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只要我們不用最苛刻的標準去看待,本來不難理解。做過訪問的都知道,當面對鏡頭,面對記者的提問,哪怕你即時反應幾好,很多時候也會說出一些未經深思熟慮的話。可是,這些片言隻語卻很可能被媒體置放在不同的脈絡,並且被裁剪為最重要的發言。
買唔起牛肉,若與高達模型比較,好像很荒謬,但若是與豬肉比較呢?目前牛肉一斤已升至百元,豬肉一斤則是四十幾蚊。買唔起牛肉,未必真係冇錢買,但既然手頭緊絀,便寧願買較便宜的肉類。久而久之,三四年不知牛味,有甚麼奇怪?家庭主婦最敏感的便是食材價錢。她在接受訪問的時候,可能還在想今天去街市要買甚麼,未有想清楚若是多了一千幾百元補助,應該怎樣用。其實,我猜想,即使有了低收入補助,她也未必會用來買牛肉,反而很可能會給她讀中三的兒子去補習--這便是基層家庭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