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靠估靠嚇 糟蹋歷史

儘管專權政治陰霾不散,2014年本應是香港人值得慶賀的一年,因為上千年前先人遺下的文化遺產就在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發現,引證了九龍城聖山是自宋朝至今的重要聚落。香港毋須為了政治正確而攀附作海上絲路重鎮,這古蹟羣本身就是香港特殊地位的本土象徵。

可惜發展局長陳茂波把喜事變壞事的本領特別高強,因為當他今年四月宣佈考古發現的時候,市民驚覺239個遺跡中有238個已被港鐵移走,喪失原址保育的機會。政府隨後開展第二、三期範圍的考古發掘,在民間團體的緊密監察下,港鐵稍為收斂,多保留了10處古蹟。

十天前陳茂波與運房局長張炳良共同宣佈「階段性的保育方案」,建議對尚未移走的古蹟中的其中7項原址保育,卻對已被移走的238處古蹟隻字不提。由於聖山遺跡的重點是九龍城宋皇臺一帶的「居民遺址」,即分屬不同朝代的古蹟羣而非單項文物,所以政府方案保留幾個孤苦伶仃的古井,等於只見樹木不見林,歴史價值恐怕再被糟蹋。陳茂波至今不敢回應會否原址重置已移走的大部份古蹟,以全面建設聖山遺址公園,反而強調不著邊際的文物徑,轉移公眾視線。

絕食感人以外有對象;暴動時代來臨,人何往?

攝:Gundam Lam

(一)絕食

就絕食來講,我個人比較冷血,冇話感動心痛。亦冇話覺得一定要食包先有得抗爭,或者絕食係自殘不應為的考慮。講到尾一句,有用定冇用。不過呢個問題唔易答。至少我冇一定答案。

絕食係一種道德感召。用自殘身體表示真誠與決心。問題係做比邊個睇,係未會感動到佢地。係自己太殘之前,係未會有明顯效果。最大影響係,如果絕食一次無 效,就好難落台。除非準備自焚升級,如果唔係都好難收場。上次反國教多少都叫勝利,咁就成為今次繼續絕的基礎。當然亦唔可以係二打六絕,猶如七傷拳,自己 名聲唔夠去絕,冇人理就冇用。

要感動邊個?

如今之鋒幾乎係運動第一人,當然有足夠的名聲去絕。但佢想感動邊個?我都唔係好肯定。可以先從肯定唔係的人講起。第一唔係,當然係中共政權,佢宜得你死, 又點會介意你絕食餓親。其次係梁振英之流已徹底投誠的走狗,當然亦唔介意你死。另一方面,日日係街頭的義士,其實都已經夠晒投入,你再絕多幾下佢都唔會再 投入運動,因為已日日係街,冇得再多。

腐女子回應「蘋果副刊:破解HeHe文化 腐女國絕密曝光!」(一)

HeHe團在佔領運動期間給Alexter粉帶來無數治癒,吸引不少腐女關注也令網民藉此接觸到腐的趣味,略受爭議之餘又引發圈外人撰文維護腐權,BL文化在本地扎根逾三十年,在此以前未曾聽聞腐權一字,而腐女的權利從不因此受約束,其一歸因於族群的低調習性。本地媒體數度以腐女作專題報導,2005年曾掀起「BL清算事件」,報導視點均採負面角度且偏頗失實,是次報導由HeHe團令腐文化進入公眾視野為出發點進行報導。

與其說腐女隱密,不如說她們自得其樂,正由於腐族群的低調,採訪者往往難以觸及深入BL族群的資深愛好者--資深與否並非單看腐齡,而應視乎閱歷、對BL文化的暸解程度、以及腐女子意識形態的投入度,加上一般採訪者的腐文化知識有限,以致於報導產生偏差,繼而影響讀者的認知。

如下數點請容我略作補充:

1. BL, BOY'S LOVE是日語「少年愛」的譯詞,早期耽美愛好者用少年愛而不用「男同士」來表達,即表明了兩者之間的差異,BL此專詞不僅意味男男愛情,更包含了以男體為表徵的跨性別之戀色情愛慾等創作形式。

3. BL文化由70年代掘起,當昧尚未產生「腐女子」一詞,如*腐女子回應……(三)一文所述,腐女是自嘲詞,讀音近「婦女子」,指喜歡YAOI到無藥可救的地步,如今泛指愛好BL的女(/男)生。

我只是想去看看海

旺角佔領區被清場的一夜,心情異常鬱悶,無法到太遠的地方,只能走到離家最近的那片海。

那是一條在海中央的馬路,馬路的一端是行人路,有高及頸項的欄杆,另一端是低矮的石墩,石墩下有許多巨石,就是浪不斷泊擊的地方。我知道,要是我站在欄杆前看海,就不會被打擾,因為許多人都曾經那樣做,而沒有遭受干預,但那夜我需要接近流動的水,所以坐在石墩上。那裡從不曾亮出「不准看海」的告示,但潛在的規則早已在人的心裡。許多車輛在我身後經過,車頭燈的強光射向我。果然,不久後,保安員走到我身邊,以勸籲自尋短見者的口脗說:「回去吧﹗這裡非常危險。」

「我只是看一下海,很快會回去。」我說。

「要是掉下去怎麼辦?」他說。

「我不會掉下去。」

「乖啦,回去吧。」終於,他以一種慈父的語氣說出。

我始終無法堅持下去,雖然那夜我確實需要看海,而且我的安全和行為該由我負責,而不是由他人規管。

城巿從不自由,要保持這裡一切如常,就得看我們的忍受能力有多大,以及能忍耐多久。壓抑充滿在各種細節裡,在不同的情況下,只要穿著制服的人走近,在人群裡發施號令,人們便傾向聽從指示,很可能,大家都不約而同在想:「這只是很小的事。」可是,生活卻由無數微枝末節構成,直至更大的事情發生,人們才會發現,不斷退讓的結果,只帶來了息事寧人的便利,卻一再削弱自身可以維護的最基本的權利。

盧吉道建酒店損行人權益 毀歷史步行徑

【新聞稿】
盧吉道建酒店損行人權益 毀歷史步行徑 
議員將相約政府官員到盧吉道路試
美港聯盟將去信古諮會 要求盧吉道列為法定古蹟

今日(12月2日)本會連同盧吉道27號大宅前居民,以及中西區關注組向立法會申訴部,反對盧吉道27號改建酒店,聯盟認為酒店發展對盧吉道造成破壞、損害行人權益,亦有消防救護危機。出席的七位議員表示一直關注酒店發展計劃,並承諾會要求運輸署官員到盧吉道現場進行實地路試。

發展商早前向城規會提交修訂建議(規劃申請編號 A/H14/79),亦同於今日截止,美港聯盟已收集到至少1000封反對信,會議暫定於2015年1月2日審議,美港聯盟呼籲城規會委員否決新修訂。

超過125000 簽名反對盧吉道建酒店

美港聯盟主席梁戴月琴表示,由去年十月開始在盧吉道收集簽名反對建酒店,至今已超過一年,累積獲超過125000個簽名。她即場向議員展視最近收集到的簽名表格,又表示眼見幾乎每位途經盧吉道的市民,都驚訝酒店發展計劃,稱具「常識(common sense)」的市民都反對計劃,一日甚至能有超過三千人主動在盧吉道簽名反對。

運輸署漠視行人權益

學民三人絕食促重啟政改 拒梁振英慰問

(獨媒特約報導)學民思潮黃之鋒、盧彥慧和黃子悦昨晚(12月1日)展開無限期絕食,黃之鋒表示訴求是與政府官員會面,要求重啟政改五部曲,亦呼籲市民再次回來金鐘支持佔領者。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希望絕食的同學保重身體,又指要做好2017年普選工作不是靠抗爭,任何的抗爭都是徒勞的,唯一的真普選一定要根據《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有關的決定才可以落實。
 
對於雨傘運動的方向,大眾各有不同意見,有人贊成行動於必要時候需要升級,有人希望保持和平守則。黃之鋒及兩位絕食學生盧彥慧和黃子悦表示,過往兩個月,示威者均作出了不同方法表達訴求,如學聯與政府對話及近日的升級行動,但政府未有回應,現時學生唯一可做的只有絕食,用他們的身軀引起社會關注。他們不相信一切是徒勞,因為在反國民教育的事件中,學生亦透過絕食施予壓力,令方案擱置。

對於特首梁振英提醒要小心身體,他們均表示,政府不應只在口頭或書面上作回應,應正視問題核心,並有實際行動回應。

破壞王劉遵義破壞事件簿

編按:中大昨天宣布,中大校董會將於星期四向前校長劉遵義頒發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表揚其在經濟學上的卓越成就及對中大發展的重要貢獻。

校方指劉遵義帶領中大制訂十年策略發展計劃,但正因此計劃,如轉換教學語言、興建新書院、大興土木破壞校園環境,引致中大現下問題處處。下文擇錄了破壞王劉遵義之惡行,我們要求校方詳加建釋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之理由。

破壞王劉遵義破壞事件簿(輯自中大學生報《守衛烽火台特刊︳破壞王劉遵義特刊》)

「破壞王」這個稱呼,對於中大校長劉遵義來說,確實是當之無之愧,自從零五年「國際化」事件起,劉生每年必會定期進行至少一項破壞,上至中大的理念、精神,下至校園的景觀,甚至交通,無一不被劉生看中,大肆破壞,茲列小表如下供大家參考!

佔中三子明自首 籲佔領者撤離 回社區深耕

(獨媒特約報導)佔中三子宣佈與支持者明日要到警署自首,並呼籲學生撤離。戴耀廷指佔領行動只是民主運動中一環,回到社區宣傳民主訊息才是延續。他強調佔中公民覺醒的目標已經達到,並不覺得運動失敗,又指政府漠視市民訴求和推警員上前線使他們極大壓力並失控,才須為這次運動負責任。他在回應對佔領行動的民意反彈時表示,認同市民對佔領有不同意見,故更要將運動帶入社區強化民主力量。至於佔中醫療隊及告支援隊是否撤離,戴指會交由義工自行決定。

三子會在律師陪同下,就《公安條例》第17A(3)條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的控罪自首,戴耀廷指不肯定明日前往自首的人數,但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已確定參與。三子強調自首是承擔罪責、尊重法治的做法,而不是懦弱,重申不是要破壞法冶。

三子聲明:
佔中三子告市民書 三子主動承受刑責 期盼學生以退為進

出於愛呼籲撤離

說曾偉權

《選戰》大獲好評。李心潔、廖啟智、王宗堯、潘燦良…以外,我留意曾偉權。

曾偉權大概一直未被視作一線。(從來不喜以線性劃分演員。演員只有演得好不好,而沒有上線下線之分。)我看一個演員,很多時留意他/她不在鏡頭焦點時的戲。梁朝偉在訓練班演出第一個劇(《活力十一》,該集我寫劇本),飾演學生,被校長訓斥,當時鏡頭焦點在校長,梁朝偉聽著校長訓話,脫下眼鏡抹鏡片(這個動作是沒有指導下他自己入戲的表現),嘴角顯露不以為然,有點委屈而又內疚。當時就看這個演員潛能無限。

與曾偉權合作過幾次,都是旅遊節目,個人十分欣賞他。但留意他,早在合作之前。當年他在麗的,應該還是初入行,演出《再向虎山行》。他演一名清朝遺留的年輕太監,演員表也沒有他的名字。有一場戲,戲份在劉一帆飾演的大太監李擎天身上,曾偉權在他身後遠處,對白提到太監不是男人的身份,曾偉權顯現羞愧的表情。我看見,在特寫鏡頭也沒有一個之下,他十分入戲。那是我第一次留意這個演員。

他過檔無線後,有機會幾次找他主持旅遊節目,發覺其實他很適合擔當脫口騷(Talk Show)主持:反應快、執生能力高、有幽默感、表達能力(無論靠把口抑或身體語言)強。但似乎未見有這樣的機緣。

在香港認識大屠殺的歷史—納粹下的猶太倖存者Sylvain Gilbert

相信大家對於電影例如《一個快樂的傳說》(Life Is Beautiful)(講述一位意大利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以積極的態度保護兒子)又或者《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改編自二次大戰時,一批猶太人因為得到商人奧斯卡.舒特拉(Oskar Schindler)的幫助而逃過納粹逼害的事蹟)不會陌生。有沒有想過在香港也可以通過更多的電影和口述歷史了解納粹統治時代的生活,又或者是猶太人的文化和生活?

Sylvain Gilbert是在香港生活的猶太鑽石商人,1942年當納粹進行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 (簡單來說就是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計劃) 。當時Sylvain只有 5歲,他跟父母、姊姊住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ntwerp)。「外表上我跟所有人沒有兩樣,但因為我們是猶太人,我們的身份證被沒收,沒有住的地方,也沒有食物券。作為一個小朋友,你不會明白為甚麼因為你是猶太人就要被殺死。」在1942年9月安特衛普就有17,000名猶太人(當地大約住了35,000名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 (Jewish Times Asia March 2010)。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85
  •  2486
  •  2487
  •  2488
  • 2489
  •  2490
  •  2491
  •  2492
  •  249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