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地政閃電突襲 馬屎埔農地失守

(獨媒特約報導)上星期馬屎埔村民佔領北區地政處抗議當局黑箱作業,無理收地,當時地政專員慕容漢承諾在署長回覆前不會清拆農夫黎永權的農地。言猶在耳,昨早(4月4日)約9時數十名地政人員、警察及保安突襲收地,強行抬走黎氏夫婦,旋即以鐵絲網封鎖農地。約50人到場聲援黎永權,期間於梧桐河邊與警方發生衝突,地政人員亦懷疑非法清拆致癌石棉,環保署一度接報到場調查,不過黎永權最後亦難逃失去家園的命運。地政總署晚上回應,再指黎非法佔用官地,迴避逼走農民為東北發展開路的指控。

20140404_125428

地政秒速通知 粗暴清拆

終審法院於去年12月17日裁定新來港人士居港一年即可申請綜援之後,引起了社會熱烈的爭論。事隔三個多月,筆者嘗試分析有關的數據,希望讓大家了解情況,不要過份恐慌。

首先,筆者嘗試整理自2013年12月17日起至今,政府多次公布的居港少於七年人士申請綜援數字,並製作了一個趨勢圖【表一】。我們明顯可以看到,趨勢線的斜率漸漸下跌,反映居港少於七年人士申請綜援數字的增長速度漸漸下跌。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也於2014年4月3日表示,預料最終社會福利署會收到約6,000至7,000宗相關申請。

不要忘記,其實在去年終審法院判決之前,居港少於七年而未滿十八歲的人士亦有權申請綜援,而社署亦可行使酌情權向居港少於七年的成年人士批出綜援。例如,在2010-11年度和2011-12年度,獲批的申請數目分別為2,193宗及2,091宗。另外,不是所有申請個案社署也必定會批准,自2013年12月17日至2014年3月26日,社署收到3,923宗來自居港未滿7年的新來港人士的綜援申請,只有3,034宗獲批,即大約77%。因此,純粹因為去年判決而新增的新移民綜援個案數目,必定少於【表一】中顯示的數目。

【守護大嶼聯盟2014年4月4日新聞稿】

回應行政長官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後對大嶼山發展的談話

第一點:特區政府一定會在這方面盡力去發揮好大嶼山的戰略價值。可以讓我們發揮好「橋頭經濟」的價值。只有發展好經濟,我們才有能力改善民生。

1. 梁振英運用行政霸權,使用個人的長官意志粗暴地改變大嶼山的為香港人後花園的社會角色,改寫大嶼山的定位,為掠奪大嶼開路。梁振英推翻經過長時間諮詢及公共參與後而完成的「2007年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將大嶼山變成「橋頭經濟」的大後方,行政粗暴地摧毀公共參與的程序;

第二點:將大嶼山成為市區以外沒有那麼擠迫的地方可以提供多些旅客需要的購物、旅遊、住宿的設施。

你還記起MSN Messenger(Windows Live Messenger)嗎?沒錯,這個曾經陪伴大部分九十後成長的通訊工具,一眨眼就過了一年了,但是我相信大家忘記MSN的速度比起光速還要快呢。

早在初中的時候,就註冊MSN帳號,方便自己跟同學討論功課或者相約在Online game(主要是《巨商》)組隊打怪。當時都有不少同學都追上潮流,故此很快便不再用ICQ,家中最常聽到的聲音,從「喔噢」變成為「登登登」了。

所以比起現在可以在任何地方透過WhatsApp或者LINE收到訊息,我當時一放學就馬上回家開電腦,看那看不厭的藍綠公仔,回那回不完的訊息,打那打不停的火星文字,我的速成輸入法就這樣煉成了。其實在學校也可以用,只不過時而「安全模式」時而「正常模式」,還要調較視窗大小,為了MSN,真的可以去到很盡的。不過壞處就當然是聊天聊到半夜,一是不知道原來有功課未做,二是不知道母親大人已經在背後大刑侍候。

講起暱稱,我記得Marco Li以前所用的「藤原拓海」實在太短了,我認識的朋友不是文青上身,用了超長感性文字,就是來自那火星,用了不知甚麼怪符號,例如:

█[] [×,"*有商有量∥實現普選 ]***.]】.

`°''*`╴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_*|■

俗語有云:「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筆者今日想跟大家介紹一間勤勉樸實的西班牙球會,他們小本經營,默默耕耘,踢出成績;但因為理財不善的同行,加上僵化的法例制度,這間模範球會很可能要降班。

這間球會叫伊巴,跟瑞典前鋒伊巴謙莫域沒有關係,他們的西班牙文名字叫Eibar。伊巴擁有悠久歷史,在1940年成立,位於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的伊巴。伊巴是個山區小鎮,人口只有2.7萬,他們的主場伊普拉球場只能容納6500名觀眾,容量比旺角大球場還要少。


這是西班牙北部的伊巴。


這是伊巴主場伊普拉球場。

在歷史上,伊巴從未試過躋身西甲,但他們是球星的搖籃,沙比阿朗素及大衛施華年輕時都曾被外借到伊巴歷練。04/05球季是伊巴最接近西甲的時刻,當季他們得到18歲的華倫西亞借將大衛施華,最後僅以西乙第4位完成,差第3位的球隊3分,未能升班。

圖:台灣飛碟學會Facebook page,在將軍澳拍到的不明物體。

立法會正在審核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政府開支預算,香港天文台書面回覆了某位立法會議員的提問,公開了2009至2013年接獲市民目擊不明飛行物體(UFO)報告的分區數字,亦間接回答了香港天文台沒有一組專責處理UFO事宜的公務員。雖然只是披露了一些數字,但如無意外應該是香港政府在歷史上首次公開那些數據,那位議員應該會在香港UFO研究史上留下名字。

筆者與台灣飛碟學會的朋友傾談過這件事,他們都表示很羨慕香港官方有這樣的統計數字,還讚賞香港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政府公開統計資料作參考,比台灣走到更前。可惜,不少香港傳媒卻取笑那位立法會議員向政府索取UFO報告數字,實在令筆者感到失望。多年前,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等政府公開UFO檔案,都成為了國際新聞,當時香港傳媒也有報導過,但當事情發生在香港,某些傳媒就只懂取笑和攻擊那位議員浪費公帑。

(獨媒特約報導)的近律師行昨日(4月3日)捐贈超過2,100個歷史檔案予香港大學永久存放,資料由1846年涵蓋至2007年,其中包括了港英時期搬運鴉片的文件,以及富商何東1900年以$7,990港幣投得土地的協議備忘錄,呈現出殖民地時期的商業及社會狀況。港大於4月4日至28日在港大圖書館一樓展出此批文件,公眾免費入場參觀。

珍貴文件見港大發展歷史

3
圖一:1920年港大辦理按揭文件。

展覽展出與香港大學歷史有關的文件,包括港英時期港大辦理按揭的文件 (圖一),香港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任陳桂英表示,當時香港大學正在發展階段,為求增大利潤,香港大學財政委員會於1920年借出捐贈基金予本地按揭,以保障更高回報。

這是一張在網上流傳的照片,是在南京國際機場拍的。 照片所見,貨架上,狗肉在美麗的包裝下供各地在中國穿梭的遊客購買。

你可能會說,中國人食狗舉世知名,犯不著大驚小怪。內地有省市每年舉辦狗肉節,美食之地位牢不可破。

然而,如今將狗肉放在國際機場售賣倒不能和狗肉節相提並論,其隱含的意義非同小可。縣市的狗肉節尚可解讀為中國人的傳統獨有文化,千秋難移。 自家人圍內飽酒喝肉干卿何事。 但當狗肉赤裸裸毫不避忌被冠以手信的身份出現在各地旅客眼前,就彷佛肯定了「狗肉」可肩擔起文化交流的地位及使命,也是中國人所引以為傲的。 如此與普世文明標準嚴重脫軌的現象,原因只有是無恥,或無知。 亦可能是同時無恥及無知。

無知,當然是中國原來對吃狗肉有違普世文明的標準懵然不知。 可能以為吃貓吃狗是家常便飯。 試細看相片中在同一貨架的食物是威化餅,很可能出現人手一包威化餅與狗肉的滑稽情況。這個單單想像已教人倒胃的畫面,卻有可能是商店刻意安排也樂見其成的。 然而,吃狗肉就等於吃自己朋友;已幾乎是一個普世認同的說法, 類比於人類應該一夫一妻,不應該狎玩兒童,不可以亂倫……

不吃狗肉已經是一個普世道德標準。 難道中國在光速發展的同時,其道德知性和經濟繁榮完全接不上軌?!

《3D豪情》︰在蛋蛋與高牆之間

近年影人中,甚為人注目的當然是杜汶澤。2012年肯定是他的豐收之年,既憑《華麗之後》得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演員」大獎,也因《低俗喜劇》定下他這幾年來「低俗」的基調。他憑此片提名台北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當然,他受注目並不止1於他的演技,也在於他的豪言壯語。在一眾影人紛紛投向合拍片時,杜汶澤聲言回歸本土,籌組公司拍港產片。不只如此,他更多番在社交媒體發表批評政府意見,更因近日支持台灣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而遭大陸電影業高層聲言封殺。但卻因如此,他在香港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

來到《3D豪情》,杜汶澤繼續「低俗」,大搞肉體橫陳的盛宴。然而,若然把這戲放在當前的政治、社會和電影業的情境中,卻可以說這是杜汶澤言志之作。談及杜汶澤之志,就要從「低俗」說起。

就是要拍「低俗」

去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評獎得獎文章分析《低俗喜劇》,評說港人以低俗為榮,透視出港產片的焦慮。這事後來釀成風波。然而風波過後,低俗未見討論(或者不堪討論?)。反而是聽到杜汶澤談拍《低俗喜劇》的起因和「低俗」這字的來源。

十二夜,領養,不棄養

《十二夜》,今天開始,在香港上映。

這不是一套會讓你開懷大笑的電影,也不是一套為了催淚而矯揉造作的電影;它只是一套把人們不想看見、不願知道、不敢面對的真相還原出來的電影。

喜愛動物的你,大概會認為,自己已知道流浪動物的慘況,不用再特地進戲院去看吧。但,我真心推薦所有愛動物的,進戲院吧,花幾十塊錢,用一百分鐘的時間,用心的看,盡情的哭,也許會哭得好慘好痛心,但哭了過後,讓電影帶來的感動保存在你的心內,讓《十二夜》為愛動物的你加添一分力量吧。

我們都愛狗狗,但愛的也許只是自己家裡的那頭自小養大的寶貝,對於在街上、收容所內的陌生狗狗,我們可以分一點愛給牠們嗎?

電影甫開始已開宗名義,這不是一個童話故事──拍攝期間,收容所內的四百多隻狗狗,只有數十隻仍然生還,其他的,都已經往彩虹橋的另一端去了,但這電影至少記錄、證實牠們曾經的存在。

一百分鐘,沒有對白,沒有排練,沒有演技,沒有特效,只有一幕又一幕真實赤裸得令人心酸的鏡頭,只有一雙又一雙不解的眼睛。

狗狗的眼裡,沒有憤怒,沒有不忿,只有深深的不解。

牠們都是被關在收容所的狗狗,牠們只有十二天的時間,要是沒有人前來領養,他們就會被安排接受安樂死。短短的十二天。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711
  •  2712
  •  2713
  •  2714
  • 2715
  •  2716
  •  2717
  •  2718
  •  2719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