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HKTV員工不是唯一的運動主體

HKTV員工不是唯一的運動主體

筆者本來不想寫以下這篇文,但眼見今次這場免費電視牌照運動,在短短數日之間,便出現了很多小風波和爭論,而坊間對這場運動的看法近乎一面倒,認為香港電視網絡(HKTV)員工是這場運動唯一的主體。有見及此,筆者想讓大家再三思考一下,究竟誰才是這場運動的主體,以及這場運動的方向。

誰是運動的主體?

首先,筆者想大家思考兩個問題。第一,若果在10月15日,香港政府宣布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是電訊盈科又或者有線寬頻,HKTV能夠成功獲得牌照,而政府仍是以甚麼「以考慮一籃子因素」、「行政會議保密制」、「循序漸進地發牌」、「確保市場健康及有秩序發展」等荒謬的理由作擋箭牌,你還會覺得這件事情是不公義嗎?還會覺得憤怒、要上街嗎?第二,你是否覺得港視員工會是這場運動的唯一主體,並有唯一領導這場運動的正當性呢?原因為何?今次的事件,純粹是HKTV不獲發牌這麼簡單嗎?背後究竟發生著甚麼事呢?

根據連日來與一些非社運朋友的討論結果,讓筆者相信若果當日不獲發牌的是電訊盈科又或者有線寬頻,則不會出現過去連日來群情洶湧的現象,亦解釋了為何大部分市民也認同,這場運動是要以HKTV員工為唯一主體進行,任何有心介入事件的市民也被打成「騎劫」和「抽水」。

一切源自失望情緒

這場運動就如一場風暴,在欠缺民間團體與政黨的大型組織和動員之下,仍有近十萬名市民在10月20日上街,最主要是出於一種失望的情緒,而推波助瀾的是主流傳媒和社交網絡,正不斷深化了這種情緒。

在過去的日子裡頭,王維基一直高調地宣傳他成立的HKTV,甚至將已製作好的電視節目上載到互聯網。市民一方面讚嘆那些高質素的電視節目,同時感到那是電視業的曙光,潛意識地覺得HKTV是「救世主」,不斷期待王維基的那些高質素娛樂節目,能夠拯救他們苦悶的晚上,甚至比對真普選的期望更大。

政府宣布HKTV不獲發牌後,讓市民的期望落空,正正刺中了市民憤怒的神經。主流傳媒至今,一直有意無意地,將王維基與HKTV 320名失業的員工塑造成「苦主」,導致他們成為了這件事最大的焦點,市民的失望情緒演變成憤怒,港視的「苦主」形象讓市民產生了同情他們的想法,覺得他們如此努力和有誠意,為何仍會申請發牌失敗呢?所以,不少人都由此產生了一種要上街的情緒,覺得自己要出於「公義」而上街,有點帶著「英雄式」地去「拯救」和「支援」這班苦主,心態上類似當年反國教運動,而不覺得自己也是受這個制度所壓迫的「苦主」,不需成為運動的主體。

不應過份簡化為發牌運動

筆者感到可惜的是,這場社會運動已逐漸簡化成了「只發牌給HKTV」的單一運動,HKTV是運動的唯一主體,市民只能夠參與由HKTV主辦的集會、唱HKTV的開台主題歌、邊看HKTV電視節目邊抗爭……其他的「開放大氣電波」、「反對行政會議制度」、「反對媒體壟斷」等等的訴求都不太被主流群眾所認同。每逢有人想提出討論改變運動方向的可能性,也被人「批鬥」成「騎劫」和「抽水」。

坦白說,筆者絕不認為HKTV是這場運動的唯一主體,因為這場運動並不是一場勞資糾紛,而是全港所有人與政府的「戰爭」。例如數個月之前的碼頭工潮,因為那次是碼頭工人與碼頭資方之間的糾紛,碼頭工人是直接的受壓迫者和持分者,所以碼頭工人理所當然是當時運動主體,其他團體和市民都只是擔任支援者的角色。

政府制度的崩壞

但今次電視發牌風波,受壓迫者是全港市民。這次事件不公義的地方,並不單只是HKTV不獲發牌,而是政府制度的崩壞。運動的焦點應該放在程序不公義這一點上面,而只不是HKTV苦主。不公義事件要由2009年說起,據聞政府高官親自致電王維基,邀請他申請電視牌照,王維基更指「當年唔止邀請我咁簡單」,這反映出政府嚴重的黑箱作業,甚至涉及官商勾結。最近,行政會議小圈子地決定只發牌給電訊盈科和有線寬頻,沒有解釋清楚港視的「死因」,以為公眾會接受那些「以考慮一籃子因素」、「行政會議保密制」、「循序漸進地發牌」、「確保市場健康及有秩序發展」等荒謬的說法。若此例一開,則後患無窮。

試想像一下,若果2017年的特首選舉,獲得全港大多數市民支持的候選人無法得到提名委員會的同意,因而不能夠入閘參選,繼而激起民憤。究竟那場運動的焦點,會是放在那位候選人作為「苦主」的身上,還是放在不公義的選舉制度上面呢?究竟那場社會運動的主體只會是那位候選人,還是全香港所以市民呢?凡是涉及到公眾利益受損,那麼運動的主體就是全港所有市民,而不是由某批人士成為運動的唯一主體,今次電視發牌也如是。

最後,其實現時運動的問題在於,群眾對今次電視發牌運動的主體有不同的理解,才導致到出現了那些「騎劫」和「抽水」的爭論。若群眾仍未意識到所有香港人,包括自己,也是這場運動的主體,現現時運動方向只能局限於「發牌給香港電視」,而不是有更廣闊的訴求,例如「改變不公義的制度」,群眾只能夠繼續跟從HKTV的領導。HKTV不能夠代表所有受制度壓迫人士的想法,只會為了他們的利益出發,亦沒有決心要改變這個不公義的制度。所有香港人才是受壓迫者,因此,所有運動參與者也是運動的主體。民主商討未來的運動方向,集體決策,才會是一場反映群眾意願的群眾運動,為整體社會利益著想,群眾也能在過程中被充權,有助長遠地發展香港的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