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大學自主是每一個人的事

香港大學的副校長任命風波愈演愈烈,大學自主是否受到衝擊,社會有不同的解讀。有人對學生周二晚(7月28日)的行動嗤之以鼻,港大十院長和部分校友分別聯署反對部分學生及校友干預港大校政。校委之一李國章指學生彷如紅衛兵,中大前校長劉遵義更明言如此「寵懷的小混蛋」應受懲罰。另一邊廂,有人認為校委會黑箱作業,真正衝擊大學自主實為校委會和其幕後黑手,所以當晚的行動只是對暴政的一種反撲。不同角度的解讀,結論截然不同。

《香港大學校委會守則》(Guide and Code of Practice for Members of the Council)開宗明義地說明,「大學必須恪守學術自由原則,意即質疑既有知識和提出創新甚至有爭議可能的構想。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機構自主的概念。大學要負上管理自己和發展戰略方向的責任。校委會委員必須認清和恪守高等教育的特殊原則和道德理念,進而對大學的職能作出有效貢獻。」短短幾句話,清楚說明了大學自主的兩個特點:一,以教育和大學職能為本;二,維護學術自由。

街工義工楊皓然涉襲警今開審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學生、街坊工友服務處義工楊皓然在去年雨傘運動11月30日升級行動當晚襲警被捕。楊全部否認兩項襲警及一項「對他人身體加以嚴重傷害」罪,並今在東區裁判法院受審,兩名有份制服及拘捕楊的警員作供,指楊當日反抗並襲警。開庭前,十數名聲援人士高叫「黑警濫暴 原形畢露」 口號,楊皓然表示自己「帶著沉重心情」,呼籲當晚有份拍攝到過程的人士,指證警員濫權和駁斥襲警說法。

警員指小腿遭被告「撑」了四至五下

警員張冠文供稱,當晚約2000名示威者在龍和道示威,企圖突破警方防線,衝出馬路期間,被告楊浩然朝他下巴位置打了一下,他拉著楊,試圖阻止楊走回示威群眾內。張其後將楊制服並坐在其大腿上,隨即宣布要拘捕楊。張表示,楊當時背朝向天,不斷以「游蛙式」掙扎,感覺自己的左右小腿被撑傷四至五下。期後警員陳文進幫忙制服被告,再次以襲警罪施以拘捕,並將被告交給刑事偵緝警員調查。

辯方在質疑楊掙扎時,不可能踢到小腿,只能踢到其背部。另外,辯方律師亦指警員庭上作供部份,即被楊「撑了小腿一下」,與當初的證人口供及警員警事冊上不同,張否認刻意修改證供。

西九新動力鉛水專家團 多次稱鉛水損害不大

圖:梁美芬facebook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鉛水風波愈鬧愈大,政府再驗出三條屋邨食水含鉛,其中紅磡邨二期的水辦含鉛量更錄得高達每公升44.4微克,超標3.4倍。隨事件牽涉愈來愈多屋邨,西九新動力亦組成「支援西九鉛害居民專家團」,由律師、醫生、區議員及社區幹事組成。然翻查資料,專家團成員在上月多次淡化鉛毒事件,其中黃敬曾在《城市論壇》指「智慧話畀我聽飲「頭啖水」係蠢豬!」。

當區區議員、西九新動力的勞超傑昨日(8月4日)舉辦居民大會,約50人出席,本土派團體「紅磡人紅磡事」到場狙擊,發言人Hinson指西九新動力沒有運用社區重點計劃的1億元撥款協助居民,該黨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更在立法會否決以特權法調查事件,不是真正幫助居民,一度與街坊罵戰。

球迷自組平台 Lilywhite HK  團結本地熱刺球迷

圖:身穿淺色球衣「本地刺迷」,而深色則為「外國刺迷」,友賽開始前眾人高叫︰「Come on you Spurs」

(獨媒特約報導)英超是全球最受歡迎足球聯賽,香港球迷對英超的熱愛程度近年亦有增無減,Big 4球會的球迷在港佔最多。然而,在Big 4外,其他球會外又如何呢?其中熱刺在香港的球迷便自發組織平台「熱刺香港 Lilywhite HK」,組織球迷聚會及聯誼活動。成員歐輝對獨媒表示,香港其實有很多熱刺球迷,希望有一日能見證球會再次打入頭四名。

球迷斥舊有平台獨裁 另起爐灶集結球迷

Lilywhite 為網上群組,目前已有一千多名球迷加入。有成員批評舊有平台管理員獨裁,胡亂封禁球迷留言,故另成立該新平台。群組成立目的旨在一班「刺迷」能聚首一堂,而群組亦不時舉辦聯誼活動予群組成員參加,他們在星期二晚的聯誼節目為球迷友賽:在修頓球場上演「外國刺迷」對「本地刺迷」。

【地區政治系列】居民的事,如何叫居民做?——姚松炎的社區自救計劃

攝:Manson Wong

(獨媒特約報導)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可說是近年本地學術界的奇葩。測量師出身,一直從事房地產研究,但當同行們一味附和政府搞大規模徵地開發,他卻以數據力陳香港房屋供應「不患寡而患不均」,關心基層蝸居劏房困境的同時,又極力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佔領運動期間,他頻頻「落區」開課,教育「村民」〈認清香港住房問題真相〉。佔領之後,姚教授竟又亮出了他另一重身份──港島南區置富花園居民協會副主席。原來過去四年,他一直在屋苑裏推動節能減廢計劃,更在過程中發展出一套投身社區政治的民主原則。

我們是難民,不是非法入境者

用以描述遷徙的語言從來都帶有政治色彩。在這「混雜遷徙」(mixed migration)的趨勢下,難民以及移民均要離鄉背井踏上艱難的旅途。難民是指具有正當理由畏懼會在家鄉遭受迫害而被迫遷移的人;移民則指因為貧窮、疾病、天災或缺乏機遇而離開家鄉的人。國際社會並沒有責任為移民提供保護。

國際特赦組織上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我們現正面對「本世紀最惡劣的難民危機」。在這樣的氛圍下,傳媒及社會大眾均被「難民」與「移民」這些詞彙搞得一頭霧水。另一邊廂,各國政府卻非常小心地選擇他們的用語。

比如香港政府最近便把所有在香港尋求庇護的難民稱作「非法入境者」。在港府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所有難民以及酷刑聲稱人均被稱作「偷渡入境的外國人,以及「在香港逾期逗留的人」。換言之,他們全是「非法入境者」。

文件又道:「聯合國《1951年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及其1967年議定書從來未曾適用於香港;在香港要求免被遣返的非法入境者不會被視為『尋求庇護者』或『難民』 。舉例而言,無論他們的聲請結果為何,處方都不會批准他們在港合法定居,只會暫緩遣返他們。」

救救大圍大興玻璃!

我經常和孩子踩單車到大圍,天冷時,我愛吃坤記腸粉,沒料到今次協助的事主正是腸粉店的街坊「大興玻璃」,一間毫不起眼的老店。

廖家兩代人經營近六十年,突然被地政總署指他們的寮屋編號不存在,要拆舖,要檢控。我站在積富街細聽八十五歲的老店主廖啟能先生的故事,他反覆向我說店鋪由來,還揭開底衫展示戰績,原來颱風溫黛襲港時,廖老先生守着舖頭,被玻璃破開胸膛,老人家的堅韌讓我致敬。一個又一個路過的老街坊,聽到地政署指大興玻璃無寮屋登記要拆舖,一句又一句「黐線!」「我同佢一樣咁老,點可能無登記?」廖小姐翻開文件夾,一張又一張1960年代的電費單,發黃了的名片,1978年的商業登記證明,訴說了兩代大圍人的歷史。

我自畢業後,一直處理個案或調查案件,怎樣看,這個案無論人證、物證都相當充份,就是不明白地政署為何視若無睹,堅持拆舖呢?

資訊或無價、公信力有價

圖片來源:FringeBacker FactWire集資網頁

說的就是最近集資得如火如荼、由資深記者吳曉東發起的調查報道通訊社FactWire,目標為300萬元,招聘7位編採人員,試行營運一年。而距離截數日子不足一個月,集資金額現時僅約150萬元,如在8月28日前無法籌得300萬元,所有金額將歸零,全數退回給捐款人士。

為甚麼要發起這個集資行動?吳曉東表示,他希望能成立一個屬於香港人的通訊社,主力做調查報道。為確保報道中立,通訊社拒絕廣告資助,亦不會有財團在背後支持,營運資金及員工薪酬全由民間集資而成,換言之,所有曾捐款的人士,都是FactWire的股東。

現時社會分裂,資訊爆炸,主流傳媒和新興網媒的幕後金主,未必為人熟識,傳媒有時也立場含糊,叫讀者難以分析報道的可信性。如不希望在獲取新聞時「飲鉛水」,荼毒腦袋,花費$300(當然可捐款更多)買一條「乾淨的喉」,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一個無所顧慮的平台去調查事件,是必須且值得的。

《遺棄》──不要用你那一點點善意去掩飾你的麻木

港台劇集一向緊貼社會現實,是兩間免費電視台因循劇集以外之選。近年燃眉時刻系列屬外判劇集計劃,孕育出不少精彩的劇集,其中一套是去年4月19日播出的《遺棄》。

故事以真實個案作為藍本,講述一個問題家庭的坎坷,少年阿賢與單親父親阿威相依為命,但父親患有嚴重哮喘,不時需停工服藥,而阿威的父親又臥病在床,父子與哥哥一家關係疏離,弟弟只間中接濟阿威,並說服他申請綜援,阿威因自卑,不常開口向人求助,但家裡的困境已難以支撐下去,阿賢放學後亦需賣紙皮幫補家計。

一天,阿賢放學回家發現父親自縊死了,但他把飯吃完才報警,警員到場後反問他為甚麼這麼遲才報警,阿賢說:因為我肚餓,我知道你們來了就不能吃飯,既然飯也煮好,就不要浪費。

這是多麼悲痛又真實的畫面,對啊,誰敵得過肚餓呢?窮人連傷心的機會也沒有,因為把肚填飽才是正經事。

警員把阿賢帶到警署落口供,找了叔叔大半天才來到,但叔叔竟說不想接走阿賢,連住幾天都不行,因為家裡不方便。一個孤苦無依的13歲少年,死了爸爸,唯一可投靠的親戚也將他拒諸門外,阿賢陷入更無助的光景。

後來叔叔跟他回家收拾物品,叔叔竟在阿威櫃裡擅自拿走了一隻金錶,人死了,錢財身外物,不是嗎?弟弟取了也沒相干吧。回到叔叔家,嬸嬸又冷言相向,追問到底阿賢要住多久,家裡沒閒錢養多個小孩……

呼籲國際特赦組織需要支持性工作非刑事化

圖:不少荷里活明星包括安妮海瑟薇反對國際特赦組織把性工作非刑事化建議

荷里活影星與性工作

除了在大銀幕中扮演美艷的性工作者,我們鮮有聽到任何一個荷里活的影星或名人會談論到性工作。但日前一群荷里活影星,包括梅莉史翠普、凱特溫斯蕾、安妮海瑟薇以及其餘近四百個多個團體或個人聯署反對國際特赦組織採納性工作非刑事化的政策建議書[i]。國際特赦組織將於本年八月六日至十一日舉行兩年一度的會議,會議中將決定是否採納其就性工作非刑事化所撰寫之政策建議書以保障性工作者之權利。反對者認為性工作非刑事化會引致國家人口販賣大幅增長,特別是在貧窮國家的年輕女性,事件亦因名人效應引起傳媒的關注。

作為香港關注性工作者權益的團體,我們希望國際特赦作為歷史悠久的人權倡議組織,會接納性工作非刑事化為他們的政策倡議目標,以改善世界各地正面對劣境的性工作者的現況。

什麽是性工作非刑事化?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25
  •  2326
  •  2327
  •  2328
  • 2329
  •  2330
  •  2331
  •  2332
  •  233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