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網採訪坪洲鄉事委員會成員,上載《坪洲起義——突破地區政治頑疾的實驗場?》一文,評價不錯。似乎住在市區的香港人鮮有留意鄉村政治,這文正好fill the gap。這也解答了為何李健和以及其陣營在坪洲鄉事委員會大勝成為新聞,既震動了整個社區,也震動了林偉強。林偉強靠擔任鄉事會主席上位,如今失勢,如果政府下年不委任他為區議員,他的政治能量頓然黯淡,既不能透過調動資源令人擁護他,他的支持者也會蟬過別枝。
環環相扣的本地政圈主從網絡
上周本網採訪坪洲鄉事委員會成員,上載《坪洲起義——突破地區政治頑疾的實驗場?》一文,評價不錯。似乎住在市區的香港人鮮有留意鄉村政治,這文正好fill the gap。這也解答了為何李健和以及其陣營在坪洲鄉事委員會大勝成為新聞,既震動了整個社區,也震動了林偉強。林偉強靠擔任鄉事會主席上位,如今失勢,如果政府下年不委任他為區議員,他的政治能量頓然黯淡,既不能透過調動資源令人擁護他,他的支持者也會蟬過別枝。
環環相扣的本地政圈主從網絡
香港特區政府將申辦2023年亞運的諮詢期延長至廣州亞運結束後,似乎是頗高明的招數。香港運動員在羊城的成績,或許真能改變民意。與此同時,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也剛剛表明了支持申辦2023年亞運的立場。該會在其網站中發表了一份名為《建構健康文化‧培育社會棟樑》的意見書,指出支持申辦的一個主因為「如果亞運會能夠在香港舉行,我們將可以為更多本來無緣參加亞運的運動員提供一個努力的目標」。
這句話當中最堪玩味的是「本來無緣參加亞運的運動員」這十二個字。今屆亞運,香港派出近四百名運動員參賽,人數之多為歷屆之冠。但即使人數高達三百九十五人,卻仍有不少本港的頂尖運動員未能參賽。或許如果香港是東道主,這些運動員會因為東道主盡量事事參與的原因而得以參賽。但在接受精英運動員協會的說法前,不如先讓我們反問:那些本來無緣參加亞運的運動員會不會其實是本來應有權參加亞運的運動員?
跳水運動員余坤玲
約二十多個舊區重建的街坊及關注者,因已經歷過許多次市民講甚麼都被漠視的經驗,及深感兩年來的《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根本是徹頭徹尾的假諮詢,決定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就《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的的公聽會中,各人在三分鐘的發言時間,都會讀同一份簡單的民間聯合聲明, 以表集體不滿。多個關注重建的團體,亦發起網上聯署聲明行動,透過電郵、獨立媒體及facebook收集簽署。但於聯署截止時間後,管理聯署的義工發現原本的聯署群組竟離奇消失!不過,這只是今天的第一件怪事,眾人都沒有想到,基層想表達意見,其困難竟是如斯之大……
議員缺席 街坊白等
論者余在思在第二次大舉出動之前,為文〈石油汽罐抗爭史〉討論對收地流行的文化假設的思考,立論深刻值得細讀。事情卻是,十九號當日,地政大軍沒有出現,只有一隻爛頭卒拋下一句「既然大家今日唔比我地入村,我地覺得好遺憾,我地唯有宣佈今日的清拆行動暫時取銷」,便離開了。村民沒丟石油汽罐,地政及警察也沒有甚麼「盡忠職守、恢復秩序」。這暫時的結果,是否說明〈石〉文及他的關切並不適切?從一個「後十九號」的角度,我想答案剛好相反:余在思的分析,加上昨天的情況,或者能為拆遷的流行文化想象提供些少根本的衝激。
今天關於地政收地失敗的新聞,都在a6版之後。地政完全無法子入村,村子真的護下來了,從護村的角度來說,無疑是做到了,甚至是比十一月四號抵擋地政人員首次入村收地更成功(當然從「未建屋絕不搬」的運動目標而言,還是同志乃需努力)。這成功在媒體的版面不被重視,昨晚cctvb的十一點新聞甚至沒有提及——但這並不說明事情的失敗,而是思考的起點。
留宿村民波叔(左一)說:有這麼多市民支持菜園村,自己也要瞓街爭口氣。
支援組朱凱迪:在美利大廈外示威的村民和支援者決定,由今日起在中環美利大廈外留守,村民家庭會輪流過夜,將菜園新村的規劃和生活帶到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的辦公室前面。村民要求鄭汝樺下令停止菜園村清場行動,先解決村民的困難。村民呼籲支援者加入,星期日下午有集會(時間地點待定),星期一下午到立法會狙擊鄭汝樺。美利大廈地圖見此。整日的行動報導可見台灣苦勞網。
1608 菜園村各聲援者出發到中環。今日現場直播結束。
1558 散佈在菜園村的各巡守隊員,陸續回到菜園村生活館,準備到中環聲援。
1510 到中環示威的村民已到達美利大廈,目前在天橋靜坐,約有150人。
1448 綜合:地政人員在村口宣讀聲明,對於今日收地受阻感到遺憾,並宣佈取消今日全部收地行動。
1435 朱凱迪又指,地政總署人員趁村民和聲援者去中環美利大廈示威,再派出數以百計人員入菜園村清場,來到七星崗的地政人員正召警察增援。關注組呼籲在市區的市民,四點自行到中環美利大廈聲援村民。
1432 支援者朱凱迪指,村民正前往美利大廈,希望與鄭汝樺對話。每次政府收地,村民擔驚受怕,今早政府人員「話來又唔來」,他們願意與鄭汝樺直接解決問題。
1427 錦上路政府人員對面,一部份已到達七星崗開工。
圖:(左起)細雄、陳宇翔、葉寶琳、周振宇和李大成被澳門拒絕入境後被押回港,期間被沒收身分證,回港後才發還。
今年十月一日有在民間組織工作的社工旅遊時被澳門入境處拒絕入境,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讓人懷疑澳門是否因為23條立法後,以極端不穩定心態進行打壓港人的出入境自由。事件在本港也引起一陣白色恐慌,導致很多在香港有參與社會運動、關注民生的朋友均擔憂自己能否過境去澳門,基本人權是否已受到損害。而香港和澳門當局均互相推卸責任,對於過往被拒入境的人士都沒有一個合理的交待。香港保安局指事情是個別案例,只作個別處理,表示不能干涉澳門當局的司法管轄。
今日又再有五名港人(李大成—民間團體前線工作員,細雄—市民,陳宇翔—地區前線社工,葉寶琳---宗教團體工作人員,周振宇—理大學生,被澳門當局拒絕入境。他們乘搭上午十點半,從尖沙咀碼頭開出的船隻,到達澳門時,被澳門治安警察局以澳門特別行政區內部保安網要法第17條第4項為理由,拒絕他們入境。
編按:以下是一位廣州的朋友對近日亞運的感想,經作者同意轉載在此。文章標題及副題為編者所加。
作者/陸鏡
南方周末那個專題想必是既是命題作文也是南周的主動操作,無論怎樣,亞運會都是個“新聞”,要跟進,本城的每個媒體都在做專題特輯。不過,南周頭版《廣州歡迎你批評》拍馬屁的方式,實在高明,因為只選擇了部分事實呈現而予以高調表揚,省宣大概又會對南周放心很多。
整體而言,我也覺得廣州的控制、管制等等措施比較松散。這主要是跟亞運會的級別不一樣有關,如果是奧運會或是世博在廣州辦,不會只是現在這個樣子。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包括官和市民在內的廣州人的特點。
許家,世居廣州,歷史可追溯清代,今天,許爺爺已經八十多歲了。記憶回放至軍閥混戰,那時風雲變色,戰火連錦,卻無損爺爺跟其他的小孩在城牆邊玩耍。民國中期,高牆拆掉了,十年前,默默伴着花城成長,站在牆邊的老榕樹,逃過戰火,也敵不上城市發展,如同城牆般只能活在老人家的回憶裏。為着亞運,城牆重新豎起,言而,爺爺心中,牆破可再建,但人心不古,昔日花城人以文明自居,中國的國際門戶和革命心臟,現在只剩下地鐵上的海報標語「和諧廣州,文明城市」。
跟爺爺談亞運,他搖頭道出昔日文明的廣州不會將在行人道封上厚厚的圍欄,要人行遠路才可橫越馬路。他眼中廣州人的文明,是自律和適宜,現在只剩下嘴邊的文明和行動的犬儒。
爺爺一家眼中的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