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新界非原居民的處境 其實就是香港的命運

文:陳劍青

想不到踏進後政改時代特區政府首個開展的議題,就是立即全速啟動洪水橋最後階段的發展諮詢,與及在行會通過新界東北規劃的「土地問題」。在這個土地割據及吞併邊界的時代,往往被政府開刀的新界非原居民村,竟與現時港人的命途何等相似:可預視到當中的非原居民社群,不出十年內將難逃連根拔起的滅絕浩劫。

究竟新界非原居民是什麼的社群?為何他們會被開刀?以我在新界多年研究及倡議過程的觀察,可理解他們大都是戰後走難來港的移民,有異於當時南來的資本家先來市區置房設廠過活,他們一跨過深圳河就在新界這片土地停留下來,僅僅為著生存的理由租地耕作,散落於原居民圍村旁的農地聚居,許多都形成了「一屋一田」的特殊聚落地理佈局,又叫「散村」。先以為暫住一時,臨田建屋,然後一住下,就住了兩三代過半世紀。

而八十年代後他們建造的「耕寮」,大都被官方永久地認定為「臨時寮屋」,被徵稅之餘又不被確認他們的居住權,現則順理成章成為政府在土地開發時可以「最低成本」開刀的對象。經歷近數十年的地產利益瘋狂囤地、新界鄉郊規劃淪陷及原居民丁屋霸權的浪潮,新界約百多條非原居民村的水土、社區及生活功能已受嚴重破壞,有的被收地滅村、有的社區支離破碎、有的則仍能在變遷中努力保留著社群既有生活方式。

七月一日

相片來源

這是一個熱到溶化的七月。話說十八年前,我們在大雨中送別彭定康及其家人,送別那殖民的時光。

我絕對是港英餘孽,成長於殖民地末期,雖然上一輩總說英國政府在搜刮香港人的錢,但不能否應,許多惠民、利民的政策,都是由殖民地政府建立。又要再說一次,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廉政公署、皇家香港警察(在此強調,我心中的皇家香港警察不同於香港警察)、地鐵都是殖民地政府所建立的。

可惜,回歸後,過了一段歌舞昇平的日子,然後隨著全球經濟環境轉差,沙士等等,香港的經濟大不如前。然而,我們最受不了的,是中國的價值觀正侵蝕我們的價值觀。

【地區政治系列】自組地區組織  凝聚中產力量——專訪王振星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的雨傘運動使不少人政治覺醒,自覺要為社會、為香港出一分力,芸芸之中包括王振星。曾任港大學生會會長的他,畢業後雖然有和政界朋友聯絡,但一直未有想過從政。直到發生雨傘運動,才令他意識到自己身邊事還需自己解決,而「作為香港人對香港事務自己都不參與的話,等人代自己發聲就不太理想。」於是,他與一班朋友在今年初成立地區組織 Our Community at TaiKoo (OCTK),希望透過組織社區活動,鼓勵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再由地區擴展到整個香港。

他指在香港出生、長大、接受教育和組織家庭,對這城感情深厚,但眼見現在各種問題浮現,例如貧富懸殊、新聞自由遭受打擊、政府推行洗腦國民教育、立法會功能組別、假普選政改方案等。這些事使他有感作為香港的一份子,若自身有能力的話都應花點時間去改善自己身邊環境,捍衛社會公義。

【香港是我家系列(一)】-「你搞錯了,香港是我家。」

【前言】

在香港談身份認同,鐵定要踩地雷。

近年社運中,叫得最響的口號是「自己香港自己救」,彷彿我們都知道,誰是「自己人」-以香港為家,與香港命脈相連的人。

可是,要成為「香港人」,標準高得離奇:數代以此爲家的少數族裔,永遠先是「少數族裔」,再是「香港人」;金髮碧眼的,即使能操流利廣東話,還是「外國人」;外省移民,即便在這裏讀書、成長,也久久不能隱去「移民」的標籤。

他們當中,有很多都以香港爲家;關心這個地方的喜與悲,為它付出過種種努力,承受著它的美麗與哀愁。

他們都很不願意被當作「外人」。

筆者因為生活上跟外籍香港人接觸很多,覺得自己挺了解他們的狀況,就萌生寫這個系列的念頭:透過記錄10個居港外籍人士的故事,希望破除這個「外人」的標籤;也希望從他們的角度,重新思考「家」與「身份」的命題。

可是寫著寫著,我發覺十個人十個故事,各自迴異,竟整理不出一個清晰的脈絡;我也無法為他們的身份下一個明確的判斷。

我驀然發現,如果硬要為這個系列找脈絡,情況跟把外籍人士統統稱為外人是沒有分別的。

那麼,就跟大家分享這些故事好了 - 十個居港外籍人士的故事。也許,在把許許多多的故事放在一起後,我們對這班「外人」會有多一點了解,也對我們稱之為「家」的概念有多一重思考,那就很好了。

田北俊:曾俊華絕對係下屆特首合適人選

(獨媒特約報導)建制派議員在政改方案表決前一刻突然離場沒有投票,致方案最終以大比數遭否決,被指「甩轆」。當時留在會議廳內的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出席網台節目時再次提到有關事件,他形容只是一兩位議員「蠢蠢地」。田又提近日被習近平主動握手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絕對是下屆行政長官的合適人選:「他至少肯聽人講」。

被問及會否參選特首,田北俊指香港的持分者太多,很難顧及到所有團體的利益,直言自已「做慣大老闆」,現時會先處理今年的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先再作決定。其後他又表示參選特首的人要先想清楚其原因和能力是否足夠勝任,如梁振英在未來一年不聽從泛民主派的意見,又得不到民心,才會考慮參選。

他又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是行政長官合適人選之一,因他近幾年處理稅收和民生問題也處理得頗好;與泛民主派的關係不錯,至少會把泛民的意見納入財政預算案,又會向社交網站交代個人生活,與傳媒保持良好關係。

強調自由黨「無做錯到」

旅遊成業令我們失去什麼

七一遊行,有動保團體的朋友遽上宣傳物品,上面印了受傷的海豚 - 「海豚屬於海洋‧不是公園」。我不無愧疚,想起早前在台灣參加的一次賞鯨豚團。

聽過日本石井泉先生的故事。他原是捕殺海豚為生,但一次與海豚眼神相投,看見海豚流淚之後,再不能操此獵殺故業。轉行為賞鯨豚團的導賞員,是放下屠刀捕鯨豚者可以有的職業選擇。

我不知道我在台灣參加的賞鯨團,船長與導賞員可是從捕漁業轉行,但可以肯定的是,賞鯨豚團已成為靠海旅遊業熱賣中的新產品。這個出海的項目一般稱為賞鯨團,但上得船後,導賞員就會說鯨魚要運氣非常好才遇得見,但海豚一般都會看到。離開碼頭約一小時的航程,就抵達海豚出沒的水域。果然,三五成群的飛旋海豚時而從海面騰躍而起,再插潛入水,姿態曼妙極。賞鯨團友都馬上瘋狂了,競爭著撲向四處圍欄,佔個好位置相機手機瞄準。導賞員當然也沒閒著,什麼飛旋海豚最愛玩、高興起來會多打幾個筋斗、牠們歡迎遊客喜歡游在船頭云云⋯⋯熱鬧得彷彿一眾海豚真是人類的好朋友、老朋友。

誰顛覆了誰——談談巴西足球的務實傳統

作者:尋找簡東拿

我們對巴西足球的美麗印象,應該還停留在1982年辛坦拿領軍衝擊世界杯冠軍的夢幻時代——九年前Nike廣告渲染的所謂「Joga Bonito」——場上十一位個人能力強大的球員放任自流地踢球。「無序」、「即興」、「快樂」,幾乎等如巴西足球的關鍵詞;而薛高在第二圈小組賽不敵意大利後,以「足球之死」概括巴西在1982年的失敗,更成為當年球迷對那份浪漫想像的總結。可惜的是,以上一切絕非巴西足球的全部。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巴西足球其實不失精密、科學、計算。以下兩段關於巴西足球的小節,為此立下註腳。

隨軍出征的醫療團隊

1958年3月,夏維蘭治(Havelange)一舉成為巴西足總會長。他矢志奪取世界杯冠軍,隨即進行變革:他邀請了馬查度(Paulo Machado de Carvalho)出任巴西領隊。至於球隊主教練,則一度考慮換上非巴西藉的主帥——巴拉圭人蘇歷治(Fleitas Solich),最後還是由聖保羅名帥菲奧拿(Vicente Ítalo Feola)接手。馬查度只是一位擁有電視台和電台的商人,並不以足球戰術見長,卻為球隊帶來了一位營養師、一位心理學家和一位牙醫。。

五比四中的四 美同性婚的反對聲音

【綜合報導】美國最高法院在6月26日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全球歡騰。一方慶祝之際,反對聲音亦紛紛冒出,彷彿在提醒我們本次判決僅以比數五比四通過,贊成與反對的只差一票。也許,現在正是時候聽聽反對者的聲音。

本次反對法案的四名法官中,包括現任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Jr.)。反對一方主要以四個觀點反對法案,分別是司法的角色、婚姻的定義、宗教觀點和哲學觀點。

一. 司法的角色

羅伯茨的意見,主要不是反對「同性戀」或「同性婚姻」,而是認為非民選的法官不應該有權力判決「同性婚姻合法」。他認為最高法院不是一個立法機關,同性婚姻這種想法是好是壞與他們無關。根據憲法,法官有權力陳述法律是甚麼,而不是制定法律,也就是指不能「間接立法」。

反對聲音認為憲法中並沒有注明一種特定的婚姻理論。一個州的人民可以修改婚姻的定義來包括同性伴侶,但他們也有自由選擇保持歷史定義。法院這樣做會為社會帶來激烈變化,因所通過的議題仍未能在群眾間達到共識。他們亦指,接受同性戀,與接受同性結婚是有分別的,因同性婚姻是一種具有法律地位的婚姻關係。

二. 婚姻的核心意義:一男一女

七一新客  煙民「打邊爐」

政改被否決,今年七一遊行人數明顯下跌,但人數少了,抗爭議題卻有增無減,學聯灣仔街站旁邊就多了一檔新客圍著「打邊爐」。原來是煙民權益關注團體設街站吸煙點,一齊等埋發叔食支煙,順道收集市民簽名抗議政府 當然受一眾煙民歡迎。為什麼煙民要在七一「打邊爐」? 原來是要上街抗議政府無理控煙政策,侵害煙民吸煙人權,帶頭歧視煙民。

煙民權益關注組副召集人張寶明話,政府擴大煙包上的警告圖案,名義上是要阻嚇煙民,實際上是方便控煙辦和海關去識別未完稅香煙。因為現時無論香煙完稅與否,包裝都一樣包含50%警告面積,但加大至85%後,就能一眼分別出。張寶明指責:「呢個係一個偽善嘅做法,你睇加拿大,警告圖大咗,但煙民人數仲高過冇咁大嘅美國。」

作家李默亦有在場「打邊爐」,她就批評政府煙包擴大的法案完全無效,警告圖示並非針對煙民,而是要嚇怕煙民身邊的家人朋友,從而向煙民施壓,政策帶頭歧視煙民,相當惡毒。她又狠批政府打算用附屬法例繞過立會通過法案,是想邀功,她說:「當年周一嶽因為控煙有功拎咗個獎,而家啲官『心紅』,想拎埋世衛嘅獎。」

七一遊行4.8萬人 梁振英上任後最低

(獨媒特約報導)今日民陣舉辦七一遊行,由學聯和教協帶頭,主題為「建設民主香港 重建我城未來」,希望延續爭取民主精神,透過老師和學生薪火相傳。遊行隊伍於下午約3時半正式起步,大約4時20分全部離開維園。隊伍約5時到達終點添美道,近200人留下參與集會。民陣表示約4.8萬人參與遊行,人數創下2003年以來第三低、梁振英上任後最低,參加人數僅高於2005年的2.1萬人及2008的4.7萬人。警方則表示人數大約有19,650人。

遊行訴求包括重啟政改五步曲及修改基本法,政府發言人回應指現屆政府在未來兩年內,在憲制程序上或立法工作時間上,不可能重啟五步曲程序,修訂基本法亦不乎合香港整體利益。發言人指社會需要時間冷靜下來,放下爭拗,重新聚焦於急切的經濟和民生政策。

1222242

人數少屬合理現象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42
  •  2343
  •  2344
  •  2345
  • 2346
  •  2347
  •  2348
  •  2349
  •  235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