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於《Art Plus》一月號)
傅聰,一個在中國音樂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個名字,1955年,傅聰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獲得第三名和「瑪祖卡」獎,是首位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及後,他的琴聲傳遍世界各地,不但名聲日響,技術與藝術修養也不斷提升,令他晉身大師之列。傅聰的演繹、表演風格,以及對藝術的態度,絕對非常值得給觀眾欣賞,讓後輩學習。
2014年,傅聰來港舉辦音樂會,是繼2013年後再次到香江獻技。雖然宣傳品上寫著該晚是全蕭邦音樂會,但拿起場刊才發現當晚的演奏曲目包羅萬有,時代跨度很大,亦不見得全是非常熱門的樂曲,包括舒曼的《C大調阿拉伯式格 Op. 18》、海頓的《g小調奏鳴曲Hob XVI:44》、莫扎特《a小調迴旋曲 K. 511》、貝多芬的《小曲六首 Op. 126》、德布西的《前奏曲六首 》(選自第二冊)、蕭邦的《瑪祖卡三首 Op. 56》及《f小調第四敘事曲 Op. 52》。
說回音樂,傅聰刻意把鋼琴放置在舞台的較後方,據聞這是因為他希望觀眾能更專注於音樂本身,而不是他的雙手,而他又可以與觀眾保持較遠的距離,減少受他們的影響。單是一個簡單的舉動,已見大師對表演和藝術的尊重與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