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談誠信

港大聘請副校長,竟會成為城中熱話,本身已經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及後發展到出現「等埋首副」和最後否決委任的種種事情,簡直是一場鬧劇,是港大之恥。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亦在校委會會議結束後,向公眾透露了部分會議內容,包括投票結果和各委員的部分發言,如「無慰問我」、「無博士學位」等有趣論調。

隨後,馮會長立即受到各方指摘,包括: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 -馮敬恩為了自己所謂的公義,放棄了個人誠信,向傳媒披露校委會會議的內容,她認為較其所希望的香港大學生水平低,對此感到遺憾。

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 - 譴責馮敬恩的做法,校委會會考慮可能的懲處。馮敬恩披露校委會會議討論内容的行徑,徹底無視校委會的保密守則,有礙委員在會議上自由討論和交流意見,並違背作為校委會委員同意對會議內容保密的承諾,令人遺憾。

港大校委會委員李國章 - 狠批馮是「大話精」,不守信用,言論不可信,「你信唔信呢個『大話精』?呢個人唔應該爆呢啲嘢出嚟」。

其實,「為了公義,放棄了個人誠信」,是否有問題?到底,何謂誠信?

活在另一天空下的女性——要求中國政府禁止販賣北韓婦女活動及停止遣返脫北者

作者:朴志賢 Park Ji-hyun

如果你問我有關北韓的人權,我會回答:「北韓的人權狀況是人們無法想像的,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亦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北韓人民活像龐大監獄裡的奴隸一樣,甚至根本沒有人權意識。婦女及小孩的人權狀況尤其惡劣到無法想像。家庭因飢荒被活活拆散:孩子被遺棄,父母與孩子分開,兄弟姐妹各散東西。這都是北韓實況,那裡的山丘長不出樹木,甚至寸草不生;一遍荒蕪就如沙漠一樣。」

韓民族於近代飽歷人類苦難。在日本帝國的統治下,400至600萬名韓國人被逼作奴隸,25萬韓國婦女被充當性奴。在韓戰期間,200萬名韓國人被殺,更多的人流離失所。

但對北韓人來說,這些回憶都不僅是歷史,更是今天的現實生活。

在北韓,我住的地方有一首「自由」之歌,歌詞說人生若沒有自由就沒有生活可言,所以不自由,毋寧死。然而,在北韓沒有言論、行動自由,亦沒有宗教。
當納粹集中營於二戰時獲得解放,國際社會誓言絕不容許這種暴行再次發生。然而,當今的北韓卻再度發生這種暴行,過百萬人因金正日獨裁政權而被殺害。

在北韓飢荒(北韓國內稱之為「苦難的行軍」),350萬名無辜北韓平民於金正日的獨裁統治下死於飢荒。說這是金正日的大屠殺亦毫不誇張。他漠視人民的痛苦,面不改容地說只需要一百萬人的軍隊。

領導中共建國後的體育事業 文革被迫害致死的 —— 賀龍

今天是十月一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六周年。今天想簡介中共建國後領導體育事業的人物,他叫賀龍。

中共建國初期,體育工作由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即共青團前身)負責管理。團中央協助發起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以準備取代民國時期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到一九五二年六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正式召開成立大會。同年七月,中共的代表團出席了赫爾辛基奧運(但運動員趕不及參賽)。代表團回國後向中共中央撰寫了一份報告,提出為加強共產黨對體育工作的領導,應在政務院下設一個全國體育運動事務委員會。該建議得到接納,於是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就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成立,主任為賀龍。五四年,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易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簡稱國家體委,主委仍為賀龍,直到文革。

鬥爭壓倒一切:梁班子的賣地哲學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這是毛澤東引以為傲的名句,文革時期紅衛兵奉為金科玉律。 可是沒有人想到,就是這一套把習近平父親也鬥倒的鬥爭思維,在今天香港大行其道。殷鑒不遠,上周五截標的大窩坪賣地,足可說明這套以行政長官梁振英為首的管治心態,如何把香港一步步推向深淵。

本來位處九龍獅子山腳的一幅地皮,面積2.1公頃,可建樓面面積不過是60萬平方呎,雖因綠化地帶改劃屋地引起爭議,並非甚麼觸動市民神經的頭等大事。但只要細看賣地章程,便明白內有乾坤,絕非發展局長陳茂波念茲在茲「揾地起屋」那麼簡單。

與地鬥:這片發展地盤四面環山,位處海拔160米至200米,集水區達22公頃,最高點為北面海拔450米高的畢架山,陡斜的山坡上滿佈花崗岩巨石,最大直徑達4米。根據地質紀綠,地盤四周起碼發生過10次山泥傾瀉,從山澗中下游滿佈巨石推斷,該區巨石滾落和暴雨時出現泥石流的現象十分尋常。最近期有紀錄的山泥傾瀉是2005年,當時經歷兩天暴雨後共有200立方米山泥崩塌,但由於該區沒有民居,所以紀錄並不完整。

公屋養狗,錯在哪裡?

(攝:撒雅)

文:Roni

公屋養狗,禁與不禁,反對聲較讚成的為多。*反對的人,主要擔心狗隻製造嘈音、環境衛生問題、不相信狗主能自律和不相信政府能有效執法;而教我有點意外的是,有不少支持的人,主動認錯懇求,認為自已違法養狗在先,望房屋署放寬條例,網開一面。

動之以情,我並不反對;錯在違法的解説,卻又不見得合理。

法例理應與時並進,過時的公屋 / 居屋養狗的條例,不是法例,而是懲罰,對狗主而言是剝削、對動物變相是加害(棄狗潮)。事實上,人口政策隨社會需求而制訂,例如香港二戰後的嬰兒潮,政府興建更多醫療配套、重新審視教育政策。然而,面對每年香港平均約有一萬戶養狗戶的增加,房屋署不但沒正視養狗戶需求,法例上卻倒行逆施,卻迫遷公室/居室的養狗戶,明顯地,是欠缺長遠的房屋政策規劃。

港大三屆校董會學生代表聲明:無形之手欲蓋彌彰 百年校譽毀於一旦

昨日港大校務委員會一違慣例,否決遴選委員會任命陳文敏教授為港大副校長的推薦,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於會後只以「長遠利益」避談否決原因。有見及此,本科生代表、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披露會上委員言論,否決理由千奇百怪、荒誕無稽,輿論嘩然。今晨,梁智鴻發表聲明譴責馮敬恩泄密,考慮加以懲處。

格殺勿論   加大發展

2014年12月,香港,入口自廣東地區的部份食用雞被驗出帶有禽流感病毒,特區政府採取了果斷措施,格殺勿論,把每一隻(共逾15,000隻)雞、鴨、鵝等,用最便宜的方法殺掉,稱之為「消毀」。(#1)

2015年9月,馬來西亞檳城,由於出現兩宗人類感染狂犬病(瘋狗症)過案,檳城州政府下令全城捕殺流浪狗,格殺勿論,估計全城超過25,000隻流浪狗被用最便宜和殘暴方法殺掉。(#2)

2015年,香港,居住了逾74萬個家庭(超過200萬人)的公共屋邨,和其他住宅一樣,出現有狗家庭和無狗家庭的衝突,政府以一貫的果斷及最容易的方法解決 — 一律把狗或養狗家庭趕走, 「格殺勿論 」,方便管理公屋居民。(#3)

《時光機準備起航》

2024年,香港市,狂犬病再度肆虐,政府下令上水中央屠房暫停處理鮮狗屠宰,亦派出捕狗專隊用空對地無人射狗機清除街上所有狗隻和其他動物,格殺勿論,並即時下令民眾不得私養狗貓等畜牲,如自願交出私有動物,可被給予特別考慮,豁免勞教,舉報者可獲發獎金,以示表揚。

超長時間供款建跛腳機場 —— 為甚麼我們這麼笨?

今早在電台聽到機管局人員談最新融資方案,新的機場建設費建議價目比較早時宣佈者低,但卻要提高向外借錢款的金額,以致建設費必須一直收到2030年之後,才足以連本帶息清還。

大家要知道,根據機管局的規劃總綱,三跑的興建的目標是為了滿足2030年的航空需求,機管局目前的方案,只有原計劃的半個候機大樓和一半的登機橋,是一個跛腳機場。

機管局人員忘記了:今年初為「半個候機大樓」方案辯護時,曾經聲稱建設有階段性,現計劃的設計符合2023年的客運需求,將來客運增加時,會興建另一半候機大樓。

根據規劃總綱,全棟新候機大樓應於2030年前建成。

好了,如今因為航空公司的激烈反對,把機場建設費調低,機管局不得不把貸款額提高,結果只建半棟候機大樓的還款期也要延長至2030以後,那麼請問:何來錢建另一半候機大樓和登機橋,應付2023年至2030年之間的航運增長?是否到時再加機場建設費?

機管局前後不一的三跑候機大樓方案

目前的融資情況是:就算機管局打響算盤,直到2030年我們也只會有一條額外的跑道和半個候機大樓,沒有錢建另一半大樓,如果到時乘客量按預算增加,後果是乘客擠逼、行李延誤、航班誤點、安全系數降低、意外可能性提高等嚴重問題,赤鱲角將變成三流機場,根本談不上任何競爭力,毀了興建三跑的原來目標。

鸚鵡學者與不智的劍

港大校委會否決任命陳文敏為副校長,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這符合我早前悲觀的預測;不過,事情發生了,仍然難免憤慨和痛惜,不是為了陳文敏(我們讀同一中學,但不相識),也不只是因為港大的獨立自主失守(我是港大校友),更因為這件事標誌著我關心的香港進一步制度崩壞。

當然,對這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報章和網媒上看到的言論中,如果是批評陳文敏或反對任命他為副校長的,大多空泛無力,或只是重複建制派的一些 talking points。這些言論的作者,有些還是學者教授,不禁令人奇怪,以這些學者教授的學術訓練,怎會寫出那樣低水平的文章(報紙文章雖然短小,但也有水平高低之分)?

沒有學術自由,還有學術成就可言?

[攝影: 戴毅龍]

今年初,《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佈其第5次世界大學聲譽排名(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調查結果。往年排名一向穩佔首50位之內的香港大學,首次跌出50大;原因是因為雨傘運動期間警方不當鎮壓,令學者憂慮動搖香港院校的學術自由,院校自主不保。

的確,一間學院的學術成就,除了研究成果,學術自由至為重要。諷刺的是,港大委任副校長事件本來是大學內部程序,經過媒體披露學術人事及資源副校長候選人是陳文敏後,同一媒體又對他猛烈批評,及後任命程序被一再拖延,港大校委會卻未有向學生會及職員會給予合理解釋。半年後在9月29日的昨晚,港大校委會以12票反對8票贊成,否決任命陳文敏出任副校長;學生代表馮敬恩在校委會會議後向記者披露了個別校委的否決理由,當中不少聽起來荒誕離奇;事件發展至此,難免令校內及外間人質疑校委會在整個遴選委任過程中受到政治壓力影響,反映了大學正面對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受損的危機,正正與當日《泰晤士高等教育》所指出的憂慮不謀而合。

學術自由乃高等教育的基石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00
  •  2301
  •  2302
  •  2303
  • 2304
  •  2305
  •  2306
  •  2307
  •  230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