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立場案】鄧炳強:被告非真正從事新聞工作  「打擦邊球」才會擔憂犯法

(獨媒報導)《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因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成,判囚21個月,記協指案件反映香港新聞自由衰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早出席國慶活動後回應指,法庭判決講得很清楚,「這些人並非真正從事新聞工作」,而是將《立場新聞》當作為抹黑政府的工具,又指只有「打擦邊球」的人,即想違法又不想負上法律刑責的人才會擔憂。

《立場新聞》母公司及兩位前總編輯早前被裁定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成。記協發聲明時提到,加上煽動罪的最高刑罰增至七年監禁、有政府官員指媒體在專欄旁提示文章無煽動意圖並不能免責等等,種種事件加劇新聞工作者的擔憂及深化寒蟬效應,對新聞自由構成更嚴重的傷害。

立法會設展覽  全體議員拍短片賀國慶75周年

(獨媒報導)今年是國慶75周年,特區政府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立法會亦推出《立法會·家國情》主題展覽,全體立法會議員更錄製短片送上國慶祝賀,短片會在立法會內循環播放。展覽中涵蓋七大議題,包括民生、基建及體育文化等。

無標題

立法會全體89名議員在影片粉墨登場,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稱「攜手拼經濟、惠民生、謀發展,譜寫一國兩制的新篇章」,葉劉淑儀就更以普通話送上祝福,田北辰則提到中央近期為國家送贈兩隻大熊貓,有助香港「做好超級聯繫人」。

【傘後十年】朱耀明:爭取民主要付代價   陳健民:不要想像能控制群眾運動

(編按:2014年,香港爆發一場史無前例、歷時79天的佔領運動。十年過去,《獨媒》製作一系列報導,與讀者回顧雨傘運動的重要時刻,追蹤當中的關鍵人物今日處境為何,以及官方、民間分別如何述說這場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

(獨媒報導)今年是雨傘運動十周年,當年「佔中三子」中的陳健民和朱耀明,現在均已移居台灣。他們早前出席對談活動,朱憶述在2014年最難受的一刻,是見到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包圍政府總部」後有多人受傷,「怕八九六四在香港重複出現」。陳則說事後經思考,認為如果要發起群眾運動,「不要想像以為你能控制每個細節」:「年輕人有時真的是會打開一個空間,是我們大人想像不到的。」

DSC068766

​​【當年今日|反修例回顧】2019年9月28日:港島變「連儂島」  夏慤道現「We are back」塗鴉

(獨媒報導)2019年9月28日是雨傘運動五周年。有網民發起「連儂革命」,將反修例文宣由維園貼到政府總部外的「元祖連儂牆」。

同晚,民陣在金鐘添馬公園舉行集會,呼應2014年雨傘運動清場時的口號「We will be back」。夏慤道上出現「We are back」字樣的塗鴉。有參與者走出夏慤道,之後警方以水炮車和催淚彈作驅散。

政府發聲明譴責暴力及破壞行為,並稱若要落實「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的目標,社會需要在平和、互信的氛圍下,「透過對話解決分歧,達致各方可接受的共識」;政府會審時度勢,按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和決定推動政制發展。

重溫當日報導

(編按:2019年,港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移交在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犯罪的疑犯到當地接受調查和審訊,引發「反修例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及隨後的《港區國安法》實施。時隔五年,社會巨變,《獨媒》以一日一圖形式,與讀者回顧當年今日,重看這場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經過與影響。)

兩爆炸品案被告製造虛假文書罪不成立 官:控方沒傳召筆跡專家、對話錄音難證串謀冒簽

(獨媒報導)兩名涉爆炸品案還柙人士稱在2020年遭受警方毆打,去年打算在限期前入稟向警方提出民事訴訟,他們被指串謀2名探訪人士冒簽傳訊令狀,被控「串謀製造虛假文書」罪,2名探訪人士已認罪及判監,餘下2名還柙人士則不認罪受審。案件今(27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裁決,裁判官彭亮廷指控方舉證上有漏洞,從來沒有援引兩名被告的真確簽名樣本來證明傳訊令狀上的簽名是虛假,也沒有傳召筆跡專家來鑑別和判斷涉案簽名是否偽冒。有關兩名被告與探訪者之間的對話錄音,彭官指難以從對話內容肯定被告是冒簽的串謀者之一,不排除有其他人「自作主張、自把自為」替他們冒簽,最終裁定二人罪名不成立。二人須繼續還柙。

控方案情指,兩名被告張家俊(33歲,無業)及何卓為(39歲,無業)均還柙於荔枝角收押所內,二人分別準備向警務處提出民事訴訟索償,稱被警員襲擊而身體及精神受到傷害。由於提出訴訟的期限為3年,二人要分別在2023年3月6及7日或之前提出。張家俊被指串謀探訪人士林明儀和顏學健,後者替張冒簽傳訊令狀,之後由林送交法庭存檔。何卓為被指與林明儀一同串謀,後者替何冒簽傳訊令狀。

官指控方沒援引真確簽名樣本反證、沒傳召筆跡專家作供

李家超指新聞公信力不能敗於「利用平台煽動者」 籲業界說好「真實故事」

政府新聞處圖片

【獨媒報導】《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及時任署任總編輯林紹桐昨日在區域法院判刑,前者被判囚21個月,後者入獄11個月,但因健康理由酌情減刑至即時釋放。特首李家超今日出席一個新聞界賀國慶酒會致辭,指新聞的「公信力和道德」不能敗於「利用新聞平台破壞法紀,作違法煽動的人」。他又指當法庭「伸張正義」後,政府有責任向歪曲事實的政客直斥其非。

說好「每一個真實故事」

政府昨晚在「立場案」判刑後發出千字新聞稿,指判刑「彰顯公義」,又批評自案件作出判決後部分人士就香港的新聞及言論自由表達憂慮,亦有外媒、反華組織、反華政客惡意抺黑香港。政府又指從法庭裁決可見,《立場新聞》「完全罔顧客觀事實,違背國際人權公約所強調新聞從業員必須按『負責任新聞作業』原則真誠地行事」。

李家超今日出席「新聞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酒會」,出席的中央官員有有中聯辦秘書長王松苗、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李永勝、解放軍駐港部隊副政治委員王兆兵。

讓世界「正確認識」香港

《無綫》關注區家麟是否仍適合中大教書  盧煜明:不評論個別個案

(獨媒報導)在《立場新聞》案中,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區家麟的文章被裁定具煽動意圖,他早前已向中大申請休假。國安法指定法官郭偉健更嚴詞斥責,區家麟博客文章完全不尊重法院判決,形容「語調輕挑、充滿藐視」。中大候任校長盧煜明今早見記者,《無綫新聞》關注,區家麟在保釋期間仍獲委任為逸夫書院的舍監:「校長仲覺得佢適唔適合教書,同埋做舍監呢?」盧煜明回應時稱,其原則為不會評論任何個別個案。

中大校董會今早舉行會議,一致通過盧煜明出任第九任校長。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及盧煜明在會後一同見記者。在記者會上,《無綫新聞》記者問到,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區家麟的4篇文章涉及《立場新聞》煽動案,及在保釋期間仍獲委任為逸夫書院的舍監:「校長仲覺得佢適唔適合教書,同埋做舍監呢?」

盧煜明先稱在昨日的交流會中已感到,持份者對中大的信心「一直都係有」、「會繼續支持我哋」,排名在國際間繼續上升:「我自己係唔擔心信心問題,我開始做校長之後,會將我哋喺國際間嘅聲譽、學術成果再推去另一個高峰。」他最後表示,其原則為不會評論任何個別個案。

盧煜明:大學支持學生重建學生會 惟要合乎程序及法規

外傭規定最低工資調高2.5%至4,990元 明起生效

【獨媒報導】政府宣布,外傭的規定最低工資調高2.5%,由現時每月4,870元增加至4,990元,明日起生效。這亦是繼去年9月後,調高外傭「規定最低工資」3%後,再次作出調整。政府表示,今年的檢討按既定機制仔細考慮本港過去一年的整體經濟、勞工市場情況、短期經濟前景、僱主的負擔能力和外傭生計後作出調整。

勞工處今日宣布,本港外籍家庭傭工的「規定最低工資」將增加至4,990元,新的「規定最低工資」水平將適用於明日(28日)起簽訂的外傭合約。

太空館推新專題展覽「中國登月探火」 助理館長:望吸引年青人投身航天事業

【獨媒報導】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港府各部門力推弘揚中華文化系列活動,其中香港太空館今日(27日)起推出新專題展覽「中國登月探火」,介紹中國月球及火星探測任務的重要成果,並展出「玉兔號」月球車和「祝融號」火星車的1:1比例模型。一級助理館長方慧晶表示,中國航天發展一日千里,期望展覽令更多年青參觀甚至投身航天事業發展。

無標題
方慧晶

【串謀殺警案】4認罪被告求情 辯方:蘇緯軒對社會有熱誠、曾比喻社會問題如危樓

(獨媒報導)2019年「屠龍」小隊等被指計劃遊行期間放炸彈及開槍殺警察,遭律政司起訴反恐怖主義條例,他們亦被控「串謀謀殺」警察。陪審團裁定6名被告無罪,1名被告交替罪成。早前有4名被告已認罪,包括兩名「污點證人」蘇緯軒及彭軍壕,4人今(27日)在高等法院求情。辯方指,案發時18歲的蘇緯軒在言談中表達對社會的熱誠,他曾比喻香港社會的問題有如危樓,「唔可以俾危樓起落去」。辯方認為,蘇是天真及正直的年輕人,「以為自己做嘅嘢係啱」。另外,辯方指彭軍壕因任控方證人被單獨囚禁,比一般在囚人士孤單及辛苦。就製作引爆器及接收槍械零件的另兩名被告,法官張慧玲指量刑時不能抹煞背景與2019年反修例事件有關,「知道對抗警方同政府,好難話唔知呢件事,只係貪得意」。案件暫定11月14日判刑。

4名認罪被告為:蘇緯軒、彭軍壕、蔡凱明及陳玉龍。蘇承認「串謀謀殺」、「意圖危害生命而管有槍械及彈藥」及「使用槍械及彈藥意圖抗拒或阻止合法逮捕」罪。彭承認「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罪。蔡承認「協助和教唆製造爆炸品」罪。陳承認「串謀無牌管有槍械及彈藥」及「無牌管有槍械及彈藥」罪。

辯方:蘇緯軒對社會有熱誠、是正直的年輕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