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攝:Chau Ho Man @ USP社媒

我們共20名學者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兩星期前發起一個聯署運動,支持學民思潮與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共同推薦的政改方案主要內容,稱為「學界平等方案」。迄今有105名學者聯署。

1. 公民提名,必不可少:全港1%(約35,000人)登記選民聯署提名一人,這人即可成為特首候選人,提名委員會無否決權。提名期不少於兩個月;

2. 提名委員會提名:提名委員會由立法會直選議員組成。只要取得多過8%委員支持,即可成為特首候選人,每名委員只能提名一位特首候選人,而每名候選人最多只能獲取五分之一委員提名;

3. 立法會選舉辦法:應以一次性立法(修訂)廢除功能組別,達至全面普選。

我們發起聯署支持「學界平等方案」,因為:

1. 公民提名並非新事物,簡單易明,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採用已久,全球亦有多於30個國家採用;公民提名容許香港逾300萬登記選民人人平等權利參與特首選舉提名,符合《基本法》、《香港人權法案條例》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將公民提名標籤為「激進」,是混淆視聽,是扣帽子。

《相說‧同運》——照片見證同志運動發展

圖:女同學社及G點電視幹事阿Mo

(獨媒特約報導)由昨日開始,成立將近十年的香港性/別人權團體女同學社將於獨立媒體辦公室舉辦一連四日(5月15至18日)的《相說‧同運》展覽,透過相片訴說這些年來同志運動中的喜怒哀樂。展覽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同志遊行」、「IDAHO」( 國際不再恐同日 )、「同志關注甚麼」以及「同運今昔」。女同學社及G點電視幹事阿Mo表示,今次展出的照片不以藝術美感相片為主,而是從紀錄角度出發,透過一張張寫實的照片與公眾分享這些年來同志運動的點滴。

Photo B

同志遊行聲勢逐漸壯大

圖:蘋果日報

(獨媒特約報導)「若講給小學生聽,小學生都知道這是政治逼害、司法逼害!基本上大家都有共識」這位憤憤不平的獨立出版人口中說的「這事」,就是香港居民姚文田,去年底被深圳當局誘捕,至本月宣判十年有期徒刑,並罰款25萬元。

他認識姚文田快10年,常以「老姚」稱他。老姚今年年逾七旬,可謂名副其實。其兒子姚勇戰是八九民運期間唯一被捕的香港人,事件影響本職乃工程師的老姚亦於九十年代開始協助海外民運刊物《北京之春》在港出版。其後,他因緣際會認識獨立中文筆會的作家,得悉這批流亡海外的作家和中國國內自由作家希望向公眾呈現會員的作品,於是在2006年註冊晨鐘書局,與朋友當起出版人來。

靠作者自籌出版費

今日是「五.一六」四周年,四年前的現在,我也是很早起床,然後跑去投票站,將信任一票投在梁國雄身上,支持「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其後,又走到九龍紅磡幫毓民助選。四年後,我也要早起床,準備所謂「拉布」。四年這麼快就過去了,50萬人的支持,亦因民主黨牽頭走入中聯辦求和而蒸發,為大家換來了五個超區議席,結果民主黨帳面上得了兩個,又失了兩個,其實已大量流失選票,迅速積弱。

如今,我們靠的只是一個民間投票,以及一個更進步的公民抗命運動。多少人,我不知道,但若果保守派自以為乞和是可以為香港人找出路,似乎他們仍未嚐清楚歷史教訓。他們自以為已經嚐到,所以大力鼓吹由民意投票決定他們的綱領,凡事先問清楚群眾,卻又不尊重願意付出的佔中群眾投票決定,亦不知道群眾是想要一班有理想有遠見肯堅持的人為他們出謀獻策,捨身取義,結果願意佔中的,群眾將會與之同行;反之,指佔中是篩選的,要「另起爐灶」的,要與中共乞和的,就將會被群眾唾棄。

尼日利亞伊斯蘭極端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被稱為尼國的「塔利班」,於4月14日在尼日利亞東北部一所學校綁架了200多名住校的女生,全球震驚。

事件的一個重點,是恐怖份子已不是駕飛機撞入重要建築物,或策劃襲擊西方軍事重地或國家元首,或發展什麼導彈,而是要針對受過教育的女孩子。

根據傳媒,「博科聖地」的意思正是「西式教育是罪行」,今次絕對不是該組織第一次針對學校的襲擊,只不過今次他們的恐怖行為終於吸引國際社會注意。2012年他們已燒毀一所學校,另於2013年闖入一所學校向學生開槍,50人喪生。

此外,2012年同樣驚動全球的巴基斯坦十五歲少女馬拉拉被塔利班企圖射殺事件,馬拉拉亦是因為上學及推動女孩子接受教育,才成為恐怖組織的目標。

為什麼廿一世紀的恐怖份子,竟要害怕手無寸鐵女孩子?為什麼只有初中程度的女孩子竟成為恐怖份子的惡夢?活在香港的我,沒有想到我受過的教育對極端武裝分子來說,原來是最大的威脅。有紐約時報評論叫奧巴馬若要對付恐怖份子,無謂再浪費納稅人的錢發展無人機轟炸敵人機地,開辦女子學校就足夠了。

根據古物古蹟條例,全港七百萬人中唯一有權替古蹟文物定奪生死的古物事務監督陳茂波,多日來未見公開露面,安危未卜,令人萬分焦慮。陳監督的安危等同千年文化遺產的安危,所以事關重大。

眾所周知,香港鐵路公司受特區政府委託,由香港人出資649億元興建沙中線鐵路,在土瓜灣站地盤發現宋元遺蹟,乃先祖送給香港人的厚禮。可惜陳監督在關鍵時刻不知所踪,以至古蹟辦與港鐵公司六神無主,互相推諉,至今200多古蹟遺址下落不明,據說三期考古發掘範圍中的兩期已重新動工,公眾被拒於門外,無人得知實情。

陳監督素來勤於筆耕,每周網誌,從不間斷。自從陳監督於4月20日發表「一口井 承傳香港歷史」,表示原址保育200多遺蹟的其中一口方井以後,絕跡於公眾場合,至今有26天。陳監督關心民間疾苦,對上一篇網誌發表於5月11日,談及「以人為本」的火葬場設計,愛民如子之情,令人動容。可惜網誌的真偽無法核實,令人對陳監督的安危始終心急如焚。

還望全港市民,祈求曾居停於九龍聖山的宋端宗和宋帝昺顯靈,保佑陳監督身心舒泰,早日現身,降魔伏妖,宣告聖山文化遺址為古蹟保育區,是為香港之福。

凡有幸得窺陳監督身影者,請馬上拍照上網,以供公眾核實,並從速通知各大傳媒為盼。

圖:青年重奪未來

新界東北財委會決戰系列二:官商鄉勾結 利益鐵三角〉— 余偉彬

要求撤回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前期勘探工程撥款究竟所為何事?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個計劃由一開始就係錯!並且一直錯落去!

一、計劃的規模

這個始於1998年提出來,於2003年名義上因人口增長放緩、實際是樓市泡沫爆破而沒有再提,但又於2007年翻生的項目,名叫新界東北發展項目,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三區,涉及總面積達787公頃。

在2013年年中,政府因民意反對該項目而作出了修改,以「善用珍貴土地資源」為理由,將坪輋/打鼓嶺剔出項目中,令項目剩下古洞北和粉嶺北兩區,合共614公頃面積(約32個維多利亞公園大)。不過,這不是說政府因此便擱置發展坪輋/打鼓嶺,她是延遲發展而已。

二、程序不公義

古物古蹟辦事處上月宣布,在宋皇臺公園附近的港鐵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工地,發現二百三十九處考古遺蹟,包括八個石構遺蹟、七個房屋遺蹟、五口井、三個窯及十六個墓葬遺蹟等,均可追溯到宋、元時期。另出土一千餘箱普通器物及三千七百多件重要器物,包括陶瓷碎片、錢幣、鐵塊及木材,其中包括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起鑄造的「開元通寶」。有傳媒形容這是繼1955年發現李鄭屋漢墓之後,本港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政府亦從善如流,承諾原址保留古井,並與宋皇臺公園合併規劃,以供研究及憑弔。沙中線因而須改道配合。

當日看到這段新聞,滿心驚喜,難以形容。素知香港與宋代淵源極深,但一直只有零星文獻記載及民間傳說,實物證據不算多;誰料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發掘到大量珍貴文物,足證香港於宋代已有不少人聚居,實在令人喜出望外。

《魔警》:林超賢的暴力美學

林超賢執導的電影《魔警》(The Demon Within)在4月18號於香港上映,評論者或認為電影過分渲染暴力、血腥,運用視覺刺激來包裝人魔的二元對立模式,略為新瓶舊酒。然而,筆者認為《魔警》相對於其舊作而言,無論在鏡頭、造型、整體色調上,均加重了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元素;並針對「救贖」的主題,在吳彥祖的角色身上,添加了從「施虐」到「被虐」的辯証體系;更重要的是,作為一部合拍片,《魔警》毫不避諱地把故事回置到香港本土,使以上所提及的元素有更耐人尋味的意義。故此,《魔警》,可以說是林超賢的暴力美學(aesthetics of violence)中一部標致性的作品。

1. 暴力與扭曲──以德國表現主義作為方法

神性與魔性的對立,似乎已是討論人性的恆久議題,林超賢對此念茲在茲的執著,亦使之成為其電影的樞紐。《魔警》鏡頭中大量的暴力與扭曲,便是為此服務,並透過表現主義的強烈視覺果效,迴旋、衍生成一場精彩的神魔辯証。

表現主義執著將一切現實中的事物,以扭曲的、怪物化的形象呈現出來,造成強烈的視覺果效。這種視覺果效最終指向的是一種不願被冷酷、高壓的權力所固定的反抗方式。[1] 《魔警》有大量將現實建築物扭曲的鏡頭,以透過扭曲的線條來表現對那不能言說的權力的暴力之抵抗。

這幾天在網上臉書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被交叉轉載──包括愛動物的、養動物的或不愛動物的、不養動物的都看到。

一位任職某大醫院社康護士的講師,向一班註冊護士及助產士學生講學,應如何教導那些將為人父母的準家長去對待家中飼養中的寵物──當嬰兒出生後, 寵物可能會產生妒忌,因而有可能會抓BB,有一定風險,直接點說就是最好將飼養中的寵物遺棄 !

人類的道德水平其實應該會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而進步的。隨著我們對動物越來越深的了解,已經知道大部份動物對人類都是友善的。特別是已被公認為 COMPANION ANIMALS(同伴動物)的貓和狗。家中的動物普遍被認為可以裨益小朋友的健康成長,培育他們的愛心與責任心。 也因為我們已視飼養的動物為朋友,甚至家人,我們對他們就有一定的道德責任,不可以隨意丟棄。因此很所有文明的城市都在教育下一代要如何愛護動物,如何與 動物和諧共處,在地球共享資源; 要領樣,不棄養……噢!我們香港卻出了一位這樣的半專業人士說那樣的偉論。

我嘗試同情地去理解。這位仁兄相信也並不是刻意仇視動物吧,對他來說,最重要應該是保住飯碗。在這個充斥著「怪獸家長」的「投訴之都」,一旦新出生 的BB因為動物而毛髮有損,大有可能被追究到自己頭上。所以最保險的做法,是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也為自己利益著想,犧牲動物實在無可厚非啊!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69
  •  2670
  •  2671
  •  2672
  • 2673
  •  2674
  •  2675
  •  2676
  •  267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