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不要以為美食車等於小販

(原文刊載於,27-7-2014,明報觀點版

數年前有機會到伊豆半島旅行,風光明媚的海濱,燈塔旁是歐式風格紅磚屋,裏面售賣高檔次的時裝與旅遊精品。外面停着一輛土耳其烤肉車,用大火爐木炭燒烤,肉香從車上的煙囪徐徐噴出,一份烤肉餅售港幣50元左右,有露天雅座享用美食。那是相當典型的遊客區,風景是美,烤肉吸引,只是很「離地」。

財政預算案只是簡短交代研究將外地流行的美食車引入本港,有人期望借機復活小販文化,我不敢樂觀,除非政府有決心改變既有的小販管理概念,否則美食車很可能只是遊客區的附屬,至少不是大家想像的小販文化。

另一種公民抗命:竊取國家安全

(圖片來自 wikipedia)

在史諾登揭發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民眾的舉動之前,在維基解密揭開各種國家秘密之前,在四十多年前就有一樁美國平民竊取國家文件、揭露FBI情報不法監控人民的行動。

1971年三月八日夜晚,八個公民潛入美國賓州一個城市梅蒂亞(Media) FBI分部竊取了所有檔案;他們將檔案公諸於世,提醒了美國民眾國家權力的陰暗,但更戲劇性的是,他們從來沒有被逮捕過,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直到去年,一本關於他們的書「The Burglary: The Discovery of J. Edgar Hoover’s Secret FBI」和一部記錄片「1971」出版,世人才見到八人中的五人公開身分出來講述這段歷史。

這八人自稱「公民調查FBI委員會」(“The Citizen’s Commi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FBI” )他們其實是普通人,包括三名學者、兩名社工、一名研究生、兩個大學沒念完的年輕人,其中有一對是有三個小孩的夫婦。

西甲球會在有限資源下仍能屢創佳績

來季英超電視轉播的新合同,意味着英超球隊的電視轉播收入將會有所增加。而當馬體會、西維爾、華倫西亞等西甲球隊去季的電視轉播收入比卡迪夫城還要少的時候,他們的成就便顯得份外難能可貴。

隨着最新公布的英超轉播合同,新競爭者BT Sports在來季將會投入更多資金,從Skysports手中分得更多賽事轉播權,英超球隊的收入將因而大增。他們的轉播費收入對其他各大聯賽的球會 (除了巴塞皇馬) 來說都是天文數字,可是這巨額收入,又是否有效令英超球隊的實力和表現有所提高,從而力壓其他聯賽的球隊呢?

從上季數據可見,QPR在球員薪酬的支出比馬體會和多蒙特都要多 (下圖),而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上季排英超榜末的卡迪夫城分得近7千5百萬歐元的聯賽電視轉播收入,而西甲榜首的馬體會卻只分得4千2百萬歐元,是卡迪夫城的55%。在英超,轉播費分紅是根據排名而定,排名越高分得越多,而每高一位排名,將會多約1百萬歐元的分紅,故位列英超榜末的卡迪夫城是英超球隊中正是分得最少的一隊。但在西甲方面情況卻有所不同,因為轉播費收入並不是根據排名高低來分,而且分配得非常偏頗,就以上季為例,巴塞皇馬分別獲得1億4千萬歐元,這要比英超冠軍曼城多出近4成,其後排第3的已經是上文提到的馬體會,少了接近1億歐元。

阻擋核電延役的戰爭前夜

擔任原子力安全委員會委員的著名反核人士、東國大學醫學系教授金益重 (照片提供:陳詩婷)

韓國慶州的月城核電廠延役問題,近來為社會所討論。韓國著名的反核教授─原子力安全委員會的「異議份子」金益重,嘗試以他的力量阻擋委員會表決讓延役案通過。他回顧起自己的「反核人生」曾有過的勝仗,希望這場延役之戰也能告捷,但眼前之路極為艱困險峻。

核電議題近來在韓國社會開始受到關注。位在古都慶州的月城核電廠,自1982年啟動的第一號反應爐,已運作超過30年,韓國原子力安全委員會(原安委)預計在2月12日的會議上,表決是否要讓這座老舊機組延役。

會議前一天晚,風吹得正大,我在首爾的鐘路三街見到了原安委委員金益重,約好到附近一間小餐館吃飯與聽聽他對韓國核電問題的看法。

「看到台灣的例子真令人羨慕,希望韓國也能有這麼多人走上街頭反核。還有我們國家的反核與環保組織還要更加緊密合作與規劃活動才行。」金益重說道。

醫科出身的他,是東國大學醫學系教授,東國大正有一個位在慶州的醫學系校區。金益重組織韓國醫師與教授監督與鼓吹揚棄核電,同時不斷進行巡迴演講,希望激起社會對核電議題的關心,被認為是韓國「反核界」的頭號人物。

「与」字不是簡體字

圖1. 「与」字最早見於戰國時代的「楚系簡帛文字」

在近年的繁簡之爭中,有些人很喜歡批評大陸的簡化字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毫無章法。遺憾的是,不少批評者根本沒讀過訓詁之學,只是人云易云、鸚鵡學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部份簡化字其實是將過去曾出現過的民間簡體字吸納進去,有些字更是用回本字。

那麼,有什麼簡化字是用回本字呢?其中一個便是「与」字。由於習慣寫傳承字的人都只會用這個「與」字,而大陸的簡化字表以「与」代「與」,便認定它是一種簡寫。其實情況恰恰相反,「与」字是一個本字,「與」字則是由「与」派生出來的孳乳字,意思也跟現在不同,後來「與」跟「与」通假,最後「與」倒過來把「与」吃掉。

根據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小學堂》網站的考據,「与」字實為古字,最早見於戰國時代的「楚系簡帛文字」(見圖1)。據東漢的《說文解字》解釋:「与,賜予也。一勺為与」,將一勺食物給予他人者,与也。可見,「与」字是個會意字,作連接詞跟「及」字同,則是引伸義。

韓國網民大戰 Birdman?

昨日是全球電影界的盛事奧斯卡電影頒獎禮,不少題材出眾的電影角逐最佳電影這個眾矢之的的獎項。在眾多電影當中,由艾力謝路依拿力圖 (Alejandro Inarritu) 執導的《飛鳥俠》(Birdman) 最終能夠突圍成功,在多部同樣具備口碑的電影中取得連同「最佳電影」等四項大獎,成為本年度奧斯卡電影頒獎禮的其中一個大贏家。

有別與另外多部都是以經典歷史人物為背景的入圍電影,《飛鳥俠》講述曾經憑「飛鳥俠」一角在銀色星途上大紅大紫的電影男星Riggan (米高基頓飾演),雖然抱著這個昔日超級英雄電影主角,但到今天已成歷史,近年更風光不再一沉不起,只淪為四線百老匯舞台劇的小小茄喱啡。為了重拾往昔榮耀,他悉心計劃一次舉世矚目的演出來挽救事業。

電影於全球不同地方公映後大獲好評,有言它的拍攝手法,與訴說出這些曾經飾演超級英雄的演員息影後,不但過著潦倒的生活,心理更難以擺脫被注視的苦況,甚至是多年來荷里活電影圈的鬼才之作。縱然如此,這部電影在取得奧斯卡最佳電影後,在韓國社會卻獲得一大篇幅的不是友好評價,原因原來是來自電影中的一句對白。

美國費格遜與香港警方處理和平示威集會手法的異同

美國費格遜與香港警方處理和平示威集會手法的異同

原文刊載: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慈善首映(2.27) 網頁:延伸閱讀

引言

美國黑人有過百年爭取平等權利的歷史。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公布《解放奴隸宣言》,1865年南北戰爭後 ,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1870年,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15修正案》,訂明「美國或各州不得因種族、膚色或從前奴隸身分而否認或剝奪公民的投票權」,然而,各州政府藉人頭稅或讀寫能力測試等措施剝削黑人的投票權。[1] 直至1960年代民權運動蓬勃,爭取種族平權人士持續抗爭。1964年國會通過《民權法案》,禁止基於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民族本源的歧視。1965年,亦即電影背景,馬丁路德金等平權人士3次舉辦從塞爾馬到蒙哥馬利的遊行後,最終成功爭取國會通過《投票權法案》,廢除各州或各級政府有關選舉的種族歧視措施,這才真真正正落實人人平等無所歧視的投票權。

業界偉論:皮草是環保時裝 動保人士:都痴痴哋!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毛皮展於2月25至28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基督教關愛動物中心及多個動保團體日前發起「愛動物 反皮草」聯署,收集了共175個團體及個人簽署,前日(2月25日)於《蘋果日報》刊登,呼籲市民承諾不穿、不購買皮草,並於星期六前往展覽場地抗議。香港毛皮業協會聯同國際毛皮業協會昨天於同份報章登全版廣告反擊,聲稱業界十分自律,不會殘害動物,更指皮草是純天然的可持續資源,以皮草製成的衣飾是「環保時裝」。動保人士直斥此說法是語言偽術、推卸責任,理應全面禁售皮草。

業界:製造皮草是善用天然資源

該聲明指業界是自律性甚強的行業,對養殖動物的活動空間、營養、健康等皆有明文規定,並且有獸醫作定時檢查;又表示業界與公眾的立場一致,反對任何虐待動物的行為,並對殘害動物的行為予以強烈譴責,香港毛皮業協會亦有推出「尊重動物福祉約章」,會員均承諾維護動物福祉。聲明又指皮草物料受時裝界歡迎,應尊重每人對服裝的選擇權利和喜好。

聲明最後更大膽聲稱皮草乃是純天然的可持續資源,可以循環再用和再生,因此以皮草製成的衣飾是「環保時裝」;又指皮草是人類歷史中最早的服飾,歷經多年發展至美觀而實用的服飾,現代人懂得如何有計劃地飼養動物以符合需求。

從Netscape 6.0看香港政府

今日行政長官網站爆出建議瀏覽器為Netscape 6.0或Internet Explorer 6.0,相信一眾電腦從業員面對這個網站的建議會十分頭痛。首先Netscape早已在2008年停止更新,而Internet Explorer 6.0 SP3的發佈日期同樣是2008年。當然這兩個瀏覽器曾經吒咤一時,在2003年市場佔有率更達至95%,但今時今日要使用以上兩款瀏覽器實在非常困難,Netscape更早已停止下載。香港政府這段使用指引實在過時得離譜。

2015-02-26 下午10.26.32

香港人的生活與生存

生活與生存,相信有不少人都知道兩者有何分別,但到底如何才是生活,相信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標準。財政司司長於今年預算案中提到,由於香港的經濟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香港人在物質生活以外追求心中富有,是社會成熟的表現。筆者相信這只是曾司長一廂情願的想法,香港一般的社會大眾,面對這份老調重彈,拉上補下的財政預算案,不禁要想一想到底香港人是生活,抑或是生存?為何每年的預算案只有派糖,缺乏長遠政策?香港政府官員的思維到底是為香港人的生活籌謀,抑或只是為香港人解決生存的需要而已?

公屋免租一個月,綜援出三糧,差餉寬免,這些單次紓困措施已是新瓶舊酒,幫助到的受眾始終有限。香港人要的不但是這些紓困措施,而是長遠及有前瞻性的公眾財政政策。其實近年來每年都有數百億盈餘及六千多億的財政儲備,庫房的滿溢情況令其他國家地區葡萄。香港在環球經濟不樂觀的情況下都有如此豐厚的盈餘及儲備,實在要還富於民,而不是為香港人守財。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49
  •  2450
  •  2451
  •  2452
  • 2453
  •  2454
  •  2455
  •  2456
  •  245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