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黃絲外國人感激雨傘運動:你們全都是英雄

(獨媒特約報導)在金鐘佔領區清場前兩天,記者在絕食區外看見一個熟悉的西方男子,在憂心忡忡的看著已經絕食近140小時的學民思潮女同學。在訪問過程中,聽Brian談起在旺角清場當日,他在現場的情況,才記起他就是當時在記者身旁,跟警員對質的那位「黃絲帶外國人」。

「我當時在行人路邊,親眼目睹身穿『I Love HK』T-shirt 的工人攻擊示威者,我立刻向身邊的警察報告,但他完全沒感興趣。」Brian 憶述。其後身穿深藍工作服的特別部隊湧入佔領區,開始喝罵和攻擊示威者,他被迫到路障和行人路欄杆的死角。一名便衣對他說「如果你不離開,我會以煽動示威者衝擊警察的罪名拘捕你」,在兵荒馬亂的時間,他仍勇敢與警察理論:「我做了什麼?⋯⋯我要看你的警員編號⋯⋯轉身看你的同事怎樣對待示威者!」特別部隊此時猛力把示威者推倒地上,然後用警棍繼續攻擊。

「保唔保釋」懶人包

近期社運人士拒絕保釋成為趨勢,我昨晚被警方扣留時,不少朋友亦問我有關意見,本人嘗試簡單介紹及澄清一些誤解。

何謂保釋?

保釋大致上分兩種,一種是法院保釋,法官會提出保釋條件,例如指定時間返法庭受審、交出保釋金等,如被告人同意即可獲釋﹔另一種是執法機關的保釋,當疑犯被拘捕後,48小時內如不起訴,就要釋放疑犯,執法機關即可提出保釋條件,如被拘捕人士同意即可獲釋。

保釋有何用?

對於被拘捕人士,保釋唯一作用就是定期見見有關調查組別人員,問問進度,但通常執法人員都不會具體回答。相反,對於執法者而言,保釋時可進一步向對方查詢資料或錄取補充口供,更可觀察對方的近況和對案件的取態等,以助調查。

唔保釋會扣足48小時?

其實此說純粹理論,除非殺人放火等嚴重罪行或涉及重案人士的潛逃風險極大,否則執法部門極少急於48小時內起訴,需知道,起訴一個人絕不簡單,很多時需諮詢法律意見,更需要準備大量法庭文件,這些法庭文件一旦出錯,輕則被官狠批,重則告錯罪,影響結果,因此除非嚴重罪行,否則執法部門絕不會「搵自己嚟搞」,純粹因為被捕人士拒絕保釋就急於提出起訴。

保釋金額可以講數?

落區先虛心聆聽

執筆之際,乃金鐘清場之時,時值兩個月的雨傘運動,暫告段落,但這不代表運動完結,而是要將運動轉化為長期作戰,於是各路英雄亦開始紛紛提出要落區作深化教育,讓雨傘遍地開花,更要在區議會打倒保皇黨,重奪議會。雖然是老調重彈,彷彿走回八十年代的老路,不過當下的時勢,回到社區重新組織,似乎是唯一的出路,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現實,任抗爭程度提到多高,政府一樣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拖散運動,而民意卻無可避免地與抗爭運動對立,加上保皇黨鉅細無遺地操盤抹黑運動,最後落得孤軍作戰的下場,弄巧反拙。

此際最常聽到的,是「落區」兩字,在佔領的後期,學生或各團體政黨等,均意識到民意開始逆轉,故開展落區攻勢,傾偈隊、街站、洗樓等出盡法寶,但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反彈。我自己親眼見證一次雨傘街站,數個學生在派單張嗌咪,宣傳雨傘運動的理念,卻遭過百名普羅市民圍堵指罵,最後被迫撤退,經驗非常惡劣,最記得有同學事後講,原來佔領區和社區,可以是兩個世界,差距之大令人沮喪。

對港鐵於2014年12月11日公布「狗隻進入東鐵路軌範圍事件調查報告摘要」的公開回應

本年八月二十日,唐狗未雪誤闖東鐵路軌,最終遭輾斃。 事件引起極大關注,港鐵亦於十二月十一日發表事件調查報告的摘要。 對於報告中提出的改善措施,我們表示歡迎。 然而,整份報告中港鐵依然迴避責任,對死去的唐狗與社會欠一個誠懇的道歉。

港鐵在報告中,承諾日後遇上同類事件,會減慢車速直至動物離開路軌。 事實上,近日巿民亦發現,若有動物進入鐵路,港鐵會在站內公布情況並減慢車速。 我們認同港鐵是項改善措施;相信這個新的做法,會令港鐵員工和乘客對動物的安危與列車的狀況更為清晰;動物與乘客的安全也更有保障。

然而,報告內容仍有未盡之處。 首先,報告中提及東鐵沿線有近百個能讓動物穿越的縫隙並已封起;但現時仍不時發生動物進入路軌事件,可見東鐵沿線的縫隙比調查報告中所列出的更多,甚至可能是東鐵路軌路線設計有漏洞。 我們強烈建議港鐵全面檢討上述設計與鐵路具體情況,將動物進入路軌的可能減至最低。

後佔中「青年/工作」的狂想

在雨傘運動開展以後,我一直都留意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高官對於青年及學生參與這個運動的回應。我發現大部份不明白和理解學生想法的人,大多會以經濟和建制的角度去看這場運動,從成人的角度來看,這場歷時七十五天的佔領運動,在金鐘已經「軟著陸」地落幕,但在青年的眼中可未必。為了探究佔中前後官員與社會大眾的回應與未來青年工作的發展,我先粗略歸類政府官員與社會人士的回應為三個方向,包括諒解、埋怨、同情。並思考在這些論述和發展方向之下,青年工作可以有多超乎現實的狂想。

第一類是對學生參與運動表示理解,大公報引述行政會議成林健鋒在9月11日的回應指「學生有理想、有激情、想改變現實是可以理解,但必須徹底認清現實,學懂適應現實情況。」這一類的回應通常以理解開首作為糖衣包裝,卻配多句「但是」,這才是他們心底裡的說話,乍聽之下也不禁讓人回想他第一句所指的「理解」;是理想與現實的角度問題、還是假理解與真指責的問題,而這些彷彿流於角度問題的言論,就像大家對「真」普選」的討論一樣沒完沒了。

假如台灣沒有網路自由,柯文哲….?

圖:美聯社

文:Agnes Poe

小學時代我們都很習慣這樣的作文題目:「假如什麼什麼,會怎樣怎樣?」可惜的是這樣的題材應該天馬行空,刺激小孩子的想像力,卻老是變成了八股文章,非得跟古今聖賢、愛國主義等扯上關係。以致於到最後,不管是我們的想像力,還是對民主社會的理性認知,都像隻瘸了腿的馬,如何馳騁不開。比如說,我們就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政治背景的素人怎麼能夠被拱上父母官的大位,或許更困難的,是如何不把他神化成某種完人,如何想像他可以犯錯、他需要監督?

「失業會去選台北市長」

不屈服,不服從

在金鐘被清場前的最終點,坐下來,選擇被捕,是要用雙眼和自身去證實體系的荒唐。

昨天警方清場時所展示的「專業」與「克制」,絕對跟之前七十多天以來出現過的暴力與濫權情況有天淵之別。到底是因為在全世界的鏡頭對準下,想藉機為警隊負面形象洗底,還是因為坐著的人群中有他們認識和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面孔,心水清的大眾自有答案。我倒是想指出,昨天清場證明了警方是可以用「理性專業」的方法去處理問題,那為何之前對著一般市民又如此狂躁暴戾呢?還是這只是在某些特別日子才能上演的PR騷?

上到警車,進入警署,相對之前戰友和各個案苦主們所描述的警局濫權情況,身邊其他曾經被捕的人士都說,昨天簡直可以說是五星級服務。要水有水,要毯有毯,要上洗手間也耐心安排,坐下來沒多久便有飯盒提供(雖然飯的造型很怪)。警隊整體超乎想像地合作有禮,個別警員偶爾還是會不小心流露不耐與官威,但看到對象也很快收斂。

當然,你也可以質疑濫權情況的苦主都在散播謠言,其實警隊一直都這麼溫柔體貼。但不爭的事實是,我們這個警署內全是議員、大狀與知名人士,有關單位明顯不敢怠慢。市面上有這麼多警局內被留難虐待的個案流傳,到底是大家都喜歡無故造謠傷害警隊聲譽,還是實際上存在著警隊於鏡頭前克制,鏡頭後便濫權的問題?這是與非留待大家自己撫心判斷。

劃劃劃選區 劃出建制地區政治力量較勁

政府12月3日公布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最終版本。選舉事務處一併上載書面申述。這些書面申述,成為了解地區勢力的渠道。其中,沙田馬鞍山的選區改劃,暴露出建制陣營內部也出現較勁。民建聯接納選舉管理委員會原初的劃界建議,但最終選管會接納新民黨的版本。

沙田有何特別?

政府本年中諮詢公眾2015年區議會選區劃界,當中舉辦了三場地區諮詢會,以及收到1446份書面申述。選管會在12月3日發表報告。按地區分類,沙田區收到最多的書面申述,共550份。細看之下,有兩組選區,大量居民簽署申述函件。因此,本文選取沙田區為個案。

劃界準則:根據每區居住人口

選區分界,準則基本上是按居住人口。政府定出每個選區的居住人口為16,964人,偏離幅度為正負25%。除非選管會認為,保持社區獨特性、地方聯繫,以及有關區域的自然特徵,凌駕人口基數的考慮,否則要嚴格按居住人口劃界。

工作原則明言,「如有多於一個調整選區分界的方法,選管會採用影響最少現有選區的方法,否則,便採用偏離標準人口基數最少的方法」。

質素和素質之爭

有人稱「素質」是「匪語」「大陸字」,亦有人謂「質素」只是港澳地區用語。有見爭議不絕,那我們不妨先看看學者們的考究。

著名語言學家容若老師曾指出,「質素」本身是全國通用的,並非港澳地區的獨有用詞。容老師引了《說苑.反質》:「吾思夫質素,白當正白,黑當正黑。」指出早已有質素之說,意思為樸素。不過他認爲,「今天所用『質素』乃外來詞predisposition的中譯,意為『生而具有的性質』,在清末民初已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應用」又引章太炎《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炭也,鉛也,金剛石也,此三者質素相同,而成形各異。」以及李大釗《什麼是新文學》:「一般流行文學中,實含有很多缺點,概括講來,就是淺薄,沒有真美真愛的質素。」容老師又謂,直到五十年代質素都是通用詞。六十年代大陸改編《辭海》,才顛倒為素質(可能是因爲口語習慣改變,引致書寫隨着改變的緣故吧),而港澳則保留了質素的講法。

作家古德明先生就中國文學鑽研甚深,他曾撰文為使用素質而辯護。

古先生同引了《說宛.反質》和李大釗的例子,以及《管子》第四十二篇:「素質不留,與地同極。」《雲謠集》《內家嬌》:「及時衣著,梳頭京樣,素質艷麗青春……」來證明質素和素質兩者同見於古籍,意思是素來的本質,亦引申為物件本質的意思。更認爲論詞意來說,素質比質素更優勝。

【台灣】請讓我們記住趙衍慶

臺灣九合一選舉過去快兩個星期了,當選的當選,辭職的辭職,沒有人再把金錢和淚水獻給煽情的競選電視廣告,馬路上耀武揚威的宣傳車隊也作鳥獸散。但有這麼一個人,他令我印象深刻,一直無法忘懷。他沒有選上臺北市長,他沒有收回兩百萬台幣的保證金,他是78歲的趙衍慶。

趙衍慶是國軍退伍的老榮民,他那一口濃重的山東口音,讓他在連、柯兩人以外默默無聞的五位候選人裏脫穎而出。選前的電視政見發表會,他戴黃絲巾當頭套,假扮女人唱起了山東小調。反正時間有半個小時,他順便講起了自己的前世今生:“當時我們家是地主成分,我是為了躲避共產黨的迫害,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這裏的。”這樣的開場白讓人頗感震驚,以至於雖然他後面提出的改善底層民眾生活的政見,都不如他的故事那麼吸引人了。“我在修中橫公路的時候,條件是很艱苦的,那時在那麼高的山上,我們一起去的人死了很多。”從1949年混亂的逃難經歷到九死一生的部隊服役生涯,眼前這剛完成令人哭笑不得的山東小調表演的老人,講出來的生命歷程卻是那麼驚心動魄。那些肆意撩撥觀眾情緒的職業政客,他們鏗鏘有力陳述的“豐富經歷”就顯得蒼白乏味了。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87
  •  2488
  •  2489
  •  2490
  • 2491
  •  2492
  •  2493
  •  2494
  •  249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