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HKTV
看HKTV的《來生不做香港人》,當中有許多熟悉的面孔,艾威,曾偉權,張可頤,這一個一個從小在TVB陪伴着我們成長的名字。
說起張可頤,我就記得很小時候看她演的《地獄天使》。她在劇中演一個 femme fatale 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這位敬業樂業的當家花旦,多年來飽受健康問題困擾,一路勇往直前。她擁有一張漂亮的臉,演技卻超然於一般花瓶之流。她,是《難兄難弟》裡那個單純可愛的程寶珠,她是《茶是故鄉濃》裡,那個堅毅倔強的瑤族女孩。當然,她也是《金枝慾孽》裡的安茜安貴人。在《來》劇中,張可頤飾演一個從小就被送到香港來生活的客家人,一個潑辣的典型香港女強人角色。
說起張可頤,說起像《來》這一類描寫中港矛盾的處境劇,我便想起TVB多年前另一套類似的劇集《香港人在廣州》。《香》劇播出時,正值97回歸,劇中描寫香港人與內地人的文化差異分岐,在當年那個敏感時份,也確實引起一陣迴響。張可頤,在劇裡演一個廣州女子。相比起當年,現在的她,演技無容置疑地成熟老練得多了。劇中還有鄭丹瑞和黎耀祥,前者實在很適合演這類怕老婆的小男人; 後者則演一個充滿「大陸feel」的人物,事實上,祥仔「演乜似乜」,也沒有甚麼劇目角色可以難倒他。
從1997到2014,從《香港人在廣州》到《來生不做香港人》,整整十七年了。張可頤由當年的青春稚嫩演到現今的爐火純青; 祥仔奮鬥多年,已貴為台柱視帝; 電視媒體也由TVB一台獨大發展到,出現HKTV這般的產物,「好像」有了曙光。但劇中描寫的中港矛盾呢? 這十七年來有沒有解决過? 情況有沒有改善過?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自2003年自由行政策實施以後,大量內地人湧入香港,中港矛盾加劇。銅尖旺充斥自由行旅客,區裡開滿金鋪藥房,傳統小店消失得無影無蹤; 中港人生活習慣文化水平具差異,內地客在路上推撞,在道旁便溺的新聞屢見不鮮; 上水水貨客氾濫,阻塞街道,影響店子生計; 北區藥房奶粉經常被內地客搶購一空,貨源長期短缺; 北區許多幼稚園學位長期不足,原因?「雙非」兒童湧入香港就學,本土人反而得不到學位……
中港矛盾的問題日趨嚴重,我認為,政府需要負上很大責任。放寬自由行,猶如引狼入室,引火自焚。我並非仇視所有的內地同胞,事實上,我很喜歡內地的電影和音樂,也對我國傳統文化傾慕不已。但是,我對一切剝奪和搜刮他人利益的外來入侵者,對向我們本土文化唾涎破壞的害蟲,深惡痛絕。香港人稱內地人為「蝗」,因為他們所到之地,盡皆滿目瘡痍。特區政府2003年的決定,為求經濟利益,卻犧牲了民生,犧牲了不少香港人的福祉。
大台的電視劇總是以BBQ大團圓作結,但現實和故事不同,中港兩地之間的糾結難解。在這一個以利當頭的政權管治下,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只會進一步成為文化衝突的戰場。許多朋友談及在將來移民,他們都看不到前景。但我會選擇留守,因為這裡是我的家。
且看再一個十七年以後,香港,會成為怎麼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