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區選分析:問題並非蛇齋餅糭,而是MIA

區選分析:問題並非蛇齋餅糭,而是MIA

執筆之時,馬英九剛宣佈了請辭國民黨主席。國民黨今後發展,會回歸中間,還是更進一步親大陸,以保基本盤,還是有待觀察。但是民進黨以地方圍中央之策,取得基本成積,則是無可置疑。

台灣縣巿長的權力,跟香港區議會的權力,並不相同。但是兩者的共通點是兩者皆以民生為主,對兩岸(或京港)關係沒有直接權力。但是兩者的藍營潰敗,皆會影響日後立法會的選情,威脅執政當局的權力基礎。如果區議會明年黃營大勝,必會影響執政當局對16年立法會的佈局,各頂政策,或許會停止向京傾斜。就這個意義而言,我們努力區選,有實際的意義。

過去區議會選舉,通常的說法是敗在蛇齋餅糭。但是蛇齋餅糭的實際效用,只是確保藍營的基本盤。實際上的敗因,是黃營有55萬選民選擇不投票,將區議會白白送了出去!

附圖比較了2011年區議會選舉及2012年立法會選舉。本來地方選舉,投票率偏低是幾乎所有民主社會的常態,香港的區議會選舉亦是一樣,11年區選的投票率比12年立選的投票率低了約十個百份點。但是藍營的票數流失,遠較黃營為低。結果是12年立選,黃營總得票比藍營高25萬票,但在區選,黃營的總得票,卻反過來低了15萬票。藍營立選跟區選的流失票數,是接近12萬票,但黃營的票差,是55萬票。

區選的模式是單議席單票制,總得票的高低,絕對影響了議席分佈。而且總得票相差幾個百份點,議席就會極度傾斜到勝選一方。理論層面來說,假如選舉中的一方,總得票只是高了1%,但在每一個選區都是平均地高了1%的話,勝選一方是可以拿下所有議席的。當然,現實中每個選區的選民分佈不一,總有些選區是票倉,所以很少會做成一方全取的情況。

英國國會,保守黨跟工黨的得票率,都在30%左右,但是幾個百份點的上落,就能令勝選一方,在國會的議席優勢,達到百席以上。戴卓爾跟貝理雅的強勢執政,靠的也只是三五個百份點的傾斜。

所以藍營在區議會的優勢,是建基於他們這略高於黃營的總得票。廣義的蛇齋餅糭,包括藍營的動員,實際目的就是減少票數的流失率。單議席單票制,並沒有配票的空間。雙方的任務,都是在每一個選區中,全力動員。這令區選的遊戲規劃,在實際上比立選的規劃,簡單得多。

所以黃營要抵消蛇齋餅糭的影響,其實並不難:只要我方也動員,以致黃營的總得票比藍營高,就會抵消了藍營的優勢。區選之敗,敗在黃營MIA(missing in action)掉的55萬票。

在黃營討論區選策略之前,在討論泛民、本土之別之前,大家首要的任務,是先找回這不見了的55萬黃營選民,向他們解釋,區議會是整個民主社會之本。不爭區會,則令立會甚至將來的特首選舉更難打。子女教育,都不會忽視小學教育,但為什麼在政治活動裏,我們就忽略了最基本的建設呢?如果這55 萬選民肯明年投票,整個局勢就會逆轉,到是再討論黃營中的分別(筆者的淺見,請見《黃營三脈 缺一不可》),才是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