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香港城市規劃與郊野:償還過 才如願

圖:守護大嶼聯盟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當世界的城市都在想方法增加綠化空間,我們的政府反其道而行而要縮減綠化地和郊野公園。「郊野公園」只是那四成地方的統稱,我們無法否定四成土地是佔頗多的比例,但又無法承認這個「多」為城市帶來是弊多於利。對於不行山的市民可能很遙遠,但它又確實跟我們的社會變遷和城市規劃緊緊結,說是香港幾百萬人的資產不會錯。

英國政府在接手香港的時候形容香港為"barren rock”,一塊光禿禿的石頭。翻看舊照片,除了鄉村的風水林,確實未見有幾多樹。戰後的山野凋零,只剩下村後的果樹林蔭一片翠綠茂盛,至今各鄉村的風水林則因為滿佈值錢的受保護植物而名滿大陸。因為原居民封村將原來山嶺之間四通八達的路拆得四分五裂,我才發現戰前山林之間的鄉村步道成為旅人喜愛步行的古道。六七後的郊野變成維穩公園,是工人及學生一個重要的娛樂所,亦即現今退休人士一輩的樂園。1976年香港有首三個郊野公園,至今不夠40年已有四成土地為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亦是水塘的保護網和集水區。

酒吧夜話二十年

竟然我也有過一段天天泡酒吧的日子,二十年前了,現在回憶起來真是難以想像。那間吧就在當時住處的對面,每晚報到倒也方便。吧裏頭除了學生,最常見的是少數幾個不願走的前朝英警,以及退休或半退休的江湖人。好玩的是,這些人的背景儘管黑白殊異,但卻彼此熟悉,常見他們英粵語交匯地又鬧又笑,是緬懷過去的日子嗎?

和我最聊得來的,是個人稱W叔的華人老差骨,可同時他又是地方某大幫的老叔父,真真正正是那黑白不分年代的活見證,也是「無間道」確實存在的依據。我聽他說過不少那年頭的風光,例如差館逼供的手法,剃掉「疑犯」的頭髮,再將髮碎丟進一大碗水裏,逼他喝下,然後痛捶其胸背。這有甚麼好處呢?「咁樣每次一打到佢咳,嗰啲髮碎就會喺肺裏面刺到佢死,事後照X光都查唔出」。他說。

這招管不管用?我半信半疑,但至少讓我認識了那個傳說中的時代。放眼望去,吧枱上這一排華人和老外,原來盡是江湖打滾過來的人。最好笑的是,W叔偶爾還會提醒,要是我遇上甚麼麻煩,可以放心找他。我會遇上甚麼麻煩呢?被偷被搶算不算?我鎖在樓下的單車被偷過好幾輛了,這也能找他嗎?不知是醉了還是甚麼,他居然豪氣地拍着我肩膀說:「梗係得啦,下次第一時間call我」!

我當然不會找他,這都甚麼年頭了,有事我報警,畢竟香港是個法治社會。

是的,香港已經是個文明的法治社會了,差人全都變成了警員,文明禮貌,再也不會回頭。我曾如此相信。

【致日本政府的公開信】 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保護福島人民.建設零核日本

我們香港巿民,對於日本政府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竟然准許了福井縣高濱核電廠及鹿兒島縣川內核電廠的重啟,表示震驚。

我們要求日本政府切勿再假裝世上有零風險的核電廠,或裝模作樣去做甚麼「安全評估」。與其把資源拿去更新老舊損毀的核能設施,我們認為,日本政府真正要做的工作,是立即戒掉「核癮」,中止產出遺害人類千年萬年的核廢料,並重建一個永續、自足、不剝削環境、不剝削人民的日本。

在福島核災不斷為土地、海洋、大氣層帶來無盡污染的今天,我們堅決與福島人民及日本人民站在同一陣線。我們相信,正是日本政府對核能危害的輕忽,導致今天的惡果,與日本人民的痛楚。除了強烈反對日本政府重啟核電,我們要求︰

一.日本政府立即撤離所有福島縣居民,因其正繼續承受高輻射,特別是對輻射傷害尤其脆弱敏感的兒童;並全力協助他們重建生活。

二.日本政府嚴正促請東京電力公布超過18,000位四年來協助清理及維修工作的核電廠員工的健康紀錄,無論他們是否外判員工。

三.日本政府邀請獨立輻射健康風險研究團隊(不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所控制的獨立科學家)到日本就福島人民及日本人民災後的健康從事長期的研究。

311核災四週年 團體遊行反核 日領事拒接信

(獨媒特約報導)今天是日本311地震4週年,當年9級地震和海嘯造成15,000多人死亡,福島第一核電廠泄漏輻射,威脅至今未除,災區復興遙遙無期。本港團體「反核之眾」今午發起遊行,約10人到日本駐港領事館反對日本政府重啟核電,但領事館指團體未有預約,拒絕派員接收請願信。

遊行隊伍手持標語,沿途高呼「毋忘福島,全球廢核」等口號,遊行至位於交易廣場的日本駐港領事館,期間警方派員維持秩序。遊行人士到達領事館所在的交易廣場時,保安隨即鎖門,領事館稱要待4時才會派員接信。

11039598_10205212659848760_1922427927_n

本土派泛民:水貨問題責在政府 遺憾示威者指罵老弱婦孺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本土、社民連、人民力量及保衞香港自由聯盟召開聯合記者會,回應近日反對水貨客行動的紛爭,認為政府應負上最大責任,譴責警方粗暴對待示威者,但同時指出示威者欺負老弱婦孺的暴力行為超越界線,造成反效果,呼籲示威者捍衞本土利益亦應守護他人基本權利,及香港的核心價值。眾團體又提出三項方法解決自由行及水貨問題,包括收緊自由行減少內地旅客數字、取消一簽多行、及在社區組織街坊民團,向食環署舉報水貨黑點,及要求區議員處理。

肢體暴力失民心

保衞香港自由聯盟發言人韓連山指,今天水貨客問題的罪魁首是特區政府,但最近的示威活動的矛頭不集中。他認為香港和中央政府必須檢定政策,不要將責任推卸到年輕人身上,他們在示威中容易按捺不住,容易出現暴力,但「打交一定唔啱」,不應把焦點對在遊客身上。他呼籲在最近示威行動中被捕年輕人的聯絡雨傘運動的律師支援隊,他們會提供協助。

香港本土毛孟靜認為水貨問題是中港融合中最大的問題,但用肢體暴力對付陌生人,會失民心,是過了界線。她以作為媽媽的心態去想,如果「有人戴著V煞面具衝過嚟,嚇親我細路仔」,都會感到憤怒。她認為現時電視畫面只出現暴力場面,不見訴求,她替示威者覺得不值。

《鍾馗伏魔》:識睇就睇3D特技──專訪鮑德熹

曾於2001年榮獲奧斯卡攝影像的香港電影攝影師鮑德熹首次執導,就來個以中國神話人物鍾馗為藍本的3D電影,當中場面宏闊,人、神、魔的造型變幻間以嶄新的技術帶來可媲美阿凡達的特技效果,雖然故事並沒有出乎意料的帶來驚喜,但總算是可一睹3D製作以及後製/特技的用心。《鍾馗伏魔:雪妖魔靈》的故事來自幾個不同版本的史書記載及文學作品改編,大概各位觀眾都耳熟能詳,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導演在處理當中人、神、魔的關係與執拗時,能跳出神/魔是正/邪對立的觀念,誰說神無惡念,魔只能邪?而主角陳坤亦拋棄過去「型男」的形象,「搏盡」把鍾馗兇神惡剎、面目猙獰的容貌呈現於觀眾眼前;而李冰冰所飾之冰妖也美極如仙,賞心閱目。但最吸引眼球的,都不是演員,而是整部電影的3D與特技。

3D技術的突破

《雛妓》:不僅僅關於性工作者

文:黎明

3月2 日晚去了《雛妓》的慈善首映禮。我主要還是因為電影涉及的話題而去的,因此我留意的是這個有關「雛妓」的話題會如何呈現,被放在一個怎樣的框架下呈現,以及最終呈現出了什麼樣的圖景。

其實《雛妓》所最終呈現的圖景,是超越了「雛妓」字面的範圍的。它不僅道出了阿Sa飾演的Sara從被繼父性侵,以性換取任達華飾演的甘浩賢的助養並發展出複雜的情感關係,到透過泰國雛妓Dok-My看到自己並開展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成長故事,更是在故事鋪陳中帶出關於「女性如何才能命運自主」的追問。

互聯網公司公佈港府索取用戶資料要求

2014年上半年各公司收到的港府用戶數據索取要求

已有至少七間互聯網公司發佈資訊公開報告,揭示香港執法部門向其發出的用戶資料索取要求。這可幫助公眾了解兩者分享用戶資料的做法,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公眾對互聯網私隱的擔憂。

這些公司指出,政府索取資料多數情況下與調查罪案有關。政府數據顯示,2014年2月至8月,香港警方共處理3,884起科技罪案。同期,警方共向本地及外地服務供應商發出2,621次用戶資料索取要求。

雅虎、微軟及蘋果在其資訊公開報告中,分別列出元資料(如IP地址、電郵地址、登入細節及交易信息)及內容(如日曆及電郵、即時通訊工具的內容)的索取要求次數。若對用戶內容資料保管不當,將對用戶私隱構成更大威脅。去年上半年,雅虎曾為應對執法部門提出的兩次索取用戶資料要求,向其提供部分用戶內容資料。同期,蘋果及微軟沒有向執法部門提供任何内容资料。

這些公司亦公佈其應對政府資料索取要求的法律指引。幾乎所有公司都要求執法人員出示足夠的法律基礎,以證明索取用戶資料的合法性。過於寬泛或模糊的要求將被拒絕。

焦慮的怪盜

麗玲,有多次偷竊案底的中年婦人,零晨時份由兒子帶來急症室,要求見精神科醫生。

「醫生,我很緊張!剛剛我差點要自殺了,幸好兒子回來阻止了。我要入院,我要入院!」麗玲未說完便激動得掩著面哭。

兒子附和一句「對呀,她又偷東西了,我沒能力看著她!請讓她入院!」

昨日,她在超級市場偷了兩包即食麵、三個橙和一枝水,總值大約$30。她每次偷的也是些不太值錢的東西,兒子是一個會計師,沒理由要為幾十元以身試法。

麗玲的父親早逝,母親是一個無牌小販。她的兄弟姐妹數目眾多,母親只能努力工作,沒空照顧子女。六、七十年代時,管理小販的工作由警察負責。貪污、威嚇、執法不公屢見不鮮。麗玲每天課後便跟著母親擺檔,每次只能站在一旁看著母親如何被警察欺負。麗玲很想保護媽媽,曾嘗試出言維護,即被警察大聲喝停,她只能在一邊無奈的哭泣著。

「我好憎警察!他們比黑社會更差!」

「警察令我失去了一個愉快的童年!」

幾十年後,每當看到警察遇襲的新聞,她總是感到興奮,拍手叫好。

她一方面很憎恨警察,另一方面仍為兒時經歷感到害怕。性格變得容易焦慮,自信也很低落。她總是覺得無能力改變將來,只想有一個人可以永遠的被她依賴著。

教會,你為何不爭氣?

教育局長吳克儉非常誠實,坦言國民(愛國)教育一直在發展中。同一時間,嘉諾撒聖心學校被揭發不斷向學生播放「愛國」兒歌《中國是我家》之短片。歌詞包括「中國是我的媽媽」,片段中亦展示天安門廣場及五星紅旗。校長周志堅承認事件,並聲稱是為了配合周訓主題「國家」(《蘋果》報導)、孝悌,及文化長河(《明報》報導)。每逢看到此類新聞,都不禁慨嘆:為何教會如此不爭氣?

以本人所知,現在某些天主教學校,已經不一定由天主教徒擔任要職,尤其是教區學校。但嘉諾撒仁愛女修會作風一直比較開明,而教會圈中某些人也常認為,修會學校比起教區學校安全,較能防止滲透及染紅。果真世事無絕對。多年前陳日君樞機力陳《校本條例》之禍害,真有先見之明。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32
  •  2433
  •  2434
  •  2435
  • 2436
  •  2437
  •  2438
  •  2439
  •  244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