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圖:蘋果日報

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報》近日刊出社論《香港自由行,還得往前行》,文中提及發展香港個人深度遊,即重視香港人文及生態方面的內涵。「噢,香港有福了!難道我們親切的同胞終於覺醒過來,以後來港不拖行李箱不掃貨不湧去迪迪尼了嗎?」發夢未有咁早。

先看看官媒所推介的所謂深度遊套餐:歷史古跡、「爬山、玩水、出海」、到西貢吃海鮮餐、到南丫島玩海上活動、郊野公園等,而這些所謂「人文線」、「自然線」的套餐,旅發局網頁刊載多年,尤其南丫島及西貢早就是知名旅遊景點,我看不到「深度」在何。講到香港文化就更令人心傷,官媒所列出的無非是港片港劇、流行音樂、明星,甚至是幾個粵語單詞——我但笑不語,心想:何不搬出磨剪刀、筷子姐妹花,甚至由漁村講起,還能使他們想像中的香港文化更添歷史感呢。

再者,「自由行旅客想要深入認識香港」這一點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假設,與其曉以大義,不如看看現實。立法會本年五月推出的《「個人遊」計劃》分析了十年自由行的結果,至少回應了兩個問題。

香港年青一代突破框架,做著歷代中外年青人應該做的事,面對極大的不公義(這次是中共悍然違背自己的承諾,抛出一個連「開明」建制也覺得「失望」的普選方案,完全不尊重很多香港人對真正開放而平等,即公民提名權不能被剝奪的普選訴求),以發聲和行動表示反對,爭取他們心目中的公義,或曰改革。

所謂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學生罷課,這些都是近百年中外社會屢見不爽的抗議/抗爭手段。香港這次關鍵的政改爭議,學生走得最前,學聯和學民思潮除了七一遊行後,分別號召遮打道、特首辦外通宵靜坐抗議外,亦率先號召大、中學生罷課。

不過,中學生走在政治、社會運動最前,的確比較罕見。而學民思潮因反國教而全港知名,如今爭公民提名亦不甘後人。老實說,香港中學生搞學運並非第一次,1977年現在德蘭中學的前身寶血會金禧中學亦發生過學潮。不過,金禧事件主要牽涉校政及校長歛財問題,以及殖民政府教育署處事的專橫及學校的高壓管治,並非為了什麼大的社會和政治議題。

差不多四十年後的今天,學民思潮為代表的中學生,為了更大的政治理想推動學潮。而且不用成年人在旁指指點點,學生強調自己的獨立思考,以及有別於泛民的獨立行動,不能不說是時代的進步。

英格蘭足球衰落探究(2)——希素球場慘案

上回1981年足總採用技術總監Charles Hughes的「三次傳送(Most goals were scored from fewer than three passes)」的理論,使英式足球從此放棄地面傳送和推進的踢法。但環顧八十年代,利物浦的pass and move仍然大行其道,英式足球卻為何與歐陸足球的發展路向越發背道而馳?

命運的另一交接點,就在1985年的希素慘案。

1985年前的天空

大開大合的英式足球,強調邊線側擊和快速推進,但對於控制節奏、切斷對手傳球線路、利用Half Spaces的進攻手段,還是遠遠落後於其他歐陸強國。但是,探索還是持續的。

70年代的英格蘭國家隊戰績不濟,但英甲球會在歐戰的成績十分彪炳。環顧當時的時空,英格蘭球會在以下這幾方面有不俗的優勢——

(1) 立足442和嚴密防守:當時英式平行站位的442陣型在防守方面尚未有破解之道,森林、利物浦、維拉和列斯聯無不得益於此;
(2) 越位球例和區域防守:由於原來的越位規則對進攻限制比較嚴格,沒有後來那麼多直線傳送的踢法(因為大多數都會被吹越位),正面防守和對傳中防守的重要性更明顯,而這正是英格蘭球隊的長處。加上利物浦、森林密集的區域防守,是其他聯賽強隊無法逾越的屏障;

作為一支英格蘭球會,現時曼聯陣中擁有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球員,假如算上外借球員的話,總共有16個國家。來自不同國家,球員的母語當然會有所不同。現時球隊大致上可分為英語系、西班牙語系及荷語系(或法語,因比利時人如費蘭尼及贊奴沙可能只會說法語或荷語其中一種,視乎他來自比利時的那個地區)。然而,因荷語系球員如新加盟的布蘭特或贊奴沙等,對英語的掌握基本上較好,以英語作日常溝通沒什麼大問題。所以事實上,球隊現時只分了兩大母語語言系 – 英語及西班牙語(這裡只指語言上的派系,非指球員間之關係)。

可是,雲高爾於甫上任時已約法三章,其中一條條例便說明球員間溝通只允許使用英語。經過差不多1個月之相處,雲高爾發現大部份西班牙語系球員的英語水平均相當差勁,平常相處亦不能以英語溝通,故命令包括已來英格蘭8年但仍不諳英語的華倫西亞,新加盟的迪馬利亞、盧袓、法卡奧、靴里拉,以及英語水平對比被加盟時已有進步的門將迪基亞參加英語學習班,並必須於1年內學懂英語,並能夠日常運用,當中只有英語水平較高的馬達獲得豁免。

題為編輯所擬。

一路向北,剛在王十字車站坐上離開倫敦的列車(當然還有驚鴻一瞥,那為香港人所知的酋長球場)。過去幾日,新聞除了播放又有英國國民被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切首以外,就數蘇格蘭獨立公投佔據新聞畫面。不論聯合政府和反對黨,均紛紛展開『統一救亡行動』。甚至連少有表現政治取向的女王陛下,也表示希望選民審慎處理選項。

繼早前官方反對黨工黨的國會議員北上遊說選民,首相卡梅倫與副首相紀理歷亦前往蘇格蘭進行最後遊說。另一邊廂,蘇格蘭首席大臣薩蒙德表現出極大信心,畢竟短短一個月內,贊成獨立和反對獨立的差距迅速收窄,使薩蒙德信心倍增。

公投結果 影響下屆選情

原本看來狀態底定的公投,竟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實在令白廳和西敏宮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震驚不已。對卡梅倫的聯合政府來說,明年就是下議院大選,是次公投將是一個重要指標和考驗他能否領導保守黨守住政權,一方面受到右翼拒歐政黨英國獨立黨相迫,在最近一次歐洲議會大選,英國獨立黨成為歐洲議會英國議席裏的最大黨。

香港機管局擴建第三條跑道的環評報告硬闖環諮會,儘管報告內容千瘡百孔,由於委員全屬特首委任,環諮會可能徹底異化成替環境破壞開路的「環開會」。最可怕的結局是三跑變成另一條高鐵,香港人被迫用公帑填滿無底深潭兼得不償失。(編按:環評報告已在9月15日獲有條件下通過。)

至今為止,三跑面對三個死結,與高鐵驚人相似,兼且機管局應付公眾的招數,與當年運房局長鄭汝樺如出一轍:就是拖延資訊、隱瞞事實。

效益成疑:首個死結是三跑要投資多少?有沒有經濟效益?

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偏偏只有最虛無飄渺的答案。機管局承認三年前的預測只是初步估算,究竟1400億元投資會否變成傳聞中的2000億元?不知道。究竟機管局顧問報告提出在最壞情況下經濟回報淨值會下調六成,在計入社會及環境成本後,香港人可能要倒蝕5600億元 ?不知道。

五年前政府硬推立法會審批高鐵撥款時也是對財務數據含糊其詞,拒絕公開可行性研究和財務分析報告,當時建制派議員盲目護航,今天高鐵超支過百億元還未見底,卻沒有人承擔責任。

跨境矛盾:第二個死結是三跑航道面對內地的空牆和水域限制,建成後能否順利運作抑或需要仰人鼻息。

【教師名單及講題】
http://goo.gl/pX0puf

我們是一群自發的香港專上老師,誠意邀請老師(從有教學經驗助教到教授)前來支援學聯發起的罷課行動,在集會場地的開放教室,為罷課學生及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這有助於學生及市民更瞭解香港所面對的困境,分析民主及真普選對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性及限制。我們要利用香港目前倘有的自由與開放空間,集思廣益,一起思考香港的未來,並開闊「我們可以做什麼才帶來改變」的想像,讓民主及社會改革運動可以繼續下去。

除了廣東話授課外,我們也歡迎用英文或普通話授課或分享的老師們,並盡量安排現場翻譯,也歡迎即場翻譯的義工主動幫忙。

除了支援罷課的專上老師之外,其它自發團體(人權及弱勢社群團體、藝術團體)、藝術家、社運人士、專業人士等,也會加入多元教學的行列,並提供有創意及啟發性的學習活動,如座談會、導賞團、藝術或心靈工作坊、電影播放與討論等等。罷課學生及市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有些臨時的活動可能無法安排在「正式」的台上,也會盡量安排在不干擾其它活動的彈性空間進行。現場會有學習活動協調小組的聯絡人,罷課開始時再公佈。

授課時間表,將盡快公佈!

【時間】
罷課時間暫定為2014年9月22到9月26日
暫時的課程時間是:
10am - 6pm : 授課、演講、工作坊、導賞等等.

圖﹕〈京港關係危矣!「兩制」實質亡矣!〉作者程翔

程翔先生於9月1日《明報》發表〈京港關係危矣!「兩制」實質亡矣!〉一文,當中提到「據一位知情人士說,北京當局已經為政改方案不獲通過作好足夠的準備,屆時將會有『石破天驚』的安排」,如此說法屬實,究竟這個「石破天驚」的安排最有可能是甚麼﹖這將是本文探討的課題。

解散立法會重選,風險極大

(獨媒特約報導)港人講普選與港大學生會昨日(9月15日)舉辦政改論壇,嘉賓有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幫港出聲」何濼生、立法會議員黃毓民、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協會副主席陳志豪。戴耀廷與黃毓民在論壇上表示堅拒「袋住先」,恐未來特首即使不力,但因今日接受了假普選,市民不得再與中央政府談判,以後有冤無路訴。而陳志豪與何濼生則表示現有政改體制雖未完善,但已有進步,應再慢慢與中央商議改善。台上一輪舌劍唇槍,台下觀眾反應激烈,建制派與泛民支持者互相對罵,場面一度混亂。

batch_10711669_10154574075885153_1013282718_n

戴耀廷:袋住先將削監察力量

從2004年開始,政府更改了綜援申請人的居港年期資格,由居港滿一年更改成需要在居港滿七年。但終審法院於去年12月17日裁定新來港人士居港一年後有權可申請綜援之後,引起了社會激烈的爭論,不少人擔心判決會吸引大量新移民湧來香港搶福利,甚至憂慮香港這個細小的地方,無法養活十三億內地人,香港政府最終會破產......事隔近九個月,看看最新的數字如何回應上述的指控。

筆者嘗試整理自2013年12月17日起至今,政府多次公布的居港少於七年人士申請綜援數字,並製作了一個圖表。自去年裁決日至2014年6月27日(大約六個月多期間),社會福利署總共收到5,567名居港少於七年人士申請綜援,當中暫時有5,250宗獲批。而每日的綜援申請數目,則由去年底裁決後的每日170宗,大幅下降至近月每天20至30宗。這反映出新移民申請綜援的數字的增長速度正慢慢下跌,預料最終大約只有6,000至7,000宗申請。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549
  •  2550
  •  2551
  •  2552
  • 2553
  •  2554
  •  2555
  •  2556
  •  255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