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香港認識大屠殺的歷史—納粹下的猶太倖存者Sylvain Gilbert

在香港認識大屠殺的歷史—納粹下的猶太倖存者Sylvain Gilbert

相信大家對於電影例如《一個快樂的傳說》(Life Is Beautiful)(講述一位意大利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以積極的態度保護兒子)又或者《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改編自二次大戰時,一批猶太人因為得到商人奧斯卡.舒特拉(Oskar Schindler)的幫助而逃過納粹逼害的事蹟)不會陌生。有沒有想過在香港也可以通過更多的電影和口述歷史了解納粹統治時代的生活,又或者是猶太人的文化和生活?

Sylvain Gilbert是在香港生活的猶太鑽石商人,1942年當納粹進行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 (簡單來說就是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計劃) 。當時Sylvain只有 5歲,他跟父母、姊姊住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ntwerp)。「外表上我跟所有人沒有兩樣,但因為我們是猶太人,我們的身份證被沒收,沒有住的地方,也沒有食物券。作為一個小朋友,你不會明白為甚麼因為你是猶太人就要被殺死。」在1942年9月安特衛普就有17,000名猶太人(當地大約住了35,000名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 (Jewish Times Asia March 2010)。

一些不忍心小朋友無辜受害的市民,於是冒著生命危險暗中收留他們。Sylvain和他姊姊被一個65歲,住在比利時Wallon地區一個小村莊 (Mont Saint Guibert) 的老婦人收留,Sylvain稱呼她作「Tante Fanny」(姨姨)。拯救猶太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殺或送往集中營。Sylvain憶述:「為了避免暴露猶太人身份,我們得改名換姓,我們將原本的姓『Siber』改成『Gilber』。」本來他們是說佛蘭德語(Flemish)、荷蘭語 (Dutch)、意第緒語(Yiddish)的,現在要用帶有Wallon口音的法語(French)。本來,他們是傳統的猶太教徒,現在要過天主教徒的生活;飯前睡前禱告,星期天一日三次的彌撒…時至今日,Sylvain還記得一些天主教的經文。有一次,一名德軍來到他家,用德語說要給他糖果,幸好他沒有伸手取糖果,否則就會曝露身份(因為Yiddish和德文相似)。對於一個只有五歲的小朋友來說,要跟父母分離是非常傷感的事。然而對比起數十萬被殺害的猶太人來說,Sylvain算是非常幸運,他不單保存了性命,他的父親也從苦役營(hard labour camp)中成功逃走,在戰後一家團聚。

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設有一處地方,特別紀念那些在大屠殺期間冒個人危險,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他們稱這些人為「民族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在經過一番尋訪和紀念館的調查後,在2009年,Sylvain終於在Mont Saint Guibert的市政大樓舉行了確認Tante Fanny為「民族義人」的儀式。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大屠殺的歷史,Sylvain積極參與「香港猶太大屠殺及寛容中心」的活動,到學校和不同的地方分享。

另外,第15屆香港猶太電影節將於11月29日至12月7日舉行,今年的主題是「勇氣」,主辦單位更送出門票讓獨媒的讀者欣賞12月3日上午11:00場次的電影「Noodle」。有興趣的朋友可電郵到: [email protected] 讓筆者轉交給主辦單位或直接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如發送到此電郵請用英文)

想了解更多有關香港猶太電影節,亦可瀏覽他們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