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雙非孕婦掀起的法律戰(上)

感謝Minna Ho替我們解謎,讓我們知道今天看似匪夷所思的基本法第24條第2款第1條,在那時原來是「為香港人好的」。當時基本法草委眼見香港人移民,換取外國國籍這個保險,但如果子女在外地出世,子女就不能直接取得香港居留權及中國國籍,而只能取得外國國籍(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這會打消他們回流的意願。於是基本法就訂明中國公民(包括在香港出生的)在香港所生子女可獲居港權。另一個資料來源可參考楊孝華在1997年臨時立法會就修訂入境條例的發言(見頁20至21)。而據Minna Ho引述李柱銘轉述魯平的話,指「魯平拍心口說中央會控制內地人來港」。只是中港雙方萬萬沒有想到有自由行和雙非孕婦的出現。

寒蟬處處?——記《建立文明的公共討論空間》研討會

圖:研討會在城大舉行,坐滿整個講堂

去年開始,《文匯》、《大公》兩報連番攻擊科大的教授成名,繼而攻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負責人鍾庭耀,最新一位受害者為中大政政系的蔡子強。大學教育關注組特邀得三位「受害者」出席《建立文明的公共討論空間》研討會,回應近期風波,論壇也有香港城市大學當化中國研究計劃協辦。

2012年2月4日城市大學舉行《港人身份及香港主體性論壇》, 以下是我當日的台下發言 (經過整埋和補充),其實主要是之前與其他人討論的成果 (特別鳴謝 孔誥烽, Denny To, 蕭裕均 及 麥當勞):

1. 基層市民胼手胝足, 漸漸養成「節約自然和社會資源」、鄙視「不勞而獲和吞食集體勞動成果的人」的生存心態。

近年透過「自由行」、投資移民、專才計劃、雙非生子和單程證等方式,大陸人和其後代近乎不受限制地不斷湧入香港。他們部份人的行為、習慣和態度,滋擾本地風俗民生,成為本地人的話柄。

保守本土力量挪用「蝗蟲」這個情緒字詞或有關的想像,用來搧動對所有大陸人的仇恨。

香港的部份激進左翼人士,把批判的焦點放在近年在網上或報章傳媒流行的蝗蟲論。種族歧視和族群仇恨必須堅決反對,但若左翼忽略本地基層的生存心態和不公平的感覺、疏離本地基層常理世界,有可能拱手把意識形態戰場相讓,讓保守本土勢力奪取本地市民社會的領導權。

說到底,語言的意義在於它的使用脈絡;你禁止他們使用這個蝗蟲標籤,他們照舊會說老鼠或寄生蟲什麼的。把焦點放在什麼蝗蟲想像, 捉錯用神。

用「尾太不掉」來形容香港的公共廣播政策,似乎還不夠呈現這筆胡塗賬。

一月三十一日,港台舉行了首次「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三年)的諮詢會,會上有副廣播處處長戴健文,香港電台數碼頻道的台長陳耀華及負責節目的區麗雅。諮詢文件還算有少許誠實,在背景部份提及社會上一直有強烈要求開放大氣電波的聲音,供社區及公眾使用。當然,文件遵從政府一貫的說法,用技術理由打發了這些「強烈要求」,結果便有「社區參與廣播」這個新事物了。

該計劃讓社區團體向港台提交節目計劃,取得撥款資助,製作一季十三集節目,並在數碼頻道播放,現在試驗計劃總經費有四千五百萬。

「強烈要求」變了「社區參與」

新事物是否能回應「強烈要求」呢?從與會者的反應便知,這遠遠不是公眾想要的。

首先,整個計劃是由港台負責,從體制上,港台是官府,現在連台長也是空降而來的政務官鄧忍光,因此,那怕港台員工一天到晚把公共廣播掛在嘴邊,也改變不了「港台是官台」的事實。曾讓人有點朝氣之感的「撐港台」運動,搞手在早前吳志森的「自由風」最後一天也明言,不再有「撐港台」運動了,要撐的只有不知在何處落腳的「公共廣播」。

就雙非問題的討論,因與「蝗蟲論」這歧視性的語言糾纏下,越走越遠。本來是一個孕婦床位不足、本地醫療服務難以承受的問題,卻被引導為一個誰在街上撒尿,誰在報紙登侮辱性廣告的道德罵戰。在紛鬧之中,大家的基本共識是香港的醫療系統,已經因為「雙非」來港產子問題而頻臨爆煲。然而,是什麼造成這場危機呢?雙非嬰兒的戶籍問題當然是一個誘因,但主觀願望與能夠進入香港是兩會事,是什麼機制幫助這些雙非孕婦來港?在這個亂局裡,誰是最大的得益者?以下的調查分析發現,走向產業化的私家醫院是一大禍根!

自由行毁《基本法》的原意

面書上資深記者 Minna Ho 指出,當年《基本法》廿四條第三項的原意是希望鼓勵已移民的香港人回流,而當時中央曾承諾控制內地人來港,避免「逼爆」香港的情況。

獨立媒體(香港)對警方《副總理李克強訪港保安安排的調查報告》聲明

獨立媒體(香港)對警方《副總理李克強訪港保安安排的調查報告》發表以下聲明:

(一)警方在整份報告書對當日打壓新聞自由的行為沒有正面回應,我們作為推動公民新聞的機構感到極度失望,他們有必要公開承諾捍衛本地新聞採訪自由。

(二)警方指設立採訪區為慣常做法,日後會徵詢警察公共關係科意見,完全是混淆視聽。這不是「公關」和溝通問題,而是警方是否保障傳媒有足夠而合理的採訪自由。傳媒一方面無法參與採訪區的安排和準則設定,同時警方把採訪區愈設愈遠,妄顧新聞自由。

(三)我們強烈譴責警方拒絕為當日不合理阻撓記者採訪和搜查記者隨身物品道歉,把侮辱記者的措施歸咎於需要識別「新媒體及網絡記者」,企圖轉移視線。這說詞只是警方的藉口,過往即使在「世貿組織會議」等國際性會議與示威,警方也只會要求查核記者證,不會以搜身去識別「記者」身份。

(四)事實上,本港正如世界各先進城市一樣,在互聯網急速發展的時代湧現新媒體和公民記者(「公民記者」而不是警方口中的「網絡記者」),為公眾利益報導事實真相,體現公民社會多元角度和聲音,和主流媒體互補不足。不論主流媒體記者及新媒體記者,只要他們在採訪時堅守記錄者的角色,警方絕無需要區分兩者。


圖:在2月1日刊登於《蘋果日報》的廣告

陳雲:「抵抗雙非侵佔,保衛香港城邦。劃時代的香港廣告。中港族群區隔的歷史標記。」上圖這張海報無疑是歷史標記。然而,未來香港會走到什麼方向?城邦自治成功保衛港人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還是港人僅有的自由民主公義的「剩餘價值」也給仇恨所侵蝕?

真正的車毀人亡不只是一架大陸私家車所發生的公路車禍,而是港人所珍惜的城市將會被連綿車禍毀於一旦!

最新活動:[反自駕第一擊] 一人一信 要求環保團體表態反對大陸自駕遊加劇空氣污染!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102640569860278/

自2003年,中國大陸政權以「禮物」包裝的CEPA計劃,一直以經濟甜頭收買港人,讓港人漸漸相信「冇左阿爺唔得」及「否則香港會被邊緣化」的論述。彌敦道、廣東道及香港主要商場都因自由行的佔據而變成不可拍照的名店,人海多得令所有本土經營的小商戶被LV侵略,公共空間日漸收窄,令香港人連行街睇戲也快要無處容身。然而大部分香港人仍是乖乖的躲在家中,開電視看報紙就只能對著一群妖言惑眾的高官、建制黨及親中學者被灌輸「粵港合作」、「區域融合」等概念,在急遽變化中如常地生活著。

短訪烏坎村:薛錦波遺體仍未還 村選委會明選舉

圖:薛錦波的公祭靈堂,薛太正在為丈夫進香。

廣東陸豐烏坎村村官非法賣地事件,隨着廣東省政府成立省工作組入村處理而暫告平息。村民當時提出三點要求,包括釋放被捕村民,承認烏坎村臨時理事會的地位,以及歸還涉嫌被虐打致死的臨時村代表薛錦波先生的遺體。筆者在農曆年期間短訪烏坎村半天,了解當地最新的狀況,薛錦波女兒薛健婉表示,陸豐市政府必須薛家承認薛錦波死於心臟病,才肯發回遺體。省工作組也將處理屍體問題放在較後位置,臨時靈堂上「沉冤待雪」的白布,久久不能撤下。

烏坎村周圍地理

編輯室週記:香港人口政策,是一個空盒子,還是一個黑盒子?

近日,特首參選人梁振英不斷質疑,另一名參選人唐英年主導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目標不清,進展不明」,唐氏則反駁,這樣的批評「對委員會內工作的公務員不公道」。當記者問到有關人口政策的報告何時公佈,唐氏卻回應:「已完成得八至九成,相信很快可以出台。」人口政策,是現代城市有效治理的重要技術,然而,這在特區政府管理下,它像一個謎。到底,它是一個黑盒子還是一個空盒子呢?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93
  •  2894
  •  2895
  •  2896
  • 2897
  •  2898
  •  2899
  •  2900
  •  290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