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本地學者論預算案系列】鄧樹雄:香港要有提升財政預算案水平的財政研究所

我們是一群關心財政預算案的年輕人,希望藉本系列訪問一眾本地學者,評論今次財政預算案,帶出歷史脈絡和未來展望。我們已在上周刊出〈蘇偉文:我們有沒有財政預算案?〉,並在上週六舉行「誰偷走了我城的公共財?」研討會,有關錄影將上載及發佈。

我們感謝多年來關心香港公共財政政策的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前主任鄧樹雄教授。鄧教授特意為本系列惠賜文章,從特區政府自設的政策目標,及公共財政的設定原則評論特區預算案設計的各個問題;他又建議特區政府要設立財政研究所,仔細研究我城獨特的需要,以提升預算案水平。

––-------------

簡評2010/11年度財政預算案
鄧樹雄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

本短文從下列三個方向評介2010/11年度財政預算案:

(一)預算案措施不易達成所揭櫫的目標

牛油惹的禍

圖: 2010年1月,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以保健名義推銷某大人造牛油品牌。

2010年1月18日,不少英國報紙都以“名醫呼籲禁用牛油”作為頭條新聞。同日,英國廣播公司高調地在早晨新聞節目中直播訪問這位名醫、倫敦心臟醫院的手術專家Shyam Kolvekar。名醫表示,在英國,飽和脂肪每年導致六萬多人因心臟病喪生:他認為只有大刀闊斧,才可減少靑壯年心肌梗死和動脈硬化患者的人數。為減少民衆攝取飽和脂肪,他建議全國禁用牛油,採用低飽和脂肪的牛油替代品。如此經名醫指點,着重健康的消費者們,就應該更容易作出精明的選擇了。

蕭裕均

過去幾年,廣東省不斷流傳民工荒的講法。這講法在金融海嘯後 尤其明顯。至上月底,更有香港報章及電視媒體以民工荒為題,廣 泛報道,並指出廣東省有近廿萬 勞工短缺的 情況。奇怪的是,日前,廣東省工會主席鄧維 龍卻澄清,指:「廣東沒有出現民 工荒。」那麼,究竟廣東省有沒有民工荒?如果 有,那麼廣東省工會主席的話又應如何解讀呢?

【安老政策專題系列】虐老早已發生 廿年冤屈未解 私營安老院缺監管 政府成幫兇(下)

承上文

把憤懣轉化成社會運動
我們是透過老人權益中心認識根叔。中心的「老友記」在過往十年在爭取長者權益、公屋依法減租和反對領匯事件中,都是核心份子。他們逢星期四下午會開會討論時事,不斷透過行動積極為基層爭取權益。根叔和樹妹當然是核心成員,近幾年就推動葵涌村興建升降機連接公屋和山下的道路,讓長者不用每天外出也要上落百多級石級:「而家有咩活動都行出O黎呢,政府……唔好講人O地,對我O地家庭好多O野好唔公平。」

怎麼看待勞工罷工?——從英航工會說起

文:林柏儀 圖:2009年十二月英航空中服務員工會緊急會議

英國British Airways(英國航空)公司的空服員工會,去年底原本投票通過,宣布將在12月22日至隔年1月2日展開12天的罷工!共有13000名空服員參與投票,有92.5%支持罷工行動。消息傳開,震驚各界。雖然隨後罷工行動被法院裁定暫停進行,但近日英國航空員工再次投票通過決定罷工,預定在今年3月底展開。如果罷工確定舉行,這是自1997年的3天罷工以來,英航空服員的第一次罷工行動。

地鐵、郵政、航空員工一一罷工

為了反對不合理減薪、裁員而投票罷工的英國空服員們,似乎和港澳台三地社會中傳統對空姐的甜美形象有所不同。然而,各種大型服務業的罷工,近些日子來在英國已日益頻繁。不論是倫敦地鐵、英國郵政(Royal Mail)、或是數日前的歐洲之星列車(Euro Star),都發生了罷工行動。雖然英國一向在歐洲被視為勞工運動較不激進的國家,但罷工行動仍是各種有工會組織的勞工,在談判上不得以時將施展的一個可能選項。

面對勞工的團結行動,公司也並非只默默採取守勢。此次英航公司即不斷在媒體、特別是主流右派媒體上又軟又硬地抹黑工會。

【安老政策專題系列】被遺忘的「另類八十後」——晚年困境誰可解?

〔獨媒特約記者報導〕自反高鐵事件「八十後」成為現今炙手可熱的關鍵詞,泛指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當大家研究「八十後青年」是否失落的一群,受到上一代人多大的壓迫的時候,另一群的「八十後」面對同樣的困境卻沒有得到重視。這群「八十後長者」一直被社會遺忘,他們貢獻大半生,晚年身體開始多毛病,需要更多照顧,社會卻視為負累。可曾想過,我們的安老政策是這樣千瘡百孔。過去五年,超過19000名輪候資助安老院舍的長者至死也未獲分配、綜援政策迫長者與子女分居、院舍工友工時長人工低……人口老化,貧富懸殊,最終,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安享晚年?

沒有退休保障 貧困長者心慌慌

老年人口增加,本應是好事,因為這表示生活條件上升,令到人們更長壽。「人口老化」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長者未能安享晚年。歸根究底,年老不是問題,又老又窮才是問題。根據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的數據分析,香港長者(65歲或以上)的貧窮率達40.1%,即每五名長者中,便有超過兩名屬於低收入住戶成員。單靠「生果金」並不能過活,已推行十年的強積金,根本未能解決這一代長者的退休保障。在現今工作零散化,薪金水平下調,貧富懸殊加劇,普通人要養活「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家庭愈來愈難。

【本地學者論預算案系列】蘇偉文:我們有沒有財政預算案?

我們是一群關心財政預算案的年輕人,希望藉本系列訪問一眾本地學者,評論今次財政預算案,帶出歷史脈絡和未來展望。我們會陸續在獨立媒體報導訪問結果,並在本週六舉行「誰偷走了我城的公共財?」研討會。

中大財務系蘇偉文:我們有沒有財政預算案?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蘇偉文,認為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派糖比去年多,是為了滿足短期的政治需要,未符合公共理財原則。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是97年後的趨勢,又因為最近的政治環境加劇。他強調,一份有長遠規劃的預算案應該平衡長、短期的財政,除了短期的的「派糖」外,長遠要處理貧富懸殊、醫療和人口老化等問題。

真正的財政預算案只有幾頁紙?

本年預算案比以往長,司長朗讀時間接近二小時,比去年只用了一小時十數分鐘長了許多。不過,蘇教授指出真正的預算內容其實只有十段,在整份共178段的預算案中的篇幅極小。

[編輯室周記] 借題發揮——由今年電影節的港產片說起

還記得零九年的香港電影金像奬,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刀仔鋸大樹的姿態,包辦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女主角及女配角四個大奬,並且令大製作合拍片如《葉問》及《赤壁》都鎩羽而歸嗎?又,還記得在一片視合拍片為港產片神仙水的氣氛中,金像奬如此的賽果刺激到一些業界的神經,說港產片的從業員是否都不用再開工了,以四個主要奬項鼓勵《天水圍》這種蚊型成本的製作,是否對養人養票房的合拍片不公道?

三月廿一日正式揭幕的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映期短了選片也少了,但入選的香港電影卻高達十多部,首映的也有十部。報章的報導均以「港產片大晒」、「港片復興」、「踏上紅地氈」等為標題,風頭彷彿一時無倆。根據電影節藝術總監李焯桃於一篇報導中指出,首映的香港電影均不是合拍片。當年回應《天水圍》的聲音,今天不知又有甚麼回應?或者更根本的是,眾多港產片入圍,是否香港電影的小陽春?

不要讓我們只活在閉鎖社區之中

作者:何尚衡

在西方的學術界,不少涉及居住環境、人際關係和社會發展的研究和論述都會觸及Gated Community這一概念,但在香港卻不常見,討論的人也不多,甚至上互聯網也找不到相應的中文詞彙。這種聽來陌生而遙遠的社會現象,與我們好像關係不大,但是在我們多年來不停模仿西方規劃方式的時候,其實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植根香港,本人稱之為「閉鎖社區」。

甚麼是閉鎖社區(Gated Community)?這是用以形容一些外人止步、有獨立管理模式的住宅社區。這些社區通常被鐵欄重重包圍、有保安人員巡邏、出入都要經過核實,外國甚至曾有社區要求救護車和消防車亦要得到批准才可進入,令救援受阻。若有人問香港有哪些住宅是閉鎖社區?我會這樣回答︰香港現在還有哪些住宅不是閉鎖社區?

占士金馬倫的《阿凡達》,訴說一個傷殘的前海軍的故事:他被派往一個遙遠的、住著藍色皮膚原住民的星球,他的任務是滲透該族群,以及游說他們讓其主顧開發該星球上的天然資源。經過一連串複雜的生物控制技術,主人公終於操控得到一個年輕的原住民軀殼,即其「avatar」。

這班原住民極具靈性,並與大自然和睦共處(他們能把一條由自己身體長出來的尾巴裝東西,插進馬兒或大樹裡,與牠們溝通)。可以想像,男主人公當然會與某位漂亮的原住民公主相愛,然後拯救該星球,協助他們把人類侵略者掃出家門。電影的結局,主人公甚至將其靈魂由他殘缺的軀殼,轉移到原住民的軀殼,破釜沈舟地成為原住民的一份子。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948
  •  2949
  •  2950
  •  2951
  • 2952
  •  2953
  •  2954
  •  2955
  •  295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