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支聯會常委黃雅文 「港人堅持30年十分感動」](/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特約報導)黃雅文,23歲,浸大中國研究(社會學)本科四年級生、「浸大社關」及跨學院學生組織「工學同行」的聯合創辦人,現為支聯會最年輕的常務委員。
八九民運發生後六年,雅文才在香港出生。
雅文認識「六四」,源自高中通識科,不過雅文聽到老師對「六四」的論調是「國家發展期間,總會存在貪污等問題;學生被殺是無可避免。」雅文聽後半信半疑,找到「人民公社」書店,買了八九學運領袖之一封從德的《六四日記》閱讀,然後與老師對駁。「同學大都睡著了,老師和我在最後仍各持己見,但我覺得我們還是朋友。」
敢於與老師對辯,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往往被視為異類,想法「偏執」,雅文這種「偏執」,源於中學的「精英班」制度。
「初中時每級有一個精英班,我不在「精英班」,體會到部分老師的不堪。他們對同學說:我不教得深入了反正你們不懂、精英班同學就可以進大學你們不會,大力吹捧讀好書向上流動,又不斷否定各非精英班同學的理想。」「我不禁想:我們的價值,是否就由一兩次測試、有否「向上流動」去定義?這是否我們應得的呢?」
到了高中,雅文雖然身處精英班,但她並沒有因此認同這套「向上流動」價值。「我聽過同學的家庭遭遇,想到其實我們無人可以完全避免壓迫,無人能保證我們的人生不會掉進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