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全情投共者不了解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以媚共「女孩」凌友詩的博士論文例示

摘要

媚共「女孩」凌友詩的博士論文名為「道德的復興:對羅爾斯正義論的一種康德式的批判」(To revive morality: a Kantian critique of Rawls's theory of justice)。康德、羅爾斯是近、現代西方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一個全情投共者,即使是一個哲學專業的博士,真的可以徹底理解他們主張的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嗎?這是筆者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另外,羅爾斯哲學的主要觀點來自康德的義務論及自由主義思想,闡發康德哲學觀點,如何可能批判《正義論》?作為康德、羅爾斯研究者的筆者,對此更難以想象,覺得不可思議。本文依據該論文對此二問題提出解答。

57歳的「女孩」凌友詩(她自稱「台灣平凡女孩」),生於台灣,十多歳到香港,後來更在香港大學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她以高聲朗誦的方式,說習總有擔當而可於任內完成兩岸統一,自己熱切期待兩岸統一,願意為此鞠躬盡瘁,云云。港、台藉博士如此媚共,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韓國瑜來了

台灣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今日訪港,展開中國大陸訪問之旅,預料將會受到高規格接待。香港人未必認識他,究竟他是誰?有意角逐民進黨總統提名的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近日形容韓國瑜為「百年難得一見政治奇才」,這個形容的確很貼切,因為韓國瑜及其「韓流」現象實在是百年難得一見,顛覆台灣選舉歷史。為何香港人要認識韓國瑜?第一,因為多個台灣民調均顯示他有機會問鼎下屆台灣總統;第二,「韓流」背後的意識形態將帶領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

去年11月的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保皇黨候選人陳凱欣最重要的一句選舉口號是「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翻查新聞,這句口號於11月2日香港電台選舉論壇上首次出現,而當時正值台灣九合一大選,「韓流」正在急速蘊釀。台灣選舉一向著重意識形態之爭,而韓國瑜於去年4月宣布參選高雄市長時,早已拋出「政治放一邊,全力拼經濟」論述,究竟陳凱欣有否參考韓國瑜,相信只有她的團隊才知道。

【旺角騷亂案】陪審團4日商議仍未宣布裁決  明日繼續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農曆年初一至二的旺角騷亂,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均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名需接受重審。綽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被控煽惑非法集結、暴動及襲警共7項罪名。

陪審團於周一(3月18日)中午起退庭商議,惟經近39小時、共4日討論仍未宣布裁決。至今日晚上7時半,法官黃崇厚指示陪審團休息,明日再續商議。

在退庭商議的第二日(3月19日),陪審團曾透過字條向黃官透露有三項針對第四被告容偉業的控罪未達大比數裁決(即7比2、8比1、或一致),要求法庭進一步指示。至第三日(3月10日),陪審團就「非法集結」的控罪元素向黃官提出兩項書面問題。

陪審團明早九時半再續商議。

2018年5月陪審團裁定梁天琦一項涉及亞皆老街的暴動罪罪成,加上梁承認的一項襲警罪,共被判監6年。此外,梁天琦、林傲軒及李諾文各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未有達成有效裁決,律政司其後申請重審,並將案件合併與另外兩名被告袁智駒及外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之案件一同審理。

被告袁智駒11月開審後承認兩項暴動罪,及一項縱火罪,現還柙候判。

記者:黎彩燕
攝影:周頌謙

【明日大嶼】人工島難敵極端天氣? 天文台台長:支持所有基建計劃

(獨媒特約報導)天文台下午舉行新聞簡報會,匯報最新發展和講述今年天氣展望。發展局日前就「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研究提交具體文件,提出交椅洲填海1,000公頃,興建中部水域人工島。獨媒記者問到「明日大嶼」對氣候的影響及如何對應極端天氣,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回應時只表示,天文台支持所有政府部門的基建計劃,稱會把天氣和氣候的估計、報告和資料,提供予部門作參考。

颱風山竹在去年9月16日襲港,在香港造成多處破壞,多個沿岸設施受損,包括多區的海濱長廊。岑智明稱因應山竹襲港,發展局已就加強應對風暴及極端天氣下的情況,諮詢天文台,「天文台會提供專業意見」。有記者再追問大規模填海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岑智明只稱,香港有不少地方都是填海而來,重申發展和對應氣候變化可以取得平衡。

天文台收集了由市民提供的照片及影片,製作成「山竹風暴破壞互動地圖」作公眾共享,協助進行監測天氣和氣候變化。

范國威「改革移民及入境政策」議案遭否決

(獨媒特約報導)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在立法會提出「改革移民及入境政策」無約束議案,要求政府取回單程證主導權、每日150個配額減半至75個、加入財政能力審批條款、返回機制及打擊假結婚。議案在13票支持、38票反對及3票棄權下,在功能組別及地方直選兩個組別同遭否決。

立法會今早續辯論議案,建制派均持反對態度,自由黨邵家輝指百萬新移民補充了本港勞工人口,工聯會郭偉強則批評反對派挑起矛盾,新民黨容海恩則指《基本法》規定單程證由內地部門審批,改由本港審批並不可行。

《薄荷糖》:窺探時代,窺探男人

可以和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並置,窺探冷戰以降的東亞社會格局,更重要是窺探男人。

《牯嶺街》的國柱和小四這對父子,《薄荷糖》的英浩,置身於獨裁專政的國度。白色恐怖、民主化浪潮、共諜、光州屠城、沿街慢速駛過的一列坦克,人們只有佇在一旁讓路。電影不是學術專著,電影從一些人物的一生,或幾年間的遭遇入手,拍盡一個國度的暴力與扭曲。

「讓我回到過去!」一句妄想,使火車成為《薄荷糖》幾個段落的間場象徵。要進入歷史與個人的傷痕,Lars von Tiers在《時光倒流歐羅巴》中,暗夜裡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前往何處的列車,配合催眠獨白,奇詭又疑幻疑真。《薄荷糖》的火車一直倒退,又似一直前進,體現了時間的模稜兩可,昨天今天明天,就是(時)一列火車。

英浩經歷過金融風暴、炒股致富、毆犯暴警、軍中新兵,每一次倒敘,你對那個人投入的愛恨非常複雜。他難言忠奸,他到頭來(也一鎚定音)讓我們發現,他是被龐大建制逼瘋或致於死地的一個人。他,曾經溫柔過。

初戀情人送給他的薄荷糖,是內心最純粹的存在。懵懂又緊張兮兮的英浩,把每封情信夾送的糖安放好,但是在光州屠城前,催迫他出發的長官踢碎瓶子,糖散落一地,還給踩多一腳。是很平常的畫面,在軍中也難言過火的行為。卻由於薄荷糖、火車、英浩瞬間不良於行的時刻,三者貫穿每一章節,那反覆疊加的象徵力量,於此時無疑有著使人馬上淚崩的魔力。

關注組辦導賞團  訴說屯門龍窯前世今生

(獨媒特約報導)大隱隱於市,在熙來讓往的鬧市中,誰又會想過與碩果僅存的歷史建築為鄰?位於屯門顯發里對上山坡的「青山龍窯」便是一例。然而,政府有意在「青山龍窯」旁邊開展大規模工程,興建單幢插針樓。香港龍窯關注組擔心工程破壞香港現存唯一完整的龍窯結構,扼殺活化龍窯的可能,遂舉辦導賞團向立法會議員及藝術發展局委員介紹龍窯的「身世」,促請關注龍窯正面臨的危機。

DSCN4213
左起:梁柏泉、楊雪盈與劉琬珊

龍窯之初

【旺角騷亂案】商議29小時未有裁決  陪審團曾查問法官兩問題

左起:第三被告林傲軒、第二被告李諾文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農曆年初一至二的旺角騷亂,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均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名需接受重審。綽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被控煽惑非法集結、暴動及襲警共7項罪名。

經約27小時退庭商議,陪審團有問題需要查問法官,於晚上6時半開庭。經控辯雙方與黃官討論後,黃官於約7時半再次開庭,並給予指引後,引導陪審團繼續商議至晚上8時半。晚上8時半,黃官指示陪審團休息,明早9時半再續討論。

法官黃崇厚讀出陪審團寫在紙條上的問題,共有兩項。一是「非法集結」控罪元素裡,有關某被告的行為是否「令人合理地害怕」社會安寧會受到破壞或激使他人破壞社會安寧,是指被告作出某行為時「想」令人害怕,還是其行為即使無心但客觀結果上令人害怕;二是「非法集結」控罪中,第一、被告沒有親身使用暴力但和其他人夥同使用暴力,是否與暴動罪的元素一樣;第二,是「煽惑」罪行中的「鼓勵」是否包括考慮鼓勵行為的實際效果及被告是否「真誠相信」有此效果。

另外,黃官亦概括陪審團查問,指是否需要肯定某人「鼓勵他人」的行為是「真心相信」自己能夠鼓勵到他人,才算是一種「鼓勵」。

官:「意圖」即想唔想 毋須考慮是否「真誠相信」

清潔能源:實現工人「公平轉型」的挑戰

來源:CarbonBrief
筆者:Sophie Yeo
日期:2017年1月4日

正視並處理氣候變化問題對經濟有利,對企業有利,對人民有利——這是世界各地的社運家、研究員和政府經常提出的論述。

但是,雖然限制碳排放和減少氣溫上升的措施對許多人來說是有益的,但有些人,即那些受到氣候政策影響到的行業的從業人員,可能會因為經濟越來越依靠再生能源的趨勢而失去生計。

現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社會運動在為工人爭取「公平轉型」的權益,以免工人因我們不再利用化石燃料而被冷落一旁。

皮博迪能源公司(Peabody)與納瓦霍部落(Navajo)

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納瓦霍部落(Navajo)就是一個為爭取公平轉型而抗爭的例子。納瓦霍是美洲原住民部落,他們在1964年簽署了一份租約,讓美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皮博迪能源公司(Peabody Energy),在他們的原住民保留地上開採煤炭。現在,50年過去了,許多原住民正在因這筆交易帶來的影響而進行抗爭。

當年他們簽署租約時,皮博迪公司同意「有空缺職位、而納瓦霍印第安人又符合資格的時候,就會聘請他們。」從那以後,皮博迪就一直是該部落的主要雇主——凱恩塔礦場(Kayenta)的430名員工中有90%是當地原住民。

議會陣線分別促削單程證、反對《逃犯條例》修例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質詢時間,會前,范國威、毛孟靜、梁耀忠、朱凱廸、區諾軒及陳志全六名議會陣線議員分別就削減單程證及修訂《逃犯條例》示威,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借台灣過橋,出賣香港人可恥」。林鄭月娥看了對方一眼,即低頭步入會議廳。

_DSC3110

旅遊業議會建議分流旅客到紅磡區,引來三名九龍西立法會議員追問。陳凱欣指土瓜灣區已經不是設計為旅遊區,如今分流紅磡區的建議「居民真係好火滾,已經去到臨界點」。林鄭稱「恕我又番去土地問題」,因此難以增加更多旅遊點。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786
  •  1787
  •  1788
  •  1789
  • 1790
  •  1791
  •  1792
  •  1793
  •  179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