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第四及第五期自2023年流標後,土地重新規劃,位置被命名為「自由空間」租予不同團體和政府部門舉行活動,並設臨時兒童遊樂場和大型竹藝裝置「浪.岸」,其中後者今年2月及4月分階段落成。不過展出不過數個月,近日「浪.岸」被發現拆除,其他用地亦出現閒置。市建局回覆《獨媒》表示,設計「浪.岸」時已考慮到天氣因素,一早計劃好在風季正式來臨前拆卸,以確保公眾及附近建築物的安全,藝術家將於7月與市建局合辦竹藝工作坊供市民參與。市建局亦稱,計劃於今個年度內,再推出觀塘市中心發展項目的最後一期招標。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是市建局前身的土地發展公司於1998年公佈的重建計劃,2007年正式開展至今17年,第一期觀月.樺峯和第二及第三期的凱滙已分別於2014及2021年竣工,剩下的第四及第五期因2023年初流標而未有發展。
【獨媒報導】今日是《蘋果日報》宣布停刊的第三年,據《集誌社》報道,有人曾一度在壹傳媒大樓閘門外擺放白花,並掛上寫有「沉冤待雪 Next Digital 1995.06.20 - 2021.06.24」字句的紙牌,惟《獨媒》今午到訪時,白花及紙牌已被清走,而附近有便衣警一直在私家車上作監視。
多名《蘋果》前記者今日亦有到場敘舊。前採訪主任蔡元貴形容「每年一度有啲似拜山」,作為資深傳媒人,蔡元貴強調大眾的持續記憶及分享的重要,「十年之後,如果啲人連《蘋果日報》係咩都未聽過,唔知《蘋果日報》,就唔知有咩事發生過,咁就唔係幾好,對社會發展都無乜幫助」。
門外白花、「沉冤待雪」紙牌被清走
2021年6月17日,警方國安處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5名高層,凍結1,800萬元資產,並進入壹傳媒大樓搜查新聞材料。《蘋果日報》於24日作最後出版,頭版標題為「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印刷量破記錄達 100萬份。壹傳媒其後被清盤和被聯交所除牌。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案件在去年 12 月 18日開審,目前仍在審訊中。
【獨媒報導】本港接二連三出現電力事故,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早前約見中電,要求聘請獨立顧問檢視過去三年事故及供電系統,並在12個月內提交報告。不過檢討結果未出爐,青衣、何文田、荃灣等多區,在今日約凌晨2時出現電力不穩情況,鑽石山鳳鑽苑全幢大廈更一度停電逾1小時。中電表示,連接元朗至深圳的40萬伏特架空供電系統,懷疑是受到不穩定天氣影響,在雷暴警告生效期間曾錄得短暫電壓驟降。環境及生態局今日發稿,表示非常關注事故,指局長謝展寰不能等待檢討報告,促中電盡快加強供電系統抵禦惡劣天氣的能力及查明事故成因,並要求在4星期內提交詳細報告。
中電:受不穩定天氣影響
鑽石山鳳鑽苑今晨停電逾一小時,據了解有居民因被「熱醒」到樓下暫避,詢問保安員才得悉大廈停電。荃灣荃威花園F至H座凌晨亦一度停電。中電表示,在凌晨約2時47分,連接元朗至深圳的40萬伏特架空供電系統,懷疑是受到不穩定天氣影響,在雷暴警告生效期間曾錄得短暫電壓驟降,而電力供應期間沒有中斷,惟部分客戶可能會遇到燈光轉暗或閃爍情況,部分設備可能會因啟動保護裝置而出現跳制情況。
【獨媒報導】深水埗提振經濟小組周五(6月21日)就「沉浸式深度遊體驗」開會討論,20位區議員合共提出13條指定「深度遊」路線建議,主題大致圍繞城市漫步、歷史建築、電影場景及美食遊覽、文青打卡等元素。已故Beyond樂隊主音歌手黃家駒跟弟弟黃家強同於已重建的蘇屋邨長大,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則提議,可搶先在深水埗區內設立以Beyond為主題的懷緬地點,並舉辦例如展覽等活動,展示過去的蘇屋邨及Beyond相關的紀念品。
議員提13條指定路線建議 倡在抖音宣傳、與「港漂」博主合作
【獨媒報導】2019年6月23日,民陣於立法會示威區舉辦「追究警察濫權」集會。雨傘運動「七警案」當事人曾健超現身發言,提醒示威者一旦牽涉在警察濫權事件,應循刑事追究;多個人權監察團體亦批評投訴警察機制不足,促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同日,醫學界、衞生服務界、法律界選委和多個專業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警方停止到醫院進行不當搜證。警務處在社交媒體回應稱,根據《警隊條例》第50條,如果警員合理地相信有人干犯可被判處監禁的罪行或在訂明的情況下,即使沒有手令,亦可行使拘捕的權力。
(編按:2019年,港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移交在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犯罪的疑犯到當地接受調查和審訊,引發「反修例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及隨後的《港區國安法》實施。時隔五年,社會巨變,《獨媒》以一日一圖形式,與讀者回顧當年今日,重看這場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經過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