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和2011年日本東北地震,電視、報紙不斷報道,香港人關注程度也高,這一次尼泊爾地震的關注度遠遠不及中國和日本,因為甚少香港人踏足尼泊爾,認識不深,於是關心也少,很快便會被遺忘,但是,尼泊爾由於政治和經濟情況,災後的她不會比中國和日本容易渡過難關。1934年尼泊爾地震後看到的不只是瓦礫和屍體,更是國家的貧困與政府的無能,相隔八十一年,這次地震背後看到的同是疲弱的一面。
頹垣敗瓦中看到的社會
這次地震是地殼運動引致,本屬地理學的問題,但是,來到尼泊爾卻演變為宗教問題,尼泊爾大約有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是毀滅和重建之神,濕婆神的象徵「林伽」在尼國的大城小鎮亦隨處可見,印度教教徒相信地震的發生就是濕婆神被惹怒。任何人都可以有其宗教信仰自由,但是,若果有為數不少的人都相信地震的發生來自宗教,這除了反映宗教在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更反映了這個國家人民的教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