多年,而中間十數年南方的發展迅猛,長三角和珠三角,以及新發展的西三角,作為中國的工業重鎮,耗水量比起以往劇增,能否有富餘的水資源供北方使用實在成問題。尤其在2010年的西南以及2011年的長江中下游也發生過大旱災。看來,南方的水資源也不如1952年毛澤東想得那麼充裕,而當然,習慣與天鬥的他,恐怕也未想過數十年後的今日南方也會缺水吧。

〈香港要Stand UP〉 從全民退保看香港社會困局

正當持續79 天的「佔領行動」剛剛落幕,特區政府已急不及待推出「自願醫保計劃」公眾諮詢及在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報告後建議成立「房屋儲備金」。然而,前一陣子引來社會熱烈討論,由扶貧委員會委託港大周永新教授研究團隊進行研究,在今年8 月公布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報告》,由於研究結論認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峻,認同有需要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被特區政府刻意冷待,拖延處理!到底實施「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是洪水猛獸,還是香港應對人口老化及貧富懸殊的一個出路,細閱《香港要Stand UP》這本書,或可給社會一個思考的出路。

由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聯席)在今年十月出版的《香港要Stand UP》,作者群來自政、商、學、研,海外學人及民間社會各界,意見甚具代表性。當中主要的作者包括: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林煥光先生、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先生、港大研究團隊周永新教授、黃於唱教授、學者呂大樂教授、黃洪教授、鍾劍華教授、陳敬慈教授、海外學者Michael Littlewood、扶貧委員會成員陳淑薇女士、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莊耀洸先生及商界人士George Cautherley 等等。本書並獲陳日君樞機、兩位行政會議成員胡紅玉女士(強積金管理局主席)及陳智思先生(保險公司總裁)等社會人士推介。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82
  •  2483
  •  2484
  •  2485
  • 2486
  •  2487
  •  2488
  •  2489
  •  249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