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三/十年的時間觀和歴史觀](/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作者按:九年前,我們曾出版《香港的鬱悶:新生代vs嬰兒潮世代》一書,成為香港世代研究的開創性作品。多年來,八十後、九十後相繼踏足政治舞台,波瀾壯濶的佔中運動更大有改朝換代的意味。此時此刻,我們的新作亦剛好完成,為管窺這個大時代存留一抹紀錄。
鄒崇銘、韓江雪著:《這一代的鬱悶:後佔中的世代之戰》,三月出版。
從2011年的區議會選舉起計,直至2014年的佔中運動,剛好是三年的時間。期間我積極投入香港的土地運動,參與土地、房屋、人口、產業和生態等議題;在《信報》、《明報》和《陽光時務周刊》等產出不少文章;又出版了《自主生活》和《土地研究》叢書,可說是收獲極為豐富的三年。
但收獲更為豐富的,是與一群青年人合作的體驗。
社運十年
套用張鐵志的話:「2003年的七一遊行,促成了一個醒覺的公民政治主體。此後,集體記憶、社區保育、土地正義、本土農業、撐小店,成為公共領域中的新關鍵詞;而社區運動、環保運動和同志運動等等,不斷衝擊既有主流霸權的新社會運動。這些新價值和新運動,和新世代關係尤其緊密。香港的新世代接連展現他們的能量:幾年前反高鐵,社會大眾赫然發現八十後的社會參與如此強烈,2012年反國教運動,又讓九十後少年躍上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