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村抗爭運動揭示香港媒體與時代嚴重脫節](/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雖然菜園村的抗爭運動已持續了兩年多,但除了2010年1月萬人包圍立法會要求擱置興建高鐵的撥款伸請時,引來香港媒體廣泛報導;這兩年多以來媒體只是零零碎碎地報導。香港在九七前早已出現新聞娛樂化的問題,九七後的傳媒生態除了無法改變新聞娛樂化,更出現日益嚴重的自我審查。敏感的政治問題固然要自我審查,涉及地產財閥利益的也要自我審查。除了這兩大要害,香港傳媒的生態其實已形成另一種同樣嚴重(如果不是更嚴重)的問題。這一新的問題是香港的傳媒已跟形勢脫節,無法掌握時代的步伐,香港傳媒忽視菜園村的抗爭運動便正好是傳媒跟形勢脫節的例子。這樣說或許會被批評為誇張失實,不妨按下菜園村的抗爭,討論近日廣受香港傳媒關注的事件——支聯會主席司徒華逝世。無論是報章或是電子媒體爭相報導司徒華逝世的新聞,連身在台灣的前學運領袖王丹希望來港悼念司徒華一事也成為重要的新聞。王丹最終被拒來港悼念司徒華,輿論大多認為「一國兩制」受重創,王丹本人先在個人網頁表示「一國兩制」騙人,後來更在台灣舉行記者招待會,宣稱「一國兩制」已死。九七之後,「一國兩制」的承諾可以說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具體方案和正式合同,「一國兩制」受重創有如合同被塗污,合同的成效或約束力立即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