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歌退燒了,隨著樂隊潮翻起,我們喜見本地音樂回歸社會議題。曾去梁來,大氣候沒有安定過,然社會最壞的時代成就了樂隊最好的時代,也許梁振英最有建樹的範圍莫過於刺激起樂隊的革命因子。
可是我們總不能因為歌曲有社會元素就盲目如 MAY 姐一味叫好,在社會議題歌曲膨脹的這些年,讓我質疑樂隊製作這些歌曲的功能,到底是為名、為抒發還是為改變。樂隊在抒發對社會的不滿時,有沒有自己的訊息想表達?而樂隊們,到底你們為甚麼而立?
樂隊運用社會話題的手段有高有低,在此我提出將樂隊對社會話題的運用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以社會熱話增加樂隊名氣;第二層,將話題整合成現象,以音樂抒發對一個現象的感受;第三層,社會現象對樂隊的價值有所衝擊,樂隊圖透過音樂輸出訊息和訴求,以次文化改變或凝聚大眾想法。
Type 1 低層次地靠社會熱話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