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4年,香港爆發一場史無前例、歷時79天的佔領運動。十年過去,《獨媒》製作一系列報導,與讀者回顧雨傘運動的重要時刻,追蹤當中的關鍵人物今日處境為何,以及官方、民間分別如何述說這場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
(獨媒報導)雨傘運動十周年,已移居海外的前中大哲學系系主任張燦輝上月在台灣出版《傘後拾年:夏慤村的未圓夢》一書,收錄79張他在金鐘佔領區「夏慤村」拍下的照片,並邀請十位曾參與傘運者撰文,憶述當年經歷、回望的反思等。
其實在2018年,張燦輝也出版過一本傘運攝影集,名為《異域》。當時坊間已有不少關於傘運的紀錄,因此《異域》出版時,「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特別反應,沒有人訪問我的」;而這次出版《傘後拾年》後,張在台灣、日本都有相關展覽和活動,訪問也不少。他提到,出版社最初邀請他時說過,行內似乎無其他人有意出版傘運十周年的書籍,因此出版《傘後拾年》最主要目的是紀念,讓參與者訴說他們的「未圓夢」。
《傘後拾年》沒有警民衝突照片,只有學生在自修溫習、支持者在佔領區派發食物、各式街頭藝術品與標語等畫面,平靜得彷如隔世。「我知道,雨傘運動喺政治方面有好多爭執、好多討論,呢啲我唔關心,我覺得已經有好多人做咗討論。我只係希望,如實將呢79日裡面佔咗好多時間嘅『愛與和平』呈現出嚟。」
相關報導:
十年人事
圖輯:87枚催淚彈觸發佔領 79日後清場
圖書館下架至少廿本傘運書 剩「反佔中」書、英文學術書等
移台陳健民離教席 全心研究寫作:為香港也為台灣
赴美留學 異地續寫香港故事 周永康:與自己和解
* * *
曾答應參與「佔中」 9.28後以攝影紀錄佔領區
現年75歲的張燦輝,早在2012年已經退休。但2013至2014年期間,當「佔中三子」提出和醞釀發起「公民抗命」時,張除了響應「義教」支持罷課學生,亦早已答應在9月30日到中環通宵靜坐,直至被警方拘捕和清場——這是「佔中」原定發動的日子。他說,儘管「佔中」發起人戴耀廷一直沒有公布,其實他私下經已聯絡了不少人參與,當中不少是社會知識分子。
但劇本沒按照「佔中三子」所想的方向發展。2014年9月26日晚上,時任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呼籲金鐘集會人士「重奪」公民廣場後,大批市民到場「增援」反包圍警方;9月28日,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不果,最終雨傘運動爆發,示威者先後佔領金鐘、銅鑼灣和旺角,足足達79天。
張燦輝強調,佔領79天並非簡單的事情,在過去幾十年的全球社會運動中絕無僅有——無論是2014年在台北爆發的23天「太陽花運動」,抑或2011年在紐約的63天的「佔領華爾街」,甚至是1989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49天佔領運動,佔領時間都比雨傘運動短。
學者身份以外,張也是個攝影愛好者,出版過不同攝影集。出於興趣和好奇心,他開始拿起相機,有空就到佔領區拍照。因為沒有記者證,加上年紀大,他未有走到衝突前線拍攝,反倒集中紀錄人們在佔領區生活、表達自己所想的日常:「一種所謂烏托邦嘅氣氛。」
佔領區像烏托邦 香港人是悲劇英雄
在《異域》,張燦輝講述了他對烏托邦思想的理解,以及傘運與烏托邦思想的關連——佔領區沒有大台,沒有領導者,卻能自我運作。學生在學習區自修,人們在帳篷裡聊天和談話,有人免費派發食物,有人自發回收垃圾和清潔廁所⋯⋯「你很難想像到這個現象,是以前(在香港)沒有出現過,我想以後都沒有。」
儘管在佔領初期有零星衝突發生,張燦輝說後來的大部分時間都很和平。他舉例,旺角佔領區附近有許多金行,「如果喺美國,很可能會有搶劫發生」;但在香港,佔領區旁邊的街道和商舖生活如常,當值的警察悠閒地站著:「那是一個很特別的景象。」
2014年傘運期間,張燦輝和家人曾向佔領者派發杯麵。(圖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拍照,張也買了個帳篷,在金鐘睡了一夜,又試過與家人在金鐘派發過百個杯麵:「我覺得佔領嘅朋友可能冇熱嘢食⋯⋯但唔容易,我本來以為附近公廁可以插電掣煲熱水,結果被人鬧,要去中環某棟大廈嘅辦公室煲水,再慢慢用手推車推到現場。」他記得,當時也有人免費派糖水和其他物資:「呢個共同爭取民主嘅意念,其實係最特別嘅地方。」
不過張也形容,雨傘運動從一開始就是悲劇,一個很希臘式的悲劇:「香港人嘅命運其實喺好早之前已經決定咗,只係我哋主觀咁希望決定我哋自己嘅命運⋯⋯但問題就在於,即使可能改變唔到命運,我哋仍然企出嚟向命運挑戰,所以香港全部人都係悲劇英雄,呢樣係好壯烈嘅一件事。」
和《異域》相比,《傘後拾年:夏慤村的未圓夢》較多是群眾的照片,調色也由偏黃調轉為黑白。(圖由受訪者提供)
邀傘運各成員撰文 信後世能主導「自己的思想」
十年過去,香港經歷過傘運、旺角騷亂、反修例運動和《國安法》實施等大事後,社會運動近乎絕跡。張燦輝亦於2020年7月到英國旅遊時,選擇留下定居,自此未再踏足香港。不過,他仍然留意著香港的新聞,包括初選47人案、《大紀元》停止出版實體報等等,他也樂意接受不同媒體的訪問,談自己的經歷、談對香港的看法:「身處自由之地,更加要講嘢。」
《傘後拾年:夏慤村的未圓夢》一書由是誕生。大半年前,一名舊學生邀請張燦輝到東京大學,出席雨傘運動十週年研討會。舊生知道張喜愛拍攝,提議展出他當年拍攝的照片,張一口答應;位於台灣的1841出版社因此聯絡他,詢問能否將照片重新印刷成書。於是,張選出了79張照片,再邀請了十位曾參與傘運者,包括「夏慤村村民」撰文,回顧他們昔日的經歷和對運動的反思:「係一個歷史紀念。」
2024年9月,台北一個由港人經營的文藝空間舉辦「79 天的黑白記憶——《傘後拾年:夏愨村的未圓夢》張燦輝攝影展」。
撰文的有當年的「佔中」發起人和學運領袖,也有佔領區的「防線」成員和在傘運後落區參選的前區議員。張說,發出邀請時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對方須曾積極參與傘運,二是對方「應該不會再返回香港」。他說,不想任何人因這本書而感到不安全(unsafe):「有啲朋友即刻拒絕,我就知道(他們有顧慮)⋯⋯其實仲有好多人應該要寫。」所幸的是,張說十位願意參與計劃的朋友都很準時交稿,讓《傘後拾年》能趕及在9.28十周年前出版。
如今回頭看,也許2014年的雨傘運動不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般浩大,卻仍然讓不少人難以忘懷。張燦輝相信,傘運對這一代的香港人而言是重要的政治啟蒙,而他相信即使教科書已不再談及這則歷史、公共圖書館只剩下「反佔中」書籍,後世的人總會有不同方法尋找到不同的知識和資訊:「每個人都可以主導自己嘅命運、自己嘅思想,將來嘅人點樣睇,我哋宜家唔能夠決定。」
*****
編按:政府稱「佔中」是違法行為
2014年,人大常委通過「831決定」,規定2017年特首選舉,選委會維持1,200人,參選人須先取得過半選委會提名,才「一人一票」選出。社會對此不滿,學生發起罷課抗議後,衝入被圍封的「公民廣場」,最終引發79日佔領,爭取「真普選」。
坊間一般稱事件為「雨傘運動」,政府則定性為「違法佔中」。79日期間,政府曾發聲明要求停止「佔中」,又譴責11月30日的包圍政總行動是「暴徒行為」。佔領區清場後,時任特首梁振英指香港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破壞法治,重申普選應依從《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決定。
「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及另外6名參與者,在2019年4月被裁定串謀公眾妨擾、煽惑公眾妨擾等罪名成立,陳及朱被判囚16個月,陳即時入獄,朱緩刑2年。法官陳仲衡在判詞中指,雖然「公民抗命」的概念在香港社會受認可,但並不是面對刑事控罪時的抗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