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9,000銀髮族遊行撐青年 葉德嫻:年輕人加油,不要怕](/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scroll-down-logo](https://www.inmediahk.net/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logo-m-s2.png)
(獨媒特約報導)7月14日晚上沙田遊行結束後,沙田市中心多個商場內發生警民衝突,大批防暴警察進入新城市廣場進行搜捕,令不少市民不滿。獨媒專訪沙田市中心當區區議員衞慶祥,他指已收到超過50宗求助及投訴個案,有原本支持警察的市民亦不滿警方做法,有侍應因身穿黑色制服險被捕,更有長者被數名警員同時呼喝「快啲走」及「唔准郁」,令其不知所措。
衞慶祥表示,當日他參與遊行,於起點翠田街足球場起步,大約晚上7時到達遊行終點沙田站巴士總站,隨後到沙田大會堂百步梯參與集會。在遊行期間,他經過源禾路及沙田鄉事會路交界的十字路口,看見有人群集結及與警方對峙,但未見衝突。
他指,集會初期一直相安無事,到大約8時30分,有大批示威者湧至百步梯。其後他接到居民求助,指有警員於港鐵站入口排成人牆,阻止市民入閘,便到達現場了解。到達現場後,他發現有一隊便衣警員於連城廣場築起人牆,阻止市民進入港鐵站,引起鼓譟,而被阻止的是商場內的所有人,不只是示威者。當時他立即嘗試與警方溝通,並曾經聯絡沙田警區高層,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亦無法辨識現場何人是指揮官。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原定於7月21日晚上於舉行金鐘集會,但昨日與警方會面時,被建議改期至8月,民陣拒絕。經商討後,民陣決定改為遊行,當日下午3時由維園遊行至中環終審法院。民陣預計警方會在兩日內批岀不反對通知書。
民陣今日下午公布安排,指原定的各區遊行日期有所更改,並考慮近日局勢,認為周日改辦遊行較為合適。遊行會重申五大訴求,特別是成立由法官主持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因為修訂《逃犯條例》而引起的一連串事件,才能修復現時的社會撕裂,故決定將終點定於終審法院,在終審法院正義女神像前,捍衛香港的法治。民陣指鑑於前幾次的經驗,認為現場的信息難以傳遞,故是次的遊行會設置資訊站,向遊行人士發佈消息。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表示,有信心維持遊行在合法、安全、和平的情況下進行,他指民陣的糾察非常有經驗,期待能讓更多的市民放心參與遊行,表達自己的訴求。岑指如果警方認為情況不適合繼續遊行,民陣要求警方最少在一小時前通知,讓遊行人士離開。
中國政府最近施行社會信用體系,在全國各地收集銀行信息和行政部門處罰記錄,對滿足要求的人給予便利,或者限制或懲罰不滿足要求的人,例如針對失信人限制乘坐高鐵、飛機,又或將之公開羞辱。
除了政府信息,系統也會根據你的行動評分。若你買尿布,(系統推測你是負責任的家長)會加分;相反,當你買酒精,分數就下跌。若你喜歡打機,你可能會因為買正版而加分,買盜版則扣分,但如果你一天玩超過 10 小時,又會被扣分。
相對地,黨感到欣賞的行為會加分,像是捐血,像是在網上讚美黨,舉報假貨或是舉報「不利社會和諧分子」等。
簡直是對人性的侮辱。一言一行皆化為分數指標,一舉一動均被毫無人性的系統量化。即使這種系統背後並不是共產黨,也會令人化為追求評分的機械,為了分數而見義勇為,難道不是對見義勇為的輕蔑嗎?為了分數對人有禮,一切禮的的內涵將被抺殺,再不會見到發乎於心的行動,全都會化為分數體制下的一個0或1。
更何況,推動計劃的,是共產黨。
人在異地,百感交雜,草書幾筆。
一)義憤與擔憂:是否內部戰爭?
二)獨立調查委員會、祈禱
三)二零一四年:血腥鎮壓的惶恐和政府承諾
四)Be Water,我們流向何方?
一)義憤與擔憂:是否內部戰爭?
我從台灣搭飛機回加州的航程上,看畢一套在BBC播放的紀錄片They Shall Not Grow Old ,以科技還原黑白影像,講述一戰期間英德大戰,少年從軍的辛酸經歷。影片中提到一次大戰之始,不少未夠19歲的少年自願報大年齡,以便加入軍隊,仿如不少年輕人中學之齡,已要隻身赴奔前線,頭披盔甲,面帶眼罩,扣上口罩,手抓雨傘,三五成群地游走在前線後方、橫街大巷、天橋商場之中,一箱箱清水、生理鹽水、寶礦力、膠紙左搬右扯,與警方搏奕。
紀錄片中的一批少年在戰役中成長受訓,開頭還有著青澀的氣息;但在戰爭中漸漸歷經生死別離,間或遇到槍林雨彈、埋伏炮擊,在在身心受挫。戰事末期,英軍俘虜德軍,席間對話共識竟在誰勝誰負,已不重要。身心疲憊反倒壓到了不少人的精神心志,戰事最終英軍獲勝,但前線軍人已無力慶祝,一片寂靜;回到英國本土,並無特別技能,更面臨生計難覓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