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馬英九剛宣佈了請辭國民黨主席。國民黨今後發展,會回歸中間,還是更進一步親大陸,以保基本盤,還是有待觀察。但是民進黨以地方圍中央之策,取得基本成積,則是無可置疑。
台灣縣巿長的權力,跟香港區議會的權力,並不相同。但是兩者的共通點是兩者皆以民生為主,對兩岸(或京港)關係沒有直接權力。但是兩者的藍營潰敗,皆會影響日後立法會的選情,威脅執政當局的權力基礎。如果區議會明年黃營大勝,必會影響執政當局對16年立法會的佈局,各頂政策,或許會停止向京傾斜。就這個意義而言,我們努力區選,有實際的意義。
過去區議會選舉,通常的說法是敗在蛇齋餅糭。但是蛇齋餅糭的實際效用,只是確保藍營的基本盤。實際上的敗因,是黃營有55萬選民選擇不投票,將區議會白白送了出去!
附圖比較了2011年區議會選舉及2012年立法會選舉。本來地方選舉,投票率偏低是幾乎所有民主社會的常態,香港的區議會選舉亦是一樣,11年區選的投票率比12年立選的投票率低了約十個百份點。但是藍營的票數流失,遠較黃營為低。結果是12年立選,黃營總得票比藍營高25萬票,但在區選,黃營的總得票,卻反過來低了15萬票。藍營立選跟區選的流失票數,是接近12萬票,但黃營的票差,是55萬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