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的孩子上星期出世,過著很圓滿的日子。她一首首為人頌唱的歌,都在說不圓滿的過去,是不少單身主義者或懷念派份子的詩歌和經文。如今「教主」在育嬰室外看著自己的孩子,我思忖,她曾想過這一天的來臨嗎?
我有一個朋友,她一聽劉若英的《後來》就會哭。不是眼角滲出一滴淚那種,是哭出一條城門河那種,像剛分手一樣。這首歌是她的死穴,她卻自虐地一次又一次刺激這個穴道,久不久就聽一次,甚至在卡啦 OK 都要唱。一邊唱,一邊飲泣,歌詞斷斷續續讀出,彷佛將當天的八杯水都哭了出來。我口裡說著「唔好唱啦」,心裡喊著「你夠未」,想幫她 cut 歌又不行,只能等她堅持唱完一整首,到唱完「永遠不能再重來,有一個男孩愛著那個女孩」,一直哭到音樂完結。
如果麻甩佬以周杰倫曹格的歌為自己打一支國語麻醉針,劉若英的歌也是女性其中一款居家必備的止痛藥。你可能沒有她完整的一張唱片,但總有一兩首苦情歌在你的電腦中:懷緬當年自己任性而中斷的純真關係,你會點一首《後來》去鎮痛;愛一個人愛得選擇割捨,你會點一首《很愛很愛你》自憐;選擇決絕離開已變心的情人,你會點一首《成全》為自己的灑脫飲杯;只容許自己花半年時間等一個人,你會點一首《我等你》;有一位做不成情人、但比朋友多一點的好朋友,你會點一首《我們沒有在一起》送給他;認定以後沒有人陪你走下去,你就點一首《一輩子的孤單》宣佈從此自梳。劉若英聲線不算完美,可能她擅於演戲,她唱每一首歌都像演一齣劇目,各式各款的苦戀,各種程度的心痛,在她口中都變成一本本小說。
很多女士都喜歡她,覺得她知性,像朋友也像導師。她唱的歌屬於療癒系,雖然從來只有越療越傷,但也當成是心靈雞湯。苦戀本身是一件很卑微的事,她的歌卻讓苦戀的人們卑微得文藝一點、優雅一點。男士們都很愛劉若英,特別是三十多歲以上、文質彬彬的人。她就是一位夢中女神,樣子可人,有靈氣而不俗氣,會看書,會寫字,一看就是成為紅顏知己的不二人選。我呢?我喜歡她一對大眼睛。如果眼睛真的是靈魂之窗,她這兩面玻璃一定是三米高。她笑的時候,就如晨曦之光照到窗內,她哭的時候,雨水就在窗外滑過。她的眼睛真的很會說話。她的別號叫「奶茶」,因為她的名字叫「René」。她恩師陳昇覺得讀音像「奶」,但單叫「奶」很奇怪,就加了「茶」字。牛奶是孩子氣,茶香就像書卷味,兩者混起來也果然是劉若英本人。
我愛看劉若英的文字,淺白但有深度,感嘆而帶幽默感,批判也懂自嘲,她的文章會讓人一直讀到底。她愛寫自己的家人,她的祖父是國民黨軍官,有時看她寫家人的文章,也像看了一段台灣歷史插曲。她去記述嫲嫲如何努力做一位有教養的軍官夫人,就寫了一篇《一世得體》;寫一位追隨她爺爺接近六十年的「小兵」,她寫了一篇《張叔》;寫自己那位樂觀而早逝的姑姐,她寫了一篇《姑姑命好》。她寫家人好看,寫自己的,也因為從心出發而好看。關於自己是一個公眾人物,她這樣寫:
「身為所謂公眾人物,除了專業表現,還擔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這責任包括傳播正面的能量與價值觀。這我牢記在心,但做起來真的很難。藝人難道不能有心情不好的假期,只能化上濃妝強顏歡笑?奇怪了,到了戲裡我們被要求什麼角色都要能演,要崩潰要撕心扯肺,但在生活裡,我們只能扮永遠正面思考,笑臉迎人的開心果?」
她能寫,所以曾經出版四本書,散文、詩篇、短篇小說也有,甚至幾年前蘋果日報都邀請她寫專欄。她十年前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叫《Happy Birthday》,講述一對大家都是對方的唯一、但又不走在一起的男女,如何糾纏了十多年,最後男方假裝跟別人結婚移居外地,實為得了重病而避世,臨終前託親友每年在女方生日時向她發「生日快樂」的電郵,好讓女方心安。後來故事改篇成電影,古天樂做來自港大的男主角,劉若英做來自中大的女主角,戲名叫《生日快樂》。劉若英25歲就當影后,演苦情角色很拿手,10年前,就跟張艾嘉和李心潔合演《20 30 40》。飾演「20」的李心潔,面對自己對愛情和性向的疑惑;飾演「30」的劉若英,開始對愛情和永遠質疑;飾演「40」的張艾嘉,面對婚變和重新開始。現實中,快要40的李心潔面對婚姻也有一番體會。4年前,當時41歲的劉若英,突然宣佈要結婚了。
她結婚的消息震撼中港台和我的 Facebook。那一天 Facebook 被洗板,太多是叫喊式 status:
「下!!乜佢會結婚架咩!!」
「佢幾時無啦啦有個男朋友??」
「我以為佢會陪我單身一世架喎!!」
劉若英的「單身」和「獨立」形象太深入民心了。有時都搞不清是什麼人唱什麼歌,還是什麼歌唱成什麼人,我一直覺得她就是孤單和等待。看過她的演唱會,有時唱得台下的人都淚流滿面,特別是女士們,那一刻覺得自己在參加某教會辦的見證分享會。她選擇結婚,難道她覺得是時候捨棄對「孤單」的堅持?我以為從此她不再唱苦情歌。後來,她兩年前唱了一首叫《幸福不是情歌》的歌。歌裡的幸福不是單純的甜,而是苦後的甘:
「幸福不是情歌
不是唱完就算了 不是一堂課
有時有不停的眼淚 有你想不到的苦澀」
她說過,她一個人過得很好,但兩個人相處需要更強大的力量和勇氣。如今,她不只是兩個人,而是三個人。我一直覺得,懂得愛自己是完成人生初班,去懂得愛別人才是人生進階班。人生,是要一步步來。
祝她幸福快樂,祝大家幸福快樂。
>>>>>>>>>>>>>>>>>>>>>>>>>>>>>>>>>>>>>>>>>>>>>>>>>>
我有沒有因為她的歌而哭過?有啊,還要哭得很慘,那首歌叫《繼續 - 給十五歲的自己》。原曲是 Angela Aki 的《手紙》,粵語是鍾舒漫的《給自己的信》。歌是勉勵過去十五歲的自己,同時謝謝十五歲的自己堅持走下去,才有今天的自己。三年前,自己有一隻養了十三年的狗走了,聽到歌的最後一句就忍不住了:
「我沒有對不起那個十五歲的自己」
那一刻,好想跟以前的自己說,他的一生將會很圓滿,你會看著他走。他來我家的那一年,我十五歲。
原文刊於我的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