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如何走出創科局困局

最近,我收到不少朋友和記者的簡訊,問及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被特首當眾質疑不代表業界有何感想。老實說,我沒有興趣和梁先生再作爭辯,只求以事論事,突破當前的困局。口說謙卑和誠意,行動上卻挑起紛爭,甚至對議員擺出嘲弄的態度,難免令人擔心他到底有否深切反省行政立法關係自他上任後弩拔劍張的原因。

創科局被政府用作民生撥款的政治籌碼,三番四次調動議程,政改觸礁後又再休會前硬闖。本來創新科技顧問和官員有數月的空間去展示政策構思、討論,以及進行游說,但梁振英以鬥為綱,把議會內部和政府僅餘的合作空間一手摧毀,更加深社會對官商勾結的憂慮,使這個有機會推進科技產業的方案蒙上陰影。這種手法把科技業界成為政治鬥爭下的磨心,對此,我為和我一起爭取創科局多時的業界深感不值和惋惜。

支持成立創科局是我的政綱,就任立法會議員以來我堅持的立場始終如一,認為在制度上設有一個專責統籌創新及科技政策、有足夠權力、資源和懂得科技的局長帶領的創科局,總勝於目前政府內部各自為政,缺乏統籌。

過去兩年多,我已多次表示支持成立、盡快成立創科局,過往亦明確表達不贊成「拉布」的立場。提交建議書、撰文支持、網上聯署、發表聲明、和業界一道游說泛民議員,與反對的業界人士溝通,盡力與不同意見者尋求諒解和共識。如果特首願意離開他偏聽、安逸的小圈子,相信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用電數據矇查查 政府節能得把口?

文:楊文友(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政府在五月公布「香港都市節能藍圖」,提出於二○二五年將能源強度減少四成的節能目標,卻沒有提出針對現有建築物的節能政策。主要原因在於建築物用電數據透明度極低,令政府未能掌握足夠的建築物用電數據,分析各類建築物的耗能情況,從而制定相關節能政策和措施;同時,建築物業主亦無法透過建築物用電數據互相比較,發現改進空間,令節能減排的願望久未實現。

現時有超過五十個國家或地方的政府推出提高建築物能源數據透明度的政策,為商業建築物的耗能表現評分和公開其耗能數據。例如要求建築物業主每年報告用電表現,在政府網站公開;制定建築物能源效益標籤,在物業買賣或租賃時出示。提高能源數據透明度有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節能政策,同時推動業主更重視建築物的耗能情況,採取提高能源效益的措施。

反觀香港,政府僅要求商業建築物每十年進行一次能源審核,在大廈正門位置展示審核年份的能源使用指數(每平方米面積用電度數),沒有公開途徑讓大厦業主和業界人士查閱比較,。再者,數據每十年才更新一次,容易變得過時,失去參考價值。目前政府嚴人寬己,沒有公開政府建築物和主要設施的用電數據,市民無法得知政府建築物的節能表現。

暴力救市失敗對香港人的啟示

大陸最近一輪暴力救市行動令全球震驚,但最駭人聽聞的莫過於出動到公安捉拿所謂「惡意沽空」人士。這些行為就算短期能穩住股市,長遠來說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經此一役,內地股民對中國股市以至中央政府信心盡失,要回復過去一年對股票的熱情恐怕極困難; 外資更加被嚇怕,對投資內地股市定必抱很大戒心。外國投資者和內地散戶相繼離場,就只剩下國家隊「內訌」,中國股市將進入一段漫長黑暗期,成交將會萎縮,變回以前的一潭死水,中央多年來在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努力完全付諸流水。

中共素來迷信權力,暴力救市正好反映中央政府的獨裁思維,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任意妄為,長官意志壓倒一切。一國兩制白皮書和人大831決定可以說如出一轍, 中共為了拒絕港人的民主訴求,不惜推翻當年自己有份簽訂的中英聯合聲名,連莊嚴的基本法也可隨意扭曲,將政改三部曲改為五部曲,最後索性連五部曲也不依。暴力政改跟暴力救市同樣以失敗告終,政改被否決,建制派大出洋相。香港政局恐怕也跟大陸股市一樣,將進入一段漫長黑暗期。

注定失敗的中國證券市場

中國的股票市場自1990年至今,一直銳意成為世界級的股票市場,但發展至今,最多只是金額數字上的飄升,其市場無論是監管機制,抑或是吸引外資的能力,都仍然乏善可陳,甚或陋病處處。今次的股災,亦已足以證明中國的證券市場十分兒戲,政府不但可以粗暴干預市場的運作,而停牌程序甚至是沒有程序,上市公司可以隨意停牌。整個資本市場的系統運作是經過超過一百年的發展,故筆者認為全球的資本市場,不會因為這個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資本市場就可以改變。如果中國政府繼續如此下去,不但是視資本市場的系統性於無物,甚或將中國的證券市場送上絕路。

當初中國設立股票市場的目的,就是希望走進世界的市場,令中國可以於世界資本市場佔一席位,但中共又不能摒棄社會主義,故才創作一套只有中國適用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所謂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有見及此,中國政府就於部分一線城市設立經濟特區,並於上海及深圳設立證券交易所,展開其扭曲資本市場系統運作的死路。其實股票市場是資本主義的產物,股票的升跌是根據市場的需求,政府甚少干預市場,妄論中共的暴力式救市,但由於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理論上可以不跟隨這些規則,但這些輸打贏要的股票市場,又是正常?只許股市暴升,不許股票暴跌,這些不符常理的市場規則,又怎能敵過全球的資本市場?又怎能敵過行之有效的股票市場規則?其實筆者眼見,中國的股票市場之所以如此自我矛盾,又怎會有不混亂的道理?

紀念澳門反離保運動書籍成功出版是個新開始

原載《訊報》2015年7月10日建語燁言

在今年七月五日,紀念澳門反離保運動書籍《撤!還記得嗎?》正式出版,在澳門西灣街二十一號舉行新書發佈會。澳門反離保運動在澳門歷史來說,實在絕不簡單。其理由在於曾經參與此運動的團體有很多個,同時澳門反離保運動是澳門回歸後所謂澳人治澳以來,繼澳門市民聲援八九學運以來大規模的群眾遊行和集會運動。比較回歸後歷次本地示威,這次可以稱得上是自回歸以來,史無前例對特區政府表達不滿的大規模運動。

感謝這本書的主編蘇嘉豪的邀請,能給予本人一個發揮所長的機會。經歷這次之後,感覺機會的出現不是隨處可得,機會若一到,如果你未能加以把握和珍惜而錯過了,感到可惜的是你自己。故此機會是為人生有所預備的人所準備,把握機會能改寫你的人生。本人主要負責紀念澳門反離保運動書籍《撤!還記得嗎?》的大事紀部分,以編年體形式重現當年澳門反離保運動的原貌。最主要多得科技的進步,找尋資料的工夫無前人這麼艱辛。可是本人經驗仍很淺陋,難免有錯誤出現,所以希望大家如發現本人有誤,多加鞭策本人才是。

再談慢必、反歧視法與言論自由

撰文/Brian

個多月前,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慢必)於港鐵車廂中被兩名女士以粗俗的言語侮辱其性傾向。其後,慢必所屬的大愛同盟連同45個關注性小眾的組織就此舉行了記者會,促請政府就《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條例》立法,以保障不同性傾向及性別認同人士於日常生活中免受不公平對待。然而,有人卻認為,儘管那兩名女士言語粗鄙,她們卻有言論自由去表達她們的想法。的確,言論自由作為基本人權,我們應該尊重他人自由地作出言論的權利。但這是否代表言論自由沒有限制?自由又是否可隨意享用而不需付出任何代價?

言論自由 = 暢所欲言?

嶺南大樓的「命名」與慣稱的消失

近來,嶺大百忙中卻不忘整頓宿舍簡稱。為了「尊重Donor」,要抹去由來已久的HALL A - F六宿,慣稱,要改為捐獻者的名義。若論梁政府搞清潔運動是轉移視線,鄭國漢這一番舉措,也可算是一脈相承,無事生非。

大學樓宇以捐贈者冠名,幾成通例。但這種通例,卻不是自古已有。曾經,在善長之外,大樓是都冠以於大學貢獻良多的前輩之,例如中大的錢穆圖書館,便是一例。

初進嶺大,處於本部的四座大樓已被買下,但簡稱仍是「BU, AR, GE, SO」,Be a Good Student,很好記。後來才知道,那是分別是「商學、文學、通識、社會科學」的英文簡稱,在被買下之前,四座大樓正是以三所學院和通識命名,正好代表了嶺大學術上的核心。

即將畢業之際,主樓易名為「李運強教學大樓」,七隻字刺在正門,面向青山公路,比「嶺南大學」的牌坊更加顯眼,幾乎以為是李運強大學了。然後四座教學樓的英文縮寫,也改為捐贈者的英文縮寫,「BAGS」不復再,難以記誦不在話下,原名所盛載的意涵,也漸漸消失。其實「主樓」原義也不在教學大樓,是嶺大的主要建築,包括圖書館、幾個大講堂、電腦室和行政部門辦公室,「教學大樓」並不貼切。

《新報》停刊,報社圖片庫何去何從?

圖:《新聞人的心聲細語:一人一故事》p.168

《新報》結業,讓我關注一件事,就是該報 56 年來的圖片庫,將會何去何從?

多年來,香港的報章雜誌結業,好像沒有人特別說明它們的菲林底片或數碼圖片庫是怎樣處理。曾聽聞過去有些是賣給同業傳媒,有些則是圖片編輯或記者臨關門前尋寶收藏,最可惜竟有些是當垃圾扔掉!孰真孰假,不得而知,總之從來好像沒人關注一下。

新聞圖片庫是重要社會和歷史資產,只希望傳媒老闆可以找個好出路適當處理,例如捐給博物館或大學,或者賣到具規模而又能專業處理檔案 (Archive) 的機構,又或者是與「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或即將建立的「新聞博覽館」合作,以避免失去重要的社會視覺歷史遺產。

希臘債務危機拆局:問題都是釘子?

希臘在周日(7月5日)的公投中以壓倒性比率「成功」否決了國際債權人「過期」的紓困方案,但希臘並未如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所言得到「民主的勝利」。在債權人同仇敵愾的氣氛下,希臘仍然要在7月12日得到歐盟領袖和國際債權人首肯希臘提出的新改革方案 (1),換取貸款以應付7月20日到期35億歐羅的債券(希臘政府目標是爭取為期三年的535億元援助)。成王敗寇似乎還言之尚早。齊普拉斯的政治豪賭結果如何,相信很快揭盅。

主流意見認為希臘淪落到如斯地步是咎由自取:福利主義,過度借貸,改革速度遲緩等因素無疑是導致這五年來債務危機不斷的主因。政府實行緊縮政策不力,不但無助紓緩財政壓力,更迫使希臘繼續依賴借貸,形成惡性循環。既然希臘放棄緊縮政策以圖「我行我素」,歐盟(EU)沒有理由強人所難,挽留希臘在歐元區(Eurozone)。甚至有人認為無論如何都要「踢走」希臘,免得這個只佔歐洲生產總值(GDP)1.8%的國家繼續困擾歐洲和世界。但筆者認為上述意見對希臘債務危機的剖析過分片面,不但無助瞭解其形成背景,更無法解釋其發展速度和特殊性。

福利主義之惡?

政府拒透啟晴喉管工程承辦商  水喉匠成追究目標

(獨媒特約報導)啟晴邨再驗出含鉛超標食水!政府在星期六(7月11日)下午召開記者招待會,指於啟晴邨最新抽取之食水樣本中,有三個含鉛量超出世衛標準,並已向居民另外提供食水及為某類別人士安排免費驗血服務。有關當局仍然未有提供承辦商名稱,亦未交代有問題水辦來自何座單位,但指正考慮對負責項目的持牌水喉匠採法律行動。有政黨及居民不滿政府資訊不透明,環保觸覺亦憂慮派水安排製造大量膠樽垃圾。

政府下午就啟晴邨最新食水化驗結果召開記者招待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有到場。張炳良稱政府高度重視事情,又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稍早前已召開跨部門會議,處理啟晴食水含鉛超標問題。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38
  •  2339
  •  2340
  •  2341
  • 2342
  •  2343
  •  2344
  •  2345
  •  234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