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這篇是屬於香港人的故事。

這篇應該是早於一個月前執筆的文章,卻因事忙而耽擱下來。碰巧今天秋颱來襲,早了一點回家,終於可以坐下來寫點東西。開始以前,請先看看這則發生在歐洲,對香港人來說毫不起眼的新聞:

以色列客遊瑞士 駕車遭火車撞 3死5傷
瑞士警方周一表示,一輛小巴在蘇黎世南方約50公里的一個小鎮遇上車禍,車上8名以色列遊客中,3人喪命,5人重傷。肇事小巴載有以國遊客共4男4女,事發前在一列火車旁行駛,至一個交匯處向右轉彎時,被火車撞倒,而火車上無人受傷。
太陽報網頁版,2014年8月11日)

報章沒說的是,當時冒著汽車爆炸的危險,勇敢地奔赴現場,在川流的公路上為該意外的傷者施行急救的,是涉事火車上的一名華裔遊客。

確切點說,他是一名香港遊客。他的名字,叫李浩銧。

原圖見

昨日有TVB員工傳來內聯網有關是次裁員的通知,亦證實全部非戲劇分部負責兒童節目的同事全體被裁,當中不乏在TVB工作超過十年的同事。兒童節目將暫時交由其他組別同事製作,加重留低員工的工作量。有被裁員工在Facebook透露昨晚將會繼續超時工作至深夜,製作最後的節目。足證被裁員工都有具體職務在身,而並非冗員,突顯裁員的理據不足。

在香港,電視製作行業出路狹隘,歷年來很多創作人想要離開外闖,卻苦無出路。例如一群擅長創作綜藝節目的製作人,除了留在TVB,根本沒有其他選擇——沒有電視台有能力製作較大型的綜藝節目,有線、Now連一個做Show所需要的大錄影廠也欠奉。

細讀通知信,可見無綫管理層將裁員諉過於「新免費電視持牌人加入引起競爭而令成本上漲」。這明顯是指年前香港電視招攬人手,TVB無可奈何,必須加人工以挽留專業人才。然而,政府漠視民意,在可見將來香港電視發牌無望,TVB再無需面對競爭者的挑戰,加上高層誤判,將世界盃放在收費台播映,嚴重影響廣告收入。投資失誤,卻推卸責任,向低層員工開刀,不正是TVB外購劇《半澤直樹》的名句:「下屬的功績是上司的功勞,上司的過錯是下屬的責任。」

2014年9月5日,多位學生參與了一個由公民黨舉辦的「English Language Group」交流會,讓學生可以與香港公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英語人士作溝通與交流。此聚會乃公民黨定期舉行的會議,由議員主持,連結社會上以中英文溝通的朋友。昨日,有人在網上流傳一份「紀錄了」學生與「外來勢力」的會議紀錄,內容均屬虛構,背後所包含政治目的不言而喻。我們謹表示遺憾。

民主自由的香港一直是我們共同的未來願景,不限於年齡、國族、性別,更不應受語言所限制。一直以來,不同英話人士均活躍參與社會運動,在社會上擔當不同的崗位,包括政府機構官員、教師、記者、議員等。在公共討論中,我們以中文進行的討論往往未能有效傳訊予他們了解。因此,我們應邀出席交流會,親自向與會者討論對香港前景的擔憂,以及青年人對社會的看法。我們了解香港正面臨政制及社會崩壞的危機,為此我們將繼續向社會上不同界別的人士解釋我們公民抗命及罷課的行動,並邀請他們參與這個影響香港未來的社會運動,一同追求民主自由公義的社會。

民陣召集人 楊政賢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及學聯常委 梁麗幗
學民思潮發言人 周庭
香港大學學生 陳璟茵
協調人、嶺南大學教授 陳允中

最近有個舊下屬辭職唔撈,約他出來吃飯餞行吹水,順便問下他有什麼好路數。此君是八十後的後生仔,畢業後第一份工跟我。他為人勤力又醒目,跟我做事幾年了,差不多是時候推薦他升職。可惜天有不測之風雲,我們部門高層市場決策出錯,新產品遲了成年才出街,錯失整整一個產品週期,結果蝕大錢要削減人手。幸好始終是大公司,每個部門雖然要自負盈虧,公司整體上仍然賺錢,反正其他賺錢的部門要人用,可以安置大部份被削減的員工,不用被裁只算是調職。理論上職位薪金不變,不過去到新部門,在舊部門的功勞一筆鈎銷,資歷要從頭來過。後生仔新來新豬肉,被掉去做豬頭骨項目,做一個快要過時老產品的維護工作。以前他在我的部門做新產品開發,現在感覺被投閒置散了,時不時找我抱怨說做得不開心,我看他辭職是早晚的事,不過也拖拉一年才成事。他唔撈的原因,可以用四個字總結:「冇新野學」。

圖:理大人罷課 力爭真普選Facebook專頁

我是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二年級的學生。土木工程可以說是工程科之中比較受歡迎的學科之一,原因大多是因為近年的畢業生的人工比平均的大學生高一點,大概是17000至19000左右,老實說我選擇修讀這一科時也有考慮過這一點。但驅使我選擇這科的最大原因是,我覺得默默地建成一些給人類家庭愉快生活的建築,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可是,生活在現在的香港,我看不見浪漫的未來。

記得有一次擺街站的時候,有一位市民跟我傾了一會兒,當他問到我讀什麼科目的時候,我直言回答土木工程,這時他第一個回應是,土地政策是香港社會中的萬惡之首。起樓本來就係為人類提供一個安全溫暖的居所,但看著現在的香港,擁有一個安樂窩,已經變成了一種奢侈品。身邊的同學一談到將來,必定是苦惱幾時才可以上車、幾時才可以有雞髀食。社會上多少個家庭每月都為交租、上車、供樓苦惱,多少人仍然住在板間房、劏房、太空艙。但諷刺的是,每個月每個星期都有新樓盤落成,而這些樓,都是一般的市民觸摸不到的,遙不可及的。

中學生抗命不認命——專訪七二最年輕被捕者張浚豪

(獨媒特約報導)這星期以來,從政府到建制派、再到前官員,一再「力勸」中學生要「聽家長話」、參與罷課是「受人利用」,甚有言論試圖否定通識教育,認為是太政治化。一下子,中學生參與政治討論彷彿變成為忌諱、父權式「說了算」,力圖將中學生從公民社會分割出來。很多人於是問,到底政改與中學生有何關係?點解中學生要罷課?

七二預演佔中當中最年輕被捕者、14歲的張俊豪(Gary)直截回答說:「到我夠18歲可以投票時,到時個特首喺咪其實受中央操控呢?今日沉默就等於默認假普選」。人大在8月31日狠下大閘,即使父母反對,繼七一後Gary再次堅持要站出來,成為「中學生政改關注組」召集人,在各區擺街站,希望有心關注政改的中學生可以在狹縫中發聲。回應近日「罷課無結果」的功利主義論調,Gary說:「做就仲有一絲希望,唔做就一定無希望」。

「今日唔爭取,之後再無機會」

圖:蘋果日報

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報》近日刊出社論《香港自由行,還得往前行》,文中提及發展香港個人深度遊,即重視香港人文及生態方面的內涵。「噢,香港有福了!難道我們親切的同胞終於覺醒過來,以後來港不拖行李箱不掃貨不湧去迪迪尼了嗎?」發夢未有咁早。

先看看官媒所推介的所謂深度遊套餐:歷史古跡、「爬山、玩水、出海」、到西貢吃海鮮餐、到南丫島玩海上活動、郊野公園等,而這些所謂「人文線」、「自然線」的套餐,旅發局網頁刊載多年,尤其南丫島及西貢早就是知名旅遊景點,我看不到「深度」在何。講到香港文化就更令人心傷,官媒所列出的無非是港片港劇、流行音樂、明星,甚至是幾個粵語單詞——我但笑不語,心想:何不搬出磨剪刀、筷子姐妹花,甚至由漁村講起,還能使他們想像中的香港文化更添歷史感呢。

再者,「自由行旅客想要深入認識香港」這一點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假設,與其曉以大義,不如看看現實。立法會本年五月推出的《「個人遊」計劃》分析了十年自由行的結果,至少回應了兩個問題。

香港年青一代突破框架,做著歷代中外年青人應該做的事,面對極大的不公義(這次是中共悍然違背自己的承諾,抛出一個連「開明」建制也覺得「失望」的普選方案,完全不尊重很多香港人對真正開放而平等,即公民提名權不能被剝奪的普選訴求),以發聲和行動表示反對,爭取他們心目中的公義,或曰改革。

所謂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學生罷課,這些都是近百年中外社會屢見不爽的抗議/抗爭手段。香港這次關鍵的政改爭議,學生走得最前,學聯和學民思潮除了七一遊行後,分別號召遮打道、特首辦外通宵靜坐抗議外,亦率先號召大、中學生罷課。

不過,中學生走在政治、社會運動最前,的確比較罕見。而學民思潮因反國教而全港知名,如今爭公民提名亦不甘後人。老實說,香港中學生搞學運並非第一次,1977年現在德蘭中學的前身寶血會金禧中學亦發生過學潮。不過,金禧事件主要牽涉校政及校長歛財問題,以及殖民政府教育署處事的專橫及學校的高壓管治,並非為了什麼大的社會和政治議題。

差不多四十年後的今天,學民思潮為代表的中學生,為了更大的政治理想推動學潮。而且不用成年人在旁指指點點,學生強調自己的獨立思考,以及有別於泛民的獨立行動,不能不說是時代的進步。

英格蘭足球衰落探究(2)——希素球場慘案

上回1981年足總採用技術總監Charles Hughes的「三次傳送(Most goals were scored from fewer than three passes)」的理論,使英式足球從此放棄地面傳送和推進的踢法。但環顧八十年代,利物浦的pass and move仍然大行其道,英式足球卻為何與歐陸足球的發展路向越發背道而馳?

命運的另一交接點,就在1985年的希素慘案。

1985年前的天空

大開大合的英式足球,強調邊線側擊和快速推進,但對於控制節奏、切斷對手傳球線路、利用Half Spaces的進攻手段,還是遠遠落後於其他歐陸強國。但是,探索還是持續的。

70年代的英格蘭國家隊戰績不濟,但英甲球會在歐戰的成績十分彪炳。環顧當時的時空,英格蘭球會在以下這幾方面有不俗的優勢——

(1) 立足442和嚴密防守:當時英式平行站位的442陣型在防守方面尚未有破解之道,森林、利物浦、維拉和列斯聯無不得益於此;
(2) 越位球例和區域防守:由於原來的越位規則對進攻限制比較嚴格,沒有後來那麼多直線傳送的踢法(因為大多數都會被吹越位),正面防守和對傳中防守的重要性更明顯,而這正是英格蘭球隊的長處。加上利物浦、森林密集的區域防守,是其他聯賽強隊無法逾越的屏障;

作為一支英格蘭球會,現時曼聯陣中擁有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球員,假如算上外借球員的話,總共有16個國家。來自不同國家,球員的母語當然會有所不同。現時球隊大致上可分為英語系、西班牙語系及荷語系(或法語,因比利時人如費蘭尼及贊奴沙可能只會說法語或荷語其中一種,視乎他來自比利時的那個地區)。然而,因荷語系球員如新加盟的布蘭特或贊奴沙等,對英語的掌握基本上較好,以英語作日常溝通沒什麼大問題。所以事實上,球隊現時只分了兩大母語語言系 – 英語及西班牙語(這裡只指語言上的派系,非指球員間之關係)。

可是,雲高爾於甫上任時已約法三章,其中一條條例便說明球員間溝通只允許使用英語。經過差不多1個月之相處,雲高爾發現大部份西班牙語系球員的英語水平均相當差勁,平常相處亦不能以英語溝通,故命令包括已來英格蘭8年但仍不諳英語的華倫西亞,新加盟的迪馬利亞、盧袓、法卡奧、靴里拉,以及英語水平對比被加盟時已有進步的門將迪基亞參加英語學習班,並必須於1年內學懂英語,並能夠日常運用,當中只有英語水平較高的馬達獲得豁免。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566
  •  2567
  •  2568
  •  2569
  • 2570
  •  2571
  •  2572
  •  2573
  •  257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