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范理申離任 司法機構指個人理由不續任

【獨媒報導】再多一名英籍法官辭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一職。由2012年起已出任非常任法官12年的范理申勳爵,將於今日完成任期後不再續任。司法機構表示范理申勳爵是因個人理決定不續任,並指終院運作不受影響。司法機構將繼續於香港及海外物色合適的非常任法官人選。

今次范理申的離任,已經是今年內的第5名離任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其他還包括岑耀信、郝廉思、紀立信及麥嘉琳。現時尚存的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有6位,包括賀輔明、廖柏嘉、甘慕賢、范禮全、祈顯義、歐頌律。廖柏嘉為英國出生,他今年3月1日續約3年;賀輔明則是南非出生,其後在英國出任法官,他的合約將會在明年1月12日到期;其餘4名海外法官均來自澳洲。

香港仔野豬被撞死 關注組促檢控司機

【獨媒報導】周六晚(9月28日),在香港仔水塘道白光幼稚園門外,一輛的士撞倒野豬群,至少一死。警方表示,當日接到該名的士司機報案,指撞倒兩隻野豬,其中一隻當場死亡,另一隻自行返回山上,案件列作「交通意外無人受傷」。香港野豬關注組成員Roni則促警方考慮以《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或「危險駕駛」控告司機。

根據網上片段顯示,當時至少有四隻野豬沿香港仔水塘道「逆線」下山,期間一輛的士高速駛上山,期間有途人呼叫,惟的士未有收掣撞及野豬。

警方表示,周六晚上7時28分接獲一名張姓男的士司機報案,指的士當時沿香港仔水塘道上山方向行駛,期間撞倒兩隻野豬,其中一隻當場死亡,另一隻自行返回山上,已聯絡相關部門處理野豬屍體,案件列作「交通意外無人受傷」。

記分制實施約一周 的士業促設機制讓司機投訴乘客:「較公平」

【獨媒報導】《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9月22日生效,實施一星期,已經有一名司機因為濫收車費、兜客及沒有將的士計程錶設定於記錄位置,三罪罪成被記10分。工聯會屬會、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記分制令司機很擔心,怕「無端端畀人記分都唔知咩事」,他促請設立投訴機制,讓司機可以投訴乘客,並認為對司機「較公平」。

無標題
工聯會屬會、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

【傘後十年】張燦輝再出版夏慤村攝影集  邀曾參與者撰「未圓夢」

(編按:2014年,香港爆發一場史無前例、歷時79天的佔領運動。十年過去,《獨媒》製作一系列報導,與讀者回顧雨傘運動的重要時刻,追蹤當中的關鍵人物今日處境為何,以及官方、民間分別如何述說這場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

(獨媒報導)雨傘運動十周年,已移居海外的前中大哲學系系主任張燦輝上月在台灣出版《傘後拾年:夏慤村的未圓夢》一書,收錄79張他在金鐘佔領區「夏慤村」拍下的照片,並邀請十位曾參與傘運者撰文,憶述當年經歷、回望的反思等。

其實在2018年,張燦輝也出版過一本傘運攝影集,名為《異域》。當時坊間已有不少關於傘運的紀錄,因此《異域》出版時,「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特別反應,沒有人訪問我的」;而這次出版《傘後拾年》後,張在台灣、日本都有相關展覽和活動,訪問也不少。他提到,出版社最初邀請他時說過,行內似乎無其他人有意出版傘運十周年的書籍,因此出版《傘後拾年》最主要目的是紀念,讓參與者訴說他們的「未圓夢」。

獅子山展示魯迅名句對聯 陳伯不認罪受審 便衣警否認曾向被告稱行為不違法

(獨媒報導)「陳伯」陳基裘於去年中秋前夕(9月28日),被指在獅子山展示魯迅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對聯,事後被警方拘捕。他否認一項「沒有許可證下於郊野公園內展示條幅」,今(30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受審。負責截查的警員61157陳漢燊作供期間,裁判官林子康一度問他:「我想問我同你是否相識?」、「你介唔介意寫你父親名字喺張紙?」。林官其後表示與證人相識,「不過都好長時間冇見面,細個時候家庭聚會見面......不過我同證人冇直屬嘅親屬關係」,若控辯雙方認為有問題可提出,最後雙方表示沒有問題。辯方盤問時指出,實際上被告曾問手持對聯是否違法,而陳回答並非違法;陳不同意。控方舉證完畢後,林官裁定表證成立,被告不作供亦不傳召證人。案件押後至10月30日結案陳詞,被告繼續保釋。

被告陳基裘(76 歲,退休人士)否認一項「沒有許可證下於郊野公園內展示條幅」,他由大律師譚俊傑代表。控罪指,他於2023年9月28日,在獅子山郊野公園,沒有在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總監批給的許可證下,展示條幅。

辯方爭議憲法詮釋及言論自由

辯方不爭議被告在獅子山上手持對聯拍照,但認為並不屬展示。辯方主要作出法律爭議,包括憲法詮釋及言論自由。

拾平台與街道變革發布拾荒者交通意外研究 五年間6人死亡

(獨媒報導)近年拾荒者遇上交通意外的情況頻生,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組織拾平台與街道安全組織「街道變革」就2019至2024年間有關拾荒者嚴重或致命車禍進行研究,發現經歷嚴重或致命車禍的有15人,當中有6人死亡。組織建議政府推行低速區和改善貨車視野,並增設空間供拾荒者擺放手推車。

根據推算,本港目前拾荒人數為由2,791至3,456人之間,拾平台於2023年9月至11月就全港拾荒者進行問卷調查。有683名拾荒者參與,當中有25位拾荒者表示曾經歷交通意外。組織到統計曾經歷嚴重或致命車禍的有15人,當中6人死亡、5人重傷。

拾平台負責人鄧永謙提到,數據並未包括受輕傷的拾荒者,指拾荒者大多不懂報警處理,稱:「撞車都唔吉利,街坊有普通意外都唔會周圍講。」拾平台代表趙日輝指,不少拾荒者認為自己在社會沒有話語權,所以大多不會追究或索性私下解決,曾有司機撞倒拾荒者後,嘗試以$3000了事。

拾平台現時有協助受傷拾荒者循法律途徑追討賠償,惟需時達兩至三年,令拾荒者大多不會追究。由於拾荒者遇到意外,只能申請第三者保險或民事索償。鄧永謙向記者提到,曾有拾荒者成功索取13萬賠償,但一般處理需時,玲姐的個案事發兩年至今,仍未能成功索償。

超強颱風山陀兒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 天文台指將轉北對港威脅不大

【獨媒報導】位於菲律賓以北的超強颱風山陀兒,天文台表示已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按照現時預測,山陀兒會橫過呂宋海峽,進入南海東北部,並在明日(10月1日)逐漸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在星期三(10月2日)登陸台灣南部,與香港保持超過500公里距離,對本港直接威脅不大。不過受其外圍下沉氣流影響,今明兩日華南天氣酷熱,而一股東北季候風會在明日抵達廣東,屆時北風將會逐漸增強,星期三及四風勢頗大,天文台會視乎風力變化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受季候風影響,本周中後期本港早晚氣溫稍涼,市區最低氣溫在22度左右。

天文台表示,超強颱風山陀兒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後,會橫過台灣,移向東海一帶,對本港直接威脅不大。另一方面,一股達強風程度的東北季候風明日抵達廣東沿岸後,本港天氣普遍晴朗及乾燥,早晚稍涼,日夜溫差較大。另一股東北季候風補充下周初抵達華南的同時,料一道廣闊低壓槽亦會為南海中南部帶來驟雨。

根據天文台九天天氣預報,明日國慶日將吹西北風4級,漸轉北風5級,離岸間中6級,高地達8級。周三(10月2日)最低氣溫料會跌至23度。

維港1959年來首錄水龍捲報告 天文台:不算罕見惟一般發生於外海

【獨媒報導】周六下午12時30分左右,維港近紅磡對出發生水龍捲,天文台指是自1959年開始接獲報告以來,首次在維港出現水龍捲。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蔡振榮今早在港台節目指,水龍捲不算罕見,一般在五月至十月發生,而過去20年天文台平均每年收到一次水龍捲報告,惟一般發生在赤鱲角以西、長洲以南及西貢以東。他提醒市民,水龍捲有一定危險性,如遇水龍捲,船隻應駛離其方向,位處岸邊的市民亦不應拍攝,需返回室內。

蔡振榮提到,天文台初步分析該水龍捲,指該系統雖然相對較弱,但從片段可見其在大環山游泳池登陸時,岸上的太陽傘及樹擺動亦強,提醒市民日後如遇水龍捲,必須返回室內躲避。他指如有物品被吹起再墜下,會構成一定危險。

水龍捲為一股快速氣流,水面與對流雲頂部連接,而強度一般較陸地為低,部分水龍捲可將海水吸起。水龍捲一般為時不會超過20分鐘,登陸後會很快消散。

【傘後十年】陳淑莊傘運十周年出帖 宣布在台任主廚

【獨媒報導】昨日(9月28日)是雨傘運動爆發十周年。「佔中九子」之一、2021年移居台灣的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發帖,宣布自己的新身份為台北「紅棉」餐廳主廚,形容自己為成廚師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陳淑莊透過其任職主廚的「紅棉」餐廳主頁,公布近況。她指自己是來臺三年的新住民,新身份是「紅棉」餐廳的主廚,形容能成為「廚師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她指往日在香港沒有時間下廚,且一位住在同區的老朋友葉太太十分好客,長期提供三菜一湯晚餐。下餐者是葉太太的先生,為香港大班樓的負責人。陳淑莊稱到台後孑然獨處,最思念香港味道,在電話中與葉太太談及,獲鼓勵指如對食物有心有感情、肯下苦功,人人都可以成為廚師。

陳淑莊「咬緊牙關,切破指頭」,稱在「三年之後的今天,有了「紅棉」,我亦穿上第一套廚師制服。」

【傘後十年】赴美留學 異地續寫香港故事 周永康:與自己和解

(編按:2014年,香港爆發一場史無前例、歷時79天的佔領運動。十年過去,《獨媒》製作一系列報導,與讀者回顧雨傘運動的重要時刻,追蹤當中的關鍵人物今日處境為何,以及官方、民間分別如何述說這場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

(獨媒報導)2019年6月,正在美國修讀博士的周永康,短暫返港,剛好目睹反修例運動爆發。在雨傘運動時擔任學聯秘書長、與黃之鋒和岑敖暉被合稱為「雙學三子」的他,下意識地想,運動怎樣協調?能夠迴避2014年的矛盾嗎?

但事情比誰想像中也發展得快。周永康返美後,運動演化為「無大台」、「和勇不分」,再後來《國安法》通過,香港社會巨變。周永康沒想過,那是他最後一次回港。

遙遙看着昔日同伴因初選案被捕,他陷入巨大的內疚和自責,甚至衝動想返港一同受苦,但回想當初,他正是想貢獻香港才赴外地讀書——當政治環境改變,他仍想嘗試,在異地繼續回饋香港。

傘運之後,周永康對人的情緒更加覺察、也開始思考如何在困境保持韌性。在成長階段受到政治運動的洗禮,「你好難同呢個政治運動脫勾⋯⋯嗰種好 intense 嘅經歷,對一個人嚟講,有佢終身受用嘅地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