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今日社交網絡 Facebook 流傳著謝安琪的新歌《勢不兩立》。《勢不兩立》以「二元對立」作為主題,認為正負、明暗、忠奸、美醜等等所有二元「共存」,這世界­方能成立。因為,這世界是多元的,不是除了A餐,便是B餐,還有其他不同選擇。在這個資訊發達但思想狹隘的時代,這首歌充滿思考的價值。

「二元對立」 ,一直好像幽靈一樣,纏繞著人類發展的歷史,久久不散。例如自奴隸父權社會開始,不少人認為不是尊便是卑,男尊一定女卑;自中央集權時代開始,忠誠多數會與反叛對立,不忠即是反叛,忠誠者必受稱頌;啟蒙時代開始,理性與感性對立,理性比感性獲得更高的評價。同時亦可見,「二元對立」經常以階級形式出現,例如如上述例子,男性、忠誠、理性的地位遠高於他們的相反詞。時至今日,「二元對立」亦經常出現於我們生活裡。主張二元對立的人眼中,可以說什麼事只容許對立概念出現,不會以多元角度思考。例如電影劇總灌輸我們這個角色是忠,那個是奸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再好的人也會做壞事,反之亦然。很多人問畢業後會考慮繼續升學,還是就業?可是他們忽略還有一邊就業,一邊升學的選擇。可是,現在習慣填「True&False」的社會,有多少人會主動理會及思考其他可能性?

洛迪古斯在波圖獲獎無數。

每屆世界盃,總有些球員可以一舉成名,成為球壇的天之驕子。在2014年的巴西,22歲的占士洛迪古斯綻放耀眼星光,閃亮全球。他以進攻核心的身分,帶領哥倫比亞在分組賽3戰全勝,以首名晉級;到16強,他梅開二度,助哥倫比亞以2:0擊敗烏拉圭;到8強,面對東道主巴西,他在80分鐘射入一個12碼,還有草蜢跟他一起慶祝,可惜球隊最終以1:2敗陣,無緣4強。儘管哥倫比亞出局,但洛迪古斯連續5場世界盃比賽入波,總共取得6個入球,聲勢還在尼馬、美斯及洛賓之上。

洛迪古斯對烏拉圭時,心口一控,凌空一抽,相信是今屆世界盃的金球。

究竟洛迪古斯如何走上球星的殿堂呢?筆者為大家娓娓道來,就由他的成長路說起。在1991年7月12日,洛迪古斯在哥倫比亞邊境城市高古達(Cúcuta)出生,這個地方鄰近委內瑞拉。當他還是嬰兒的時候,家人就搬到大城市Ibagué居住。

民政總署、食環、地政總署、警務署及屋宇署就「加強處理店鋪阻街立法」的諮詢期將於星期一(14/7/2014)結束。現緊急呼籲各位關心社區經濟、街道使用權的朋友,一人一信,阻止惡法通過,維護公民自由。

歡迎參考以下的範本 (或 生命工場草擬的意見書範本),加入你的個人意見, 於2014年7月14日或之前,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一日是珠海學院第六十四屆畢業禮的日子,畢業生本為是次典禮的主角,可惜主禮嘉賓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羅范椒芬於致辭時,以近九成時間大篇幅談論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之意見。第四十六屆香港珠海學院學生會(下稱本會)認為,羅范椒芬於畢業禮作出如此具個人政治立場及爭議的演講並非合適,並對此表示極度遺憾,要求她為此致歉。

有畢業生向本會表示,認為對於一個本屬於學生的畢業禮,並不適合羅范椒芬演講有關政治的內容。其次,演講中提到的白皮書中的內容在香港社會仍存有廣泛爭議,但羅范椒芬在演講中卻大談白皮書內容,指白皮書中有四點關注,如香港電台報道,包括香港要提高競爭力、長期積壓的深層次矛盾需要港人群策群力解決、加強香港與內地溝通及協調、以及防範外部勢力在本港干擾及破壞一國兩制。她又提到香港高度自治並非絕對自治,司法屬於政府一部份,司法人員宣誓時是效忠國家。對於以上的言論,有畢業生認為是在混淆視聽,並有「洗腦」嫌疑。

白皮書中稱香港社會有人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 認識模糊、理解片面。所謂的香港高度自治「限度在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並強調中央政府對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所有地方行政區域擁有全面管治權。另外,書中又提到特首人選「必須愛國愛港」,特首與立法會普選制度都要「符合國家安全及利益」。

張家輝首次執導的《盂蘭神功》於7月上演,而合作的監制和編劇則是馬來西亞的鄭建國。這片是小本製作,主要場境不多,故事結構簡單,情節並不複雜,主要靠音效來營造懸疑和驚嚇氣氛,成品未算精品,但也不過不失,觀眾若是喜歡看B級鬼片大概不會拒抗。當中雖夾有一段仿拍於酒店天台水缸離奇遇溺身亡加拿大華裔女學生藍可兒電梯閉路電視片段,但主要故事情節與這宗命案無關。雖然這片製作簡單,可供評論的點不多,但若把這電影放到關於「主體性」的討論上來,又會覺得繞有趣味,變成可寫的文本。

影片雖是在馬來西亞拍攝,但除了一幕看見印有馬來西亞文的救傷車外,影片拍攝故意抹去地域感,彷彿是在拍隨意的空間。故事始於宗華(張家輝飾)生意失敗,離開了他大陸的女朋友,回到老家,而他爸爸嘯天(林威飾)則是當地其中一個粵劇戲班的班主。就在宗華回去不久,爸爸病發臥床,但劇團很快就要於盂蘭節演神功戲,宗華唯有臨時擔起班主的職責。老倌們當然不服,但離奇事並非發生於宗華與老倌之間,愈來愈近盂蘭節,宗華就不斷看到街道上鬼影憧憧。而在他撞鬼後,他收到大陸女朋友父親的電話,指責他把他的女兒弄死了,因為他的女兒不久前自殺身亡。

民間公投八十萬人投票,七一五十萬人上街,千人遮打道抗命留守。

一路走來,學聯從不缺席。學界方案逾三十萬人投票,提倡恪守公民提名權及廢除功能組票,全面直選立法會!

511人在7月2日被捕,當中近80位大專學生直接參與抗命行動。無數大專生及社運人士在背後支援。抗命,就是我們的時代使命,也是我城未來的出路。

公民抗命,象徵每一個香港公民都有能力參與其中,我們抗專制政權之命,我們也誓要抗衡壓在頭上的厄運歹命。勿再隨著歷史洪流舞擺自己,我們有能力創造我們的命運,創造我們的歷史。香港人才是香港的主人,只有命運自決,我們才能守護此地此人。我們除了自己、除了身邊的人,我們根本無所依靠,我們的希望,從來都落在香港人自身身上。歷史的重擔,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肩上。

香港民主路三十年,是遠是近,是窄是寬,從來都看我們多有決心站出來,多有決心撐到底,多有決心改革這個社會。如果我們今天都不竭盡所能,難道三十年後我們的下一代仍要走在提委會民主化的奮鬥道路上,爭取廢除四大界別,並仍在糾纏在中央恩准與議會暴力之間?

八月下旬的人大會議,將就香港政改前路有實質決議,甚有可能窄化我城政改的空間,剦割我等命脈。要逆轉劣勢,我們必須組織更多的學生、市民,為下波更大型的公民抗命作出籌劃及準備!

西環石塘咀

編按:作者原文刊於Facebook群組西環變幻時,談及西區收購舊樓的問題。

近日有版友熱烈討論地產商大幅在西區收購舊樓的問題,有人說是強搶民產,有人說是業主賺錢有著數;其實這也是一個我不斷思考的問題,所以趁工餘時間,寫了以下的小文章,拋磚引玉,希望可以引起討論。

政策改變,收樓盛宴

(via Flickr user Thomas Guignard)

文:時雨@文化眾讀

臨近放榜,很多文章都會談及升大學揀科的攻略。關於揀科筆者沒有太多想說,畢竟大家要不是早有心儀對象,就是聽天由命看成績排科目,真的不知道選甚麼就填一些聽上去很好玩的科目吧。嗯,所以這一期筆者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揀大學的心得。揀一間好的大學分分鐘比科目重要,因為讀大學轉科容易轉校難,而且揀錯科大不了走堂,不合適的大學可是會影響到你整個大學生活的。為了大家未來4年的幸福著想,筆者想在此分享一下揀大學的4點要訣。

1. 飲食

讀大學也需要考慮衣食住行的問題,衣著方面,大學不需要穿著校服(除了某學系以西裝為日常必穿服裝外),基本上大家穿甚麼都可以,筆者就不多提了。我們直接進入飲食的環節。民以食為天,大學有咩食可以說是揀大學最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大學無野食(或者太難食/太貴等)可以影響很大,輕則無精神上堂、重則營養不良(以上兩症狀出現在80%大學生身上)。某些位於城市裡的大學附近有商場,唔想食飯堂頹飯都可以去快餐店搞掂,唔會好似某山城大學只得60幾間飯堂,附近竟然無M記7仔,直係唔知佢地既學生係點生存既呢。

(給往外國升學朋友的忠告:為免餓死街頭,前往外國升學前請先習得烹飪技能。)

2. 住宿和交通

(泡泡網特約撰稿) 2012年,Facebook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透過控制近70萬Facebook的動態消息顯示情況,研究社交媒體中的情感傳播,得出的結論是接收正面訊息的,寫的帖子會較正面,反之亦然。

公眾對Facebook的做法極之不滿,認為不單侵犯了私穩,而且操縱了人的情緒。其實除了所謂的正負訊息,Facebook裡常常出現朋友"like"了的廣告頁面,也是利用了用戶對朋友的信任,去做行銷,但很多朋友的like根本是"假like"

中國社交媒體的民粹政治

然而,Facebook所引發的道德問題,在中國大陸的社交媒體圈更嚴重,因為中共對社交媒體的操控並不是「實驗」、「研究」或「商業行銷」,而是操控「仇恨」和「好惡」的民綷政治。

請即報名:[email protected]

「自己的報導自己寫」,從東北發展、六四七一,到遮打道預演佔中,在不同議題裡獨媒都有派出公民記者採訪報道,希望以更多角度還原新聞現場實況並將之記錄,為讀者提供更多資訊角度。

我們相信作為公民記者,不管是走進保育議題的現場感,親眼見證重大事件的震撼,或是接觸被拆村迫遷村民的感動,都能讓你將平日抽象無感的新聞報導,變成有血肉溫度的真實經驗。而這些經驗將能令你更有自信地評閱主流媒體提供的資訊,能比一般讀者更能看出議題的脈絡與重點。

獨媒將會在8月舉行兩節民間記者工作坊,教授基本的採訪及新聞寫作和新聞攝影技巧。誠邀有興趣成為民間記者的朋友,報名參加我們的工作坊!

日期:2014年8月2日及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至6時
地點:獨媒會址(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9樓)
人數:10人

導師:
翁志偉(資深攝影記者)
林子斌 (《都市日報》調查組統籌 )

有意者請提供一份簡歷,以及建議一個可以作為報導的題目,並簡述闡述此議題的原因。

報名:[email protected]

8月2日
第一課:基本的採訪及新聞寫作

8月9日
第二課:新聞攝影技巧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16
  •  2617
  •  2618
  •  2619
  • 2620
  •  2621
  •  2622
  •  2623
  •  262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