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六月四日晚,湖北人李娜成為首位贏得網球大滿貫賽事單打冠軍的亞洲籍球手。中國球手在西方人主導的商業化競技運動創下佳績,例必引起有關內地體育體制的討論。自零八奧運後,李娜與彭帥、鄭潔和晏紫共四人脫離舉國體制,雖失去國家龐大團隊支援,卻能多保留獎金予自己,又取得自主訓練、參賽、聘請教練的權利。這番改革被視為李娜近年成績突飛猛進,在三十歲前終圓大滿貫夢的主因。

彭帥先爭自主權

四名球手單飛的起源,來自於二零零五、六年間先後有彭帥和李娜公然對舉國體制的不滿。當時網球管理中心孫晉芳公開痛斥二人,彭帥更因為抗爭而在網球壇消失了幾個月。有趣的是,李娜在法國公開賽贏得冠軍後,也不計前嫌感謝孫晉芳。

孫晉芳本人除了是內地體育界官僚外,也是八十年代初中國女排的顯赫人物。儘管隊際運動與個人運動不盡相同,但作為退役運動員,對旗下金花的抱怨大概不會不寄予同情。但當時全國傾力要衝北京奧運成績時,孫晉芳又豈敢冒險讓她們單飛?所以一切還要留到奧運會結束後。當然,這並非代表舉國體制是一無是處。試想想,如果沒有舉國體制在青少年時期為李娜打下根基,李娜大概根本永遠都沒有足夠資源與那些有一流網球根基的歐美選手拚過。換言之,重點其實不在於者舉國體制的存廢,而是讓不同的制度同時生存,讓運動員有選擇權在不同的制度受訓。

熊永達:未釋公眾對機三跑疑慮

(獨媒特約報導)機管局正式推出第三條跑道的諮詢計劃前,為「與八十後溝通」,特別與多個機構合辦諮詢活動。其中一間機構是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下的MaD,在7月2日舉辦了一場跑道論壇, 請來環保界、國泰代表,也少不了機管局高層企業發展執行總監馮永業。不過最矚目的還是邀請了被視為下屆特首熱門人選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作講者。機管局 執行總監馮永業在論壇上回應了部份質疑,梁振英則公開表態支持機三。然而,熊永達教授以及其他論者認為,機三跑是否必須興建仍然有多個問題有待解答。

機三是經濟萬靈丹?

馮永業提出了三個與經濟理由,支持建機三。首先是維繫香港和全球的緊密度, 香港機場覆蓋全球160個航點,有超過95間航空公司在港設立部門,擴建機場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之都的重要一環;此外,機三帶來經濟效益,航 空業佔香港生產總值(GDP)的4.6%,創造超過14萬直接及間接職位。如果20年後沿用現行機場的運作模式,航空業所佔的生產總值會跌至3.3%,假如不擴建機場而機場飽和,會損失1600萬貨運及1000萬的人流量,現有的航空公司面臨縮減班次和航點的危機,新航空公司亦難以加入;最後是融資,機管局現時仍有100億的資金短缺,希望機三跑建成後賺更多利潤。

7月13日 花園道
圖:警方不讓示威者使用花園道一條行車線遊行,繼而宣佈是非法集會

(晚上11時45分更新)七一遊行之後,曾蔭權政府宣佈將為眾矢之的的「遞補方案」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諮詢。人民力量及社民連要求政府撤回方案,繼續在原定七月十三日的立法會會議審議「遞補方案」的日子,分別發起「天下圍攻立法會」及「衝擊禮賓府」的行動。

人民力量的「天下圍攻」行動在立法會近皇后像廣場的通道集會,大會宣佈有2,000人參加,在近九點舉行千人齊向林公公放紙飛機行動,晚會於十點結束。社民連則在晚上七點在太子大廈外集合,約七點半出發,遊行到禮賓府。出發時隊伍前後分別各有20名警員隨行,另加大量便衣警員及警民關係組警員。至長江中心停車場的花園道出口,隊伍擬沿花園道行車線遊行,被警方阻止,警方以大聲公表示會影響到在場警員、示威者及駕駛人士安全,示威者報以噓聲。警方又突然宣佈,遊行是未經申請,警告參加者參加的是非法遊行。隊伍沒有理會,沿行人路繼續前行,到美國領事館外示威者行出馬路。一早在纜車總站外戒備的超過100名警察,立即封鎖整段花園道,並以鐵馬封閉花園道南行線,三部警車也立即駛到鐵馬陣後,組成第二條防線。示威隊伍避過鐵馬陣,走進下亞厘畢道進退不得,約150人的隊伍被警方近200人包圍。

你外判,我捐款:記浸大聯福樓欠薪

(圖為工友被逼簽署的不平等條約,變相放棄追討遣散費和假日補薪)

假如你走進百佳買生果,甫進門劈頭就看見大大個籌款宣傳:為解決百佳員工的欠薪問題,李嘉誠邀請你慷慨捐輸代支欠薪,好讓他發揚「香港仁愛香港」的精神——你會有甚麼反應?

「黐線,你唔出糧我點解要代你出糧?仲要我出完錢你拎去扮慈善?」一般人應該都覺得荒謬,不過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似乎不在一般人之列。昨日(七月十一日)早上,他向全校師生廣發電郵,要求眾人為剛結業的大學外判酒樓聯福樓支付八十萬元欠薪,「發揚浸大的關愛傳統」云云。

令有責變無責,卸責變關愛的神奇咒語,叫外判。

財務長:「我覺得同工會見面無價值喎」

浸大聯福樓外判予潤時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潤時)營運,已經有十多年。直至今年六月下旬,不獲續約的潤時將聯福樓結束營業,同時拖欠近二十位員工逾八十萬元遣散費、假日補薪和強積金供款。對於這個沒有履行合約承諾以至法律責任的外判承辦商,浸大校方不聞不問,把監督義務置諸腦後,甚至在潤時明顯違反合約之後仍將半數按金回贈。

機場第三跑道,是需要還是迷思?

香港國際機場作為「世界第一機場」的論述根深蒂固,就連對航運物流業不大了解的市民都引以為傲。「世界第一」的論述,分別由 1300 間國際航空公司的駐場、對香港 GDP 的貢獻、機管局的進賬,以及由它所帶動的就業和旅遊業發展等等。亦因為這「世界第一」的信念,香港市民一定要支持興建第三跑道,甚至第四跑道。

牢不可破的「世界第一」論述

是故,自三個月的諮詢期開始,大大小小經濟學者、商家、議員、官員等等,一致舉腳贊成,各大小傳媒報章亦紛紛唱好。偶有反對聲音,也只集中在技術層面,環境方面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填海對海岸公園的影響,事實上,自赤臘角填海後,作為香港標誌的中華白海豚的數字已急降。

支持的聲音一面倒,或多或少是因為機管局有偏向地向媒體和公眾公佈一些支持興建第三跑道的資料,然而,若我們細緻地閱讀一些公開的行業數據,拆解一些行業的統計與用語,大家可以慢慢停下來,多想一想,第三路道究竟是需求?還是迷思?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大校友評議會會員大會。上年獨媒已有繪形繪聲的描述指安排混亂,投票甩轆,點知今年則上演了「霸王硬上弓」,理直氣壯但舉輸了手的青年校友,惟有圍起來解穢一番。圈子以外,「人網」翻查揭秘文章,引爆一連串空殼學院的關係,而中大的新任校友會主席,正處於旋渦的核心!

空殼學術認證網

今晨「人網」的 tax free,引述股壇長毛 David Webb 去年五月揭秘文章,指出新任評議會主席陳志新與幾間美國野雞學院有很不尋常的聯繫。

根據陳志新提出的參選履歴(pdf),他的學歴包括:

朋友說:有怎樣的社會,有怎樣的大學;按道理,就有怎樣的中大校友評議會。不信,請看今年的會員大會(2011.7.9)。

不了解中大校友評議會的朋友,可能需要了解一下背景,至於知情者,可以跳過以下一節。

中大校友評議會「系統」內外

中大校友評議會是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成立的,所以,由誕生之日開始,「評議」二字在其目標中已無界定清晰,甚至根本沒有提及評議甚麼,更在大學管治中沒有正式地位;相反,條例卻確立了評議會為大學增進利益,以及促進大學與公眾的良好關係。校友繆熾宏在昨日的會員大會上更明白地說,評議會是個功能早已被「閹割」的機構。再加上它沒有自己的行政單位,只能靠校方的校友事務處提供日常行政支援,所以,從架構上難以對校政有獨立評議功能。

201107081004

(獨媒特約記者易汶健報道)江澤民在本周「死去活來」,弄得亞視徹回中共前主席死訊的報導。大眾和媒體工作者自然會把此事跟鄧小平逝世比較。在今天(2011年7月8日)一個介紹獨家新聞的新書發佈會上 (註一),曾經任職傳訊電視中天頻道執行總編輯,在1997年負責核實鄧小平死訊的陳慶源,分享當中的過程,並比較媒體處理這兩位領導人的方法及官方反應。

如何推斷鄧小平死訊

(授權轉貼)作者:反核之眾†

2011年6月25日無線電視台《新聞透視》節目「輻射恐慌」,內容嚴重失實,我們在此要求該電視台向公眾道歉,並對有關錯誤及誤導性言論進行公開更正。

不惜掩埋事實 替政府維穩

節目指香港人懼怕輻射不到日本旅行及不吃日本食品是非理性的、是愚蠢的,其中一項「重要」論據是,日本政府自福島事故後天天公佈海、陸、食水、上下水道的輻射及檢查食物含輻射之數據,除了三月份的幾天有異常外,數字顯示十分安全。但這完全抹煞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為了掩飾核災的嚴重性,以及避免日後的賠償責任,多次採取了絕不能令人信任的舉措。

例子一:海嘯後福島第一核電廠一至三號反應堆隨即開始核芯熔解,全球專家都在猜測,日本政府卻在兩個多月後才首次承認。

例子二:日本政府一度將福島兒童的可接受輻射水平提高20倍,以及將工人的可接受水平提高1.5倍,引起國際嚴重抗議,連日本內閣核能安全顧問小佐古敏莊,也因此在四月底灑淚宣佈辭職。

例子三:朝日新聞6月10日報導,東京一間網上有機蔬菜零售店測到靜岡縣出產的茶葉含銫-137量超標,而靜岡縣政府反而叫該零售店不要在網上公佈這項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憂慮」。

它就在鬧市的街頭,窗外就是轟轟的巴士站,招牌靜靜在躺在街角,得承認,我是長大後第一次踏足老人院。我總覺得老人院應設在地下,而最低限度該有一片寧靜的草地,可是不,我們進去後還得上樓梯,打開一道灰鐡色的閘門,裏面有淡淡的藥油味道,映眼而進是一片蒼白的牆,蒼白地板,光管明顯選色錯誤,所有傢俱反射着白茫茫的光,人的臉色則發青。幾張桌子,一部電視和一張沙發組成了「客廳」,一群十多個老人坐在電視前,新聞嗶嗶巴巴地播,也不知有沒有人在看,但視線是望着同一方向的。

這些老人,就住在一格格的房間裏,都用木造的圍板隔開,裏面有一張單人床,一個櫃子,餘下的空間大概夠老人從床上顫巍巍地爬下來時雙手能抓住對面的牆壁。沒有人把門關上,我們走到其中一個房間的門前,牆上清楚地寫了老人的名字,他見了我們,忙不迭從床上起來,我有點不好意思,他還穿着睡褲汗衫,頭髮東歪西倒的,但Mary已一手遞上買來的一袋橙,他客氣地說不用,大伙兒圍着一張桌子坐了下來。介紹時我循例得說我是健聽的,桌子上坐的除了我,都是聾人。

老人看上去仍很健康,我心安了,我以為會看到一個半躺不臥、氣若猶絲的景象。我身後有另一位婆婆,我跟她偶然間對望了,然後她開口:「他剛脫了牙,痛呀。」我問:「是嗎?還有什麼?你們平常有聊天嗎?」老婆婆:「我唔識打手勢喎!」,可愛得不得了,我笑。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907
  •  2908
  •  2909
  •  2910
  • 2911
  •  2912
  •  2913
  •  2914
  •  291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