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在二月初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住宅供應是其中一個焦點。財政司曾俊華宣布,將會發展錦上路西鐵站上蓋及西鐵八鄉車廠提供8700個住宅單位。錦上路站和八鄉車廠上蓋,總樓面­面積約650萬平方尺,比起大圍港鐵站上蓋的屏風樓群更多出幾十萬平方尺。除此之外,政府還想趁西鐵站上蓋發展,將城市化計劃深入八鄉的核心鄉郊地區,為該區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

更多八鄉錦田地區新聞,請看由八鄉綠色生活社出版的《八鄉錦田地區報》:

累積力量、蓄勢待發──訪「反核之眾」文思慧

香港反核運動訪問系列(五)

去年「福島311核災」催使新力軍加入反核行列。「反核之眾」成員(左起:譚秀娥、文思慧、Lily) 應記者拍照要求,期間不忘宣傳各地反核書籍。

廿五年前,文思慧以個人身份爭取停建大亞灣建核電廠,今天她成為組織者,聯合多個團體,組成「反核之眾」,從去年起不斷出版刊物和搞活動宣傳核能的危害,又經常到宣傳核電或有擁核派做講者的場合「踩場」。她自謙說,日本311地震後她「收起疏懶」,因為感到必須「多做些」,所以主動成為組織者。

1986年文思慧還在嶺南學院(即現在的嶺南大學)教書,常常和學生講反核。她以為反核訊息會一代傳一代,但福島核災難後,她驚訝地發現,「原來香港人已不把核電當一回事」。她認為,這是因為核技術給神話化,擁核給等同「科學」,反核則被說成是無知。文思慧說,今時今日,核能問題的詮釋權已被各國政府和以販賣核能為目的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所壟斷。她指出,這是對民眾的制度性的「消權」(disempowerment),目的是令一般人對核不聞不問。

福島核災難前後的德國

影像介紹:切爾諾貝爾核災難後,一個德國小鎮的人如何為了拒絶使用核電而自組電力公司。(影片來源

(獨媒特約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五月時明確表明會關閉七座已運作超過20年的核電廠,並會於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設施。這舉動一部分是受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同時表示德國人對核能的擔憂和他們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決心。德國是科技強國,又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之一。早在六十年代末已經開始用核能發電。但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卻是第一個國家主動放棄發展核能和停止核電廠運作。當中除了牽涉政治和經濟考慮,最關鍵是人民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人民在民主體制下表達和伸張異見的權利。即使放棄使用核能的決定在國內外引來很大迴響,但這絕對是一次人民的勝利,值得我們借鑒。

黑箱自駕遊翻版:自駕船計劃勢將入侵香港沙灘及海洋生態環境!

上圖摘自廣東十二五規劃文件,顯示香港海域已經被納入規劃範圍

自駕遊運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又被我們發現另一嚴重破壞港人生活的中港密室協議!

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在翻查有關中港協議的官方文件時,輾轉搜尋到一份仍未在立法會討論的新文件---《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重點》,提及除了加大自由行、推行自駕遊之外,還提到今年要「試行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政策」(第12頁)! 粵港融合除了暗瓦底出賣了我們的街道,自駕遊出賣我們的道路,今次就連我們的海域也隨便出賣!

內容神秘,勢將今年實施

P2250013
各團體代表出席研討會(左起國際特赦組織香港理工大學、香港記者協會、律師、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唐英年的地牢風波鬧得全城哄動,記者無所不用其極,連吊臂車都出動為求拍得唐府相片。不過記者如此「積極」的採訪行動會否構成纏擾呢?政府欲就纏擾行為立法,指獲得婦女團體支持。但民間另有聲心憂慮立法會削弱本地新聞採訪及遊行集會自由。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國際特赦組織於2月25號合辦了纏擾行為立法研討會,除了上述三個組織的代表,還有香港記者協會(記協)及律師出席。研討會上,黃瑞紅律師論及有關集體騷擾和免責辯護,表示這兩點是纏擾法的問題徵結所在。

1. 歷史邏輯不通

著有《作為方法的中國》、《中國的公與私》等震撼社會學和漢學界的杰作,歷史學家溝口雄三其中一個重要主題是:中國人在1949年選擇共產主義是基於長久深厚的平等主義傳統,而不是單純盲從西洋的馬克思主義;中華文明有其內在的歷史邏輯、內在脈博和獨特的主体性追求,即使強橫的西方現代性也無法中斷其動力在(早於鴉片戰爭的)近代波瀾壯闊的展開。 這種源自中國思想(例如孔教授提及的白蓮教正義論及歷史觀)與中國思想的實体(社會)兩者之間的差距及其辨證運動的歷史動力,最終將中國思想的傳統──包括”宗法意識”──轉化為 “現代意識”及其”新內容”──共產主義新中國──並在數千年間第一次實現了「人人平等」的理想.

上星期去印度 Bangalore 參加一個非政府組織舉辦的「性別.公民權.資訊科技研究計劃」總結會,為了這個研究項目,過去一年一直在整理香港和廣州兩地相關的資料,過程又剛巧碰上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和「蝗蟲論」之辯。由於這是一個跨地域的項目,研究框架迫使我要跳出本土爭議,換一個角度思考香港當下的一些爭論與問題。

在天星皇后抗爭之時,已有一些討論說這場本土抗爭的出現,是對應著全球資本主義去地領地化 (de-territorization) 的反應,被邊緣化的本土要重奪 (reclaim) 領地。五、六年過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進一步整合,這城市更成為了國內外熱錢進出中國的一個樞紐,這個樞紐位置,使香港不致於被金融海嘯吞噬,但在風高浪急的環球經濟下,卻處於恐懼當中。過去幾年,單單匯豐在港裁員已近千,珠三角工廠倒閉潮使進出口驟降,歐美取消成衣出口配額,成衣業大受打擊。九七後一直高叫的經濟多元化發展,未能寸進,GDP靠金融地產熱錢、跨境基建及自由行等撐起,本土經濟進一步的萎縮,更甚的是,整個經濟的巨輪都依靠不在地的資本運轉,並且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偱環。

提升危機意識,不要坐以待斃──訪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

朱漢強(攝:方鈺鈞)

香港反核運動訪問系列(四)

八十年代以前,香港的環保組織寥寥可數,但在香港第一波反核運動的影響下,環保組織紛紛組成,1983年成立的香港地球之友是其中最早成立的環保組織之一。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說,縱使當年地球之友只是一個剛起步,主要由義工組成的組織,動員力有限,但在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運動中,地球之友還是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如動員市民參與行動、簽名和舉辦論壇等。

九十年代,朱漢強曾任職記者,主力跑環保新聞,尤其是核能。他回顧80年代反核運動的歷史說:「那時的運動多是外藉人士帶領,的確能發揮提供資訊及領導的作用,但他們與群眾有一定距離,層次亦有所不同」。

漫天胸圍在花園街飄揚(【一檔小販一個故事】訪問系列之一)

文:Calvin Wu;攝:葉寶琳

年初四的早上,我走在花園街尋訪一位已擺檔近三十年的小販檔檔主陳先生。在街上,我發現這以往人來人往的街道少了一種熟悉的熱鬧氣氛。環看四週,我不難發現小販檔的檔口面積比以往縮小,以往淋灕滿目的商品數量,亦隨之減了。雖然這只是些微改變,我亦禁不住想:這一場花園街大火,除了奪去人命外,更打擊了這條街、以至這個社區的生命力。

步行了一段距離,我終於看見陳先生的檔口、是一放滿女性內衣的胸圍檔,色彩班爛。步行了一段距離,我終於看見陳先生的檔口、是一放滿女性內衣的胸圍檔,由檔前到檔後,由檔頂到檔底,色彩班爛。我禁不住推敲陳先生賣胸圍的原因。在我胡思亂想期間,一頭白髮的陳先生已朝我打了個招呼。陳先生穿著一身運動裝束,手不離煙,卻面色紅潤,與他的白髮形成對比。一番寒喧後,我已禁不住詢問他為何選擇胸圍作商品,他的答案非常簡單,胸圍比較輕便,容易搬動。我確實細心地想了想,經營小販檔的確是需要體力的。除了站立時間長久外,還要在收檔時把貨物搬走,開檔時把貨物搬回。對一位老先生而言,這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IMG_6869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90
  •  2891
  •  2892
  •  2893
  • 2894
  •  2895
  •  2896
  •  2897
  •  289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