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如此「成果」:評梁振英「施政匯報」教育部分

梁振英真的很有創意,整個班底也很自我感覺良好,推出《本屆政府上任一周年施政匯報》,為各二次創作的朋友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身為教師,當然要看看他在教育範疇有什麼「階段性成果」,嘩!不看由可,一看他羅列的六大「階段性成果」,實在看到了梁振英跟吳克儉對教育界現狀是如何脫節的。

一、「2013年4月,成立專責委員會,研究如何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為15年免費教育踏出歷史性的一步。」

梁振英在競選時,說的15年免費教育,政綱寫的是「在教育統籌委員會下成立工作小組,推行免費幼兒教育」,現在卻變了「成立專責委員會」「研究如何推行」,「研究」二字可圈可點,因為「研究」結果可以是「推行」、也可以是「不推行」。如此模棱兩可,卻自誇是「踏出歷史性的一步」,「語言偽術」表露無遺。

二、「於北區公營小學採取一系列措施,應對由於今年該區出現約1,700個跨境學童所需的額外小一學位,並研究優化2014-15學年及以後的安排,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優先照顧在本地居住的學童。」

說得真好,但實情卻是政府無視問題,終在今年小一派位出現問題。北區學額不足,原區學生不能就近入學,臨急臨忙弄個「返回機制」,把學生及家長都折騰一番,然梁振英竟說政府把派位亂局說成是政績,究竟這個政府還知不知「醜」?

321482_156225177857906_19421807_n

(獨媒特約報導)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網絡的傳播及滲透能力也愈來愈強,要成名也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尤其在社交網絡上,一個專頁的人數多寡便可反映其受歡迎程度。去年十一月才加入 Facebook 專頁的謝曬皮,短短大半年已有近四萬六千個支持者,受歡迎程度可見一班。今次獨媒便專訪問了這位八十後插畫家,談談她的成名過程及創作方向。

新聞和傳播新聞的方法是很奇特的組合。

數年前,我因為和上司對某些事件觀點南轅北轍,而我又堅持自己的觀點,所以新聞被放在不顯著的位置。當年公司每星期都會向記者發放一週十大最受歡迎新聞的排名。我那些討上司厭的報導居然名列前茅。

我相信每名記者,看到自己報導點擊率高的時候都會感到鼓舞。但對於記者而言點擊率只是參考,它不會亦不能取代記者的專業判斷。這要回歸到記者為何做記者,又或是記者究竟是個怎樣的行業,記者是一群怎樣的人。

新聞有新聞的工作方式
新聞之所以是新聞,有其公信力,不能脫離其工作方式去討論,這是新聞的根基。

在始創中心外被踢來踢去的老伯

(獨媒特約報導)上周一晚,八十多歲的伯伯被始創中心四名保安離地抬起,像扔垃圾般放在中心100米外的路旁,引來輿論不滿和網民抗議。日前,主恩敬老之家的李牧師邀請伯伯到機構居住,老人家也欣然接受,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那麼多年,沒有社署社工向老人伸出援手?始創中心的保安粗暴地把老人抬走固然令人憤怒,但造成老伯伯像人肉皮球般被商舖踢來踢去、無處落腳,是一些大家看不到的暴力與涼薄。

記者是深水埗和太子附近的居民,經常遇到伯伯,老人家行動不便,但性格很健談開朗,以往不時跟我說很喜歡喝可樂;新年給他利是,他會說 Happy New Year! 平時給他一些心形紙幣或他喜歡的食物,他會說 Thank you! Thank you!

其實伯伯在始創中心門外露宿前是在中華煤氣客戶中心門外歇腳的,附近商鋪和居民者認得伯伯的身影和他的隨身物。

中港融合打造自由行新大陸即將上演 強烈反對盲目填海毀香港!

香港發展歷史中,旦凡有重要管治的變革,政府往往會透過大規模移山填海的造地方式以滿足新戰略規劃任務——港英佔領香港島後為了賣地營運殖民地而決定大規模填海;戰後為了打造離岸工業城市,而大幅填掉荃灣與觀塘等地方;70年代開始,要防止人口過度密集引發如67年的暴動,開始於新界造地建新市鎮 打散本土人口; 84年香港被決定主權移交後 港英迅速發起「玫瑰園計劃」,大規模在西九填海造地為工程利益分一杯羹。而在這些戰略規劃考慮中,小市民即使可能在填海造地計劃中分到蠅頭小利,但政府說「填海為你好」卻是香港史上最宏大的虛擬神話

opg5

(獨媒特約報導)已考取PADI(世界最大的潛水發証機構)潛水教練牌照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為響應6月8日世界海洋日,在6月6日潛入海洋公園大魚缸,分別與五種瀕危動物蘇眉、槌頭鯊、豹紋鯊、角鵬及藍鰭吞拿魚拍照,還作抱抱姿勢親親各種瀕危動物,並將觸摸甚至「抱抱」海洋生物的相片上載到面書。根據潛水的指引,列明潛水者不應「觸摸,抱握,餵飼或騎上水生中生物」,葛珮帆這種宣傳「保護瀕危生物」的行為實在自相矛盾。

大馬style:演唱會作為政治工具

圖:在大馬大選期間,疑為執政黨造勢的「一個馬來西亞檳城國際慈善演唱會」

「我哋冇諗呢啲嘢。」香港巨蛋演唱會主辦單位主席陳淑芬,否認音樂會是為了減少七一遊行人數。馬來西亞友人戲稱,這其實很大馬style。

剛於五月進行的馬來西亞大選,執政黨國陣自知在檳城的選情嚴峻,沒有、也沒法回應選民對於他們的長久不滿,卻借富商和慈善基金會名義,舉辦了多場的國際巨星演唱會和無數免費晚宴,試圖以偶像的魅力和免費美食挽回國陣的負面印象。當中的重頭戲—亞洲音樂節,時間更偏偏選在反對黨民聯的大動員晚會的同一時段,其背後目的明顯不過,也不是一句「我哋冇諗呢啲嘢」,就可把其政治意圖推搪過去。

可是,效果卻出奇地糟糕,國陣的如意算盤沒敲響,集體杯葛導致匯演的出席率極低,選舉結果更是一面倒:民聯成功再度執政檳城,多數票比上一屆大選還要高,以超過三分二議席優勢成為檳城政府。無怪乎國陣領袖在投票前夕已斷言這種派著數式的拉票方式會拖累國陣的選舉成績。

election1
這篇報導,加深了本地長者就是支持建制派的想法。《蘋果日報》截圖。

讀社會研究,老師提醒我們要小心數字,避免被數字牽著走;小心因果關係,因為因果中間可能有東西影響關係,尤其是解釋政治立場和行為。

DSC03590

重點間線版:http://www.boyangu.com/2013/06/june-fourth-rethink/

昨天出席了支聯會的檢討大會,就今年的六四晚會及日後支聯會的發展方向,結果一如所料,三個臭皮匠仍舊是臭皮匠,成不了諸葛亮。會中的論點有部分很有深度,但說不上有新意。

內部會議得不出好的結果是正常,因為土著派如陳雲之流誹謗支聯會過急,因此引起了與會者的反彈,不能謙虛吸收外在的改善意見。(所以我很懷疑陳雲其實是中共間諜,目的就是挑起內鬥,肢解反對勢力)他們大多認為自己盡心盡力,外界不了解支聯會就妄下批評。

west_stat

(獨媒特約報導)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第二階段公眾參與諮詢即將於本星期五(6月21日)結束,建議填海地點中有三個位於香港西部水域,包括龍鼓灘、欣澳(陰澳)對開倒扣灣水域和小蠔灣深水角。同時,政府在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中提出在東涌東部和東涌西部填海,又打算興建機場第三跑道(機三跑)。如果西部水域所有填海項目均全部上馬,總填海面積最多可能高達1,310-1,510公頃。獨媒記者進入了陰澳鹿頸村和東涌視察當地環境,並聯絡了區議員曾文典、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跟進西部水域填海的一系列報導。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26
  •  2827
  •  2828
  •  2829
  • 2830
  •  2831
  •  2832
  •  2833
  •  283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