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洋紫荊的土壤,種不出文化的草坪

近來大家在講浸大。

說起來還真奇怪。記不起何時,政府曾說過要發展「文化藝術產業」,而且要致力讓香港成為地區性的文化都會……對,大概是咁上下。不知多少文化人曾對這句話抱有一絲期望,認為香港文化圈從此有救,政府願意投資發展了云云。

但是,這其實卻是一個大危機:我們何時把文化藝術當成是「產業」?「產業」的內容又是什麼?

當我們說到「產業」,意即它是一門生意,一門用於與國際社會競爭,用於提升香港「發展成就」用的一個招牌。政府千億投放於西九文化區,似乎正是為上述目標而設。但我不知道的是,原來文化藝術,可以是這樣的一件地區性兵器。即使「香港」「贏」了,實際得益者真是在前線打拼的文化工作者嗎?而所謂文化氛圍,真的可以透過剎那間出現的硬件配套,人工地製造出來嗎?

見樹不見林的「重點投資」

政府從不視文化藝術為一門大眾權利,為一種非形式教育,而只是透過短視的一次性撥款,和所謂的「重點投資」來換取剎那間的帳面成就,殊不知這樣的政策傾斜,害死了多少文化藝團。

IMG_7317

有一些價值,必須同時存在,才會產生意義,一旦抽離割裂,都將變異。

暫以特首梁振英經常掛在嘴的「民生無小事」的「民生」來談談。譬如說,「民生福祉」和「新聞自由」這兩種價值,就是缺一不可。又譬如,「民生福祉」和「公義」這兩種價值,也不能割裂。

獨媒辦事處被四歹徒持鐵槌破壞

(8月9日1230更新)獨立媒體(香港)已於昨日發表聲明,表示極度憤怒。

P8077604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於八月七日發怖了《香港新媒體與社會運動》研究。

(獨媒特約報導)最近的膠粒污染和大浪西灣事件,都充分顯示出新媒體對社會運動有著一定的影響。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於昨日發佈了《香港新媒體與社會運動》研究,該研究嘗試了解網民的特徵和探討新媒體在社會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會場有學者指出,新媒體能有效散播訊息,若網絡廿三條通過,會「嚴重影響香港的言論自由」。

仇恨政治,或公屋計分制

(圖片由Ivy Tsoi製作)

Anti-Semitism means spreading enmity towards the Jews. When the accursed tsarist monarchy was living its last days it tried to incite ignorant workers and peasants against the Jews. ......This is a survival of ancient feudal times, when the priests burned heretics at the stake, when the peasants lived in slavery, and when the people were crushed and inarticulate. This ancient, feudal ignorance is passing away; the eyes of the people are being opened.
——Vladimir Ilyich Lenin, "Anti-Jewish Pogroms".

香港膠災:事發第十二日

(行動消息)南丫部落明日八月七日星期二將繼續組織義工隊到南丫島東澳,集合時間為早上九時十五分在香港仔碼頭(有興趣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另外本週四、六及日,長春社綠色力量也有行動。

DSC02399
興建中的丁屋屋苑。丁屋屋苑的興建,涉及原居民男姓申請人事先與發展商簽署協議,違反地政總署不准申請人與發展商事先簽約的要求,但當局一直對這種情況眼開眼閉。

新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一直是新界的惹火人物。她出任發展局局長時力主清拆僭建,強調絕無特赦。到六月中,她接受《南華早報》專訪,突然拋出新界男姓原居民免補地價興建三層每層七百平方尺小型屋宇的權利(俗稱丁權),應於二○四七年結束。消息震動鄉事系統,卻也引來外界不少和應。歸根究柢,外界認為實行四十年的丁屋制度已經嚴重變質,由原來照顧原居民的居住需要,逐步扭曲為被「地頭蟲」發展商壟斷興建丁屋屋苑。以八鄉錦田兩個鄉為例,自回歸以來,超過四成丁屋一落成就轉售,而且,不少原居民村落的丁屋區亦已被發展商控制,等待興建龐大屋苑。

香港膠災:南丫島東澳情況嚴重

(今日八月四日消息)上週十號風球,一艘屬於中國海運的貨船,船上有七個貨櫃掉入海中,其中六個裝有總共60億粒塑膠原料「聚丙烯」,膠粒散落愉景灣、南丫島及港島一帶。事後政府、中國海運及生產膠料中國石化全無公佈事件,直至市民自發在網上將訊息散佈,並向政府部門查詢,才令事件曝光。今日 DB Green 一連兩日發起的愉景灣清潔行動,但在愉景灣以外,其他地方的受災情況都十分嚴重。南丫島的東澳灣,右手邊面向西南的一個小石灣,估計有超過200袋塑膠原料被沖上岸,白色膠粒堆處處。今日也來視察的世界自然基金會 Andy Cornish 曾潛入海中視察,他表示發現了一個貨櫃門在石排灣附近的海中。至於目前正處於封閉狀態,海龜生蛋的深灣,全無政府人員。整個沙灘佈滿垃圾,白色膠粒亦隨處可見,筆者發現至少三袋裝膠粒的空袋,其中一個更是筆者海中拉上來的。

Lamma Corner 已準備發起行動,明日星期日早上十點將到現場視察。另外多個民間團體及政黨發行「執膠」行動,鍵盤戰線到梅窩執膠人民力量前往愉景灣,環保觸覺則分別到長洲及南丫島。如果市民有興趣到南丫島東澳,則請留意地圖已標示的步行路線及災情地點香港仔至模達灣的全記渡見此,索罟灣至中環則見此。

近日,國民教育成了熱門話題。 7月29日的反洗腦大遊行,更超過九萬人冒著炎熱天氣,要求政府撤回國民教育科。教育局今年四月公佈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科程指引中指出,國民教育可令學生確立自己既國民身份,提升國民質素,以至對世界公民身份既認同。但是國民身份又會跟其他身份出現矛盾。而國民教育更提倡由情入手,當中又有什麼問題呢?


圖片來源見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76
  •  2877
  •  2878
  •  2879
  • 2880
  •  2881
  •  2882
  •  2883
  •  288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