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今日公佈首份施政報告,一如外界所料是無新意。值得強調地的是,梁振英上台前強調「改變」,然第一節引言中,繼續強調香港成功的故事,繼續強調「經濟發展決定一切」論,繼續強調「堅守香港簡單稅制及低稅率」,否定目前的社會問題存在權力結構及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問題。在所謂的重點「房屋及土地政策」上,明著是針對過去幾年以及他上任以來各項有關土地發展的反對運動,如菜園村、新界東北及龍尾人工泳灘,明言「我想青年朋友知道,今天大家要討論、要抉擇的規劃和開發方案,為的是應付青年人日後的需要。迴避問題是極為容易的選項,但將來蒙受惡果的只會是今天的青年人。
港台派出四位職員負責介紹會,左起:主持葉冠霖、陳耀華、歐麗雅和葉世雄。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即將推行為期三年的「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計劃),讓公眾及社團申請,另設「社區參與廣播基金(基金)」予以資助。獲選單位的聲音節目將在香港電台數碼頻道播出,計劃由香港電台管理。中英兩場介紹會在周日(1月13日)舉行,舉手發問者多是頗具規模的社福基構,另有團體聽罷覺得技術要求太高,不會申請。
港台節目總監陳耀華介紹,計劃目的非常明確,希望促進社會增益,如社會共融及社區參與。而節目對象可以是特定群體和少數人士。電台節目製作技術門檻低,有利公眾參與,期望這是日後發展社區電台的第一步,希望社區電台日後能自主自立及自行經營。
(獨媒特約報導)觀塘順天邨虐貓案後,爭取動物警察的聲音繼續壯大。昨日「爭取成立動物警察大聯盟」帶領遊行隊伍由中環遮打花園出發遊行至新政府總部舉行集會,多次高叫「曾偉雄下台」。多位發言人狠批愛護動物協會(SPCA)「名不副實」。動物地球總幹事黃繼仁強烈批評警方說沒有人手去幫助弱小動物,「完全是荒謬的做法」。
14個動物關注團體和七大政黨等組成大聯盟,誓爭一個專門調查虐待或虐殺動物案件的警方部門,並要求加強罰則。遊行人士在中環遮打花園集合,大聯盟向他們遊行人士派發紅絲帶,沿途高呼「誓爭動物警察,曾偉雄下台」的口號。抵達政府總部後,全場為被虐殺的動物默哀一分鐘,並蹲下來在腳上結紅絲帶,寓意「與動物同呼吸、以同一角度看世界,為動物送上祝福」。主辦單位稱有過千人及近百隻動物參與。
SPCA 一般的服務,包括了動物福利教育、獸醫服務、義工招募、絕育、檢核巡查、拯救和福利研究等等這幾項主要工作。
那末,SPCA 有哪些工作是沒有包括的?
記得敝會未成立前,曾經因為漁護署不適當使用套索,而發起7.25包圍上水狗房,2010年7月25日集會前幾天,我和現時的兩位創會成員一起跑進了愛協,質問SPCA 為什麼認為漁護署,那種使用套索的方法會沒有問題。詳細情形很長篇,不贅了。
那天他們也坦誠的告訴筆者,SPCA 不能做的事有以下:
- 不能公開批判政府。
- 不容許發動上街。
- 不能夠夥同政界,用政治手腕去爭取議事權。
筆者當時好奇問:「既然有這麼三件事不能做,香港的動物福利何時才改得好?」
當時SPCA 的高層答:「我們可以有提出修例和研究法例的特性。」
筆者繼續問:「不上街,不跟政界和團體合作,哪能推動?」
高層續微笑地答:「這個得要靠你們了!」
位於索罟灣的前南丫石礦場用地,展開了第一階段的諮詢,第一場工作坊已於上星期六於索罟灣舉行。就如規劃署其他土地發展諮詢一樣,顧問公司在第一階段便擺出三個方案「迫你揀」,三個方案均是由低密度住宅、酒店及遊艇會所組成,建議容納人口由二千多人至七千人不等。雖然諮詢表示是「拋磚引玉」,但似乎已無法容納一些「另類」選項,例如整塊土地用作康樂用途,否決豪宅、遊艇會等。梁振英政府上任以來,引導輿論將房屋問題歸咎於「土地供應不足」的同時,前南丫石磺場擬議的土地用途,與其他發展如新界東北、前大磡村等計劃一樣,商業設施、酒店及豪宅均佔頗大的比例,前南丫石礦場更明言不適合興建公屋。這些「搵地」的動作,究竟是否真地在「搵」?為誰而「搵」?
文:wing
就七十年代那個火紅年代,不但有關的中文書籍不算少,連電影如《玻璃之城》、《千言萬語》也以那個時代為背景。有趣的是,如果要認識與我們比較近的八十年代的社會運動,卻不讀英文書不行。這一本《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可說是填補了一個重要的缺口。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十個訪問。被訪者都是在八十年代的是民主運動中堅人物:李植悅、馮檢基、羅永生、葉建源、黃碧雲、梁麗清、李柱銘、司徒華、朱耀明和夏其龍。雖然我覺得馬嶽分析的篇幅太過少,被訪者中缺乏工運(再重口味些就是社會主義團體)的代表人物,但我認為這本書是任何關心香港社會運動的人都應該拜讀的。因為這十個訪問不但令我們對八十年代的民主運動以至香港形勢有更深的了解,讀者更可以藉書中內容反省當下運動的方向,可供思考的方向頗多。
三十年前的兩種民主運動論述
元朗新田新圍村的余婆婆自從四年前有人黎逼遷,如非必要都不敢離開家門,以免能出去不能回來。過去十年共有九十三宗涉及新界土地的逆權管有訴訟,當中很多都是源於新註冊地主逼遷土地上的老居民。(柏齊攝)
編按:今期八鄉錦田地區報的專題做法改會的逆權管有改革建議,這個題目在區內很敏感,也是原居民與非原居民對立的一個重要議題。編者想藉法改會諮詢的機會,乘機等區內讀者接觸下這個題目。但最終响對法改會建議的解釋和實際個案之間顧此失彼,講個案多人睇,但就沒篇幅解釋個改革建議,講太多土地法律事務又怕趕客。個案選取方面亦有點顧慮,原來最理想是用八鄉錦田區內的個案,但由於手上個案的對手正是八鄉的原居民鄉頭,若以此做大相,編者擔心會引起很大的反彈,因此最終選擇了以元朗新田余婆婆來做例子。主要目的還是將這個敏感議題帶入社區。法律改革委員會的報告見此,編者就此報告的另一篇評論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